年少不懂孔乙己,再读已是书中人,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孔乙己?

前言:

科举制度自隋唐开辟以来,一直成为朝廷招贤纳士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而这种制度到了19世纪末期,便似乎已经行不通了。此时的清政府已经腐败不堪,众多底层知识分子为了出人头地,还是在封建教育中苦苦挣扎。

直到1906年,科举制度在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联衔奏请之下才得以废除。虽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是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以另一种方式还在延续。以至于大多数的底层知识分子成为了极少数精英阶层上升的垫脚石。

更为重要的是,这条封建复古的逆流不断麻木着人们的思想,使得众多市井小民麻木不仁,迂腐不堪。

鲁迅画像

因此,依托于这样的社会背景,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自然是要写点东西来作为武器,去拯救青年一代的知识分子,从而扭转当时那种麻木、迂腐的社会局面。

1919年的冬季,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孔乙己》。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文中的孔乙己没有功名,却满口“之乎者也”,常常炫耀着自己的知识。不仅如此,他还像长衣帮一样身着长衫,却又像短衣帮站在柜台外站着喝酒,显得格格不入。其把自己当成一个高尚的读书人,却又常常偷人家的书,还说读书人的事不算偷。另外,孔乙己生活困顿,但是又好喝懒做,因此徒增笑料。

孔乙己图画

从对孔乙己的正面刻画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这样的封建历史背景之下,孔乙己内心与现实存在着各种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除了要归因于孔乙己自身以外,旧社会的封建教育也要负一定责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旁人知道孔乙己偷书被打后,反而是不断挖苦和讽刺,旁边的短衣帮、酒店的掌柜、酒店的伙计、周围的小孩也都在旁边笑话他。这一系列的描写将鲁镇百姓的麻木不仁和孔乙己的迂腐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侧面也揭露出当时科举制度对底层知识分子的深深毒害。

这篇小说总体来说,虽然处处都是描写孔乙己,但却意在揭露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精神撞击以及抨击旧社会封建教育,以此作为一剂良药从而达到去除社会病根的作用。

孔乙己的矛盾之处,体现出孔乙己自身的迂腐以及旧社会的封建礼教对底层文人的深深毒害

矛盾一:

俗话曾讲:“环境造人。”孔乙己便生长在新社会与旧社会的过渡期,因此其既保留着被旧社会熏成的偏执和迂腐,但同时又含有着善意和诚实的一面。因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众多知识分子都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其一生的最高教条。而孔乙己就是在这样的畸形认知里走出来的一个代表。

生活困苦的孔乙己

虽说孔乙己读过书,但是连一个秀才都没考到,所以并没有功名。而孔乙己却偏偏是一个好喝懒做、脾气又大的人,因此活得计较寒酸,甚至是常常赊账喝酒,不过好在他能够把酒钱还上。

与众多文人一样,孔乙己有着清高和傲骨,生活即便贫穷,他也不干重活。好在能够写的一手好字,可以帮人家抄抄书,但是也干不长久,甚至常常会偷人家的笔墨纸砚,以至于抄书的工作也丢了。

从这几点我们能够看出,孔乙己此刻的矛盾既可以归因于他自己,也可以归因于时代背景。一方面,孔乙己太过注重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肯放下身段,亦不肯努力工作将生活变好,反而是好喝懒做,将原本可以打好的差牌彻底打烂。这,便要归结于孔乙己本人了。另一方面,孔乙己这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是时代背景给其灌输的。而这,便要归结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封建教育的弊端。

矛盾二:

根据《孔乙己》原文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鲁镇的咸亨酒店堂前便是一个柜台。站在柜台外喝酒的多是不大阔绰的短衣帮(底层阶级的代表),而穿长衫的长衣帮(上层阶级或者富商的代表)便可绕过柜台,进入隔壁的包房里,要点酒菜,坐下来慢慢吃喝。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

穿着破旧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

从这段外貌描写来看,我们便不难发现他在衣着上存在着很深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归根结底折射出的更是其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

可以说孔乙己的内心深处是向往着长衣帮的滋润生活以及尊贵地位,因此他穿上了一身长衣,尽管这件衣服破烂、脏旧不堪。奈何现实中的孔乙己却是穷困潦倒,拿不出那么多钱进入里面的包房,只能像短衣帮一样站在柜台之外喝一点酒。

在我看来,孔乙己生活困顿,却仍然要保持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身段,整日端着读书人的架子,除此之外,他还没有认清真实的现实生活,这一切都是其内心的偏执以及人格的迂腐所造成的。

而这种人格的迂腐却是受到当时旧社会的封建礼教的影响而形成的。所以说,这种矛盾的造成最终还是要归因于当时的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现状。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不仅只有这一个孔乙己,而是有许多类似的底层知识分子。由此可见旧社会的这种封建礼教对底层知识分子的迫害有多大。

矛盾三:

孔乙己的生活本就困苦,大家都知道他活得不如意,但是当他进入酒店买酒和茴香豆时,却“‘排’出九文大钱”来装阔,以此满足自己那一文不值的虚荣心。

虽然日子过的穷苦,但是他仍然放不下自己读书人的身段,用原本就不多的钱来给自己充表面,这样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不也是其内心与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矛盾的具体表现吗?

矛盾四:

孔乙己教伙计写“茴”字

当孔乙己得知酒店小伙计读过书以后,便急着要考考酒店伙计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并且不管不顾要教酒店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即便是酒店伙计懒得搭理他。

严格来说孔乙己连一个秀才都不是,但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知识,让自己显得知识渊博,以此来博得大家对他读书人身份的认可。

其既不属于社会的最底层,又不属于上层地主阶级的读书人,而是夹杂在两者之间。他一直向往着靠着读书而融入上层阶级,并且把自己看成是其中的准成员。然而事实上他活得像底层的穷苦百姓一样,却又在封建教育思想的毒害下轻视这些底层百姓所做的工作,因此显得不伦不类。

虽说封建教条对这种矛盾的产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孔乙己的自高自大、好喝懒做、迂腐不堪、死要面子才是产生这种矛盾的最大原因。

旁人眼中的孔乙己

小说中旁人的出现总是围绕着孔乙己而出现的,并且都是以“笑”为线索,有效地刻画出了旁人的麻木不仁和冷酷无情,同时体现出封建文化教育的种种弊端。

掌柜和旁人嘲讽挖苦孔乙己

在酒店掌柜的眼里,孔乙己是一名能够任意嘲讽的顾客。一般来说,酒店的掌柜为了生意根本不会去嘲讽一个顾客,而孔乙己却偏偏是一个例外。当掌柜听说孔乙己偷书被打折腿以后,没有丝毫的关心和触动,反而低着头算着他的账。所以说在酒店掌柜眼中,孔乙己就是一个既能够给自己送来酒钱的摇钱树,又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充当笑料,帮助自己拉近与其它顾客关系的小丑人物罢了。

在短衣帮眼里,孔乙己是一个虽说读过书,但是活得还不如他们,却还整日口中“之乎者也”卖弄知识,瞧不起苦力劳动的一个弱势之人。由于短衣帮生活在底层社会,常常会受到他人的使唤,所以对于比自己还不如的孔乙己,他们常常挖苦,这样才能寻找会一丝丝上位的优越感。因此孔乙己成为了这些短衣帮人眼中的欺压嘲笑对象。

而在酒店小伙计眼中,孔乙己只是一个好喝懒作、衣着邋遢、死要面子的人。伙计自己会写“茴”字,而孔乙己却仍要教他“茴”字的四种写法,因此感到不耐烦,认为他不配教自己。在旁人讽刺、嘲笑孔乙己之时,他也就跟着笑一笑罢了。

孔乙己给小孩子茴香豆吃

在小孩子眼中,孔乙己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吃茴香豆的大好人,并且他能够制造热闹的气氛,供同伴们天真无邪的笑一笑。

从对旁人的描写来看,酒店内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笑他,就连孔乙己被打折腿都遭到旁人的挖苦和嘲笑,就连小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声也显得含有其他的味道。而造成旁人如此麻木不仁的原因皆指向了腐朽的封建科举制度与旧社会的封建文化教育。

再读已是书中人

若从孔乙己个人来分析,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存在很大的性格缺陷。其生活在种种矛盾之中,却不懂得改变,反而是迂腐不堪。常常顾了内心世界的美好,却完全忽视了现实世界的残酷。他在底层社会与上层地主阶级的夹缝中尴尬生存,心存不甘,但是又瞧不起底层的劳动阶层,反而一心渴望着过上层社会的生活。最终的结果却是高不成低不就,沦为他人的笑料。

然而,这些缺点在当今的人群中不也能找到吗?他们仗着自己的学历以及小聪明,常常瞧不起一些工薪较低或者是比较辛苦的工作,然而却成不了白领,也进不了大企业,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还有一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没有钱却装作很阔绰的样子,花钱如流水。更有一些人在某个领域里学到了一点皮毛,便认为已经完全掌握,常常在他人面前卖弄,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这一类人难道不就是走上了孔乙己的老路吗?那么,我们又应该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孔乙己呢?故下文将从孔乙己自身的性格缺陷出发,提出几点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孔乙己的建议。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孔乙己

①切忌眼高手低。

其实孔乙己活成那般摸样虽说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但是他自己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他的生活本就困苦时,却还从始至终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衫,端着一个读书人的架子,不愿融入底层的劳动阶层,因此越来越穷,以至于最终在肉体的毒打下以及现实与内心的重重矛盾下孤独死去。

可以说孔乙己眼高手低,不肯向现实低头,反而一直将眼睛傻傻的盯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融入不进去的另一种生活,才是他悲惨结局的直接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永远不要眼高手低,而应该脚踏实地的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断努力,这才是正道。

②有明确目标且不盲目自大。

小说中的孔乙己发自内心想融入上层社会,但是却因为没有考上秀才,没有半点功名。因此迷失了自我,最终得过且过,抱憾而终。

《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孔乙己最终抱憾而终,其实也是因为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单纯的羡慕池塘里的鱼罢了。若是他把赚钱或者继续参加科举作为首要目标,我相信他的生活现状一定会好很多。

《后汉书》中也有言:“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换句话来说,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苦时,越要坚定不移,越是年老,志向也要越雄壮。

俗话也讲:“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气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而孔乙己却偏偏没有任何目标,只是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享受读书人的快感。除此之外,孔乙己还满口“之乎者也”,并且在酒店小伙计面前卖弄自己的知识而感到沾沾自喜。

因为没有目标所以才会举步维艰,得过且过,所以说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树立一个坚定的目标,不盲目自大,这样我们的人生便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不会成为下一个孔乙己。

③看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取长补短;朝着目标不断努力,改变眼前的不利局面。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孔乙己虽说是封建教条以及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但是他自身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很大差距。而他自己却看不清,即便是看清了,他也不曾改变,仍然保持着最后的倔强和迂腐。

若是孔乙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愿意做出改变的话,我想他字写得好,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份养家糊口工作。

就如《后汉书·王符传》中所言:“智者弃短取长,以至其功。”

也就是说,聪明的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另外一种成功。

因此,当下的我们必须清楚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多大的差距,若是差距太大,我们的努力最后也会付诸东流。而若是我们看清了这种差距,并不断缩小,取长补短,这种差距便会荡然无存,理想也就变成了现实。

④尊重他人和任何一种合法工作,开阔自己的眼界。

在孔乙己的眼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因此他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处处卖弄学问以显示自己读书人高人一等的身份。除此之外,他轻视任何劳动阶级,只尊崇上层阶级。正是因为这样,他的眼界逐渐变小,思想行为也越来越迂腐。

关于这一点,《后汉书·张衡传》中说的很有道理:“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多,而忧智之不博。”

我们不应该为自己地位不高而感到羞愧,而应该以德行不高感到羞愧,更不应该因为得到的报酬不高而耻辱,而应该为自己的见识和眼界不广博而感到惭愧。

我们尊重他人的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样我们才可以造就一个和谐的环境。俗话也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和每一份合法工作其实都有一定的发展前途,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重,这样我们的眼界才会越来越宽阔。

结语:

总的来说,孔乙己深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其性格上的迂腐,所以他才会把“唯有读书高”、“君子固穷”等错误思想作为其一生的教条。

因为这种错误的思想,孔乙己一心向往着融入上层阶级,还瞧不起底层的劳动阶级,仗着自己读过一点书便要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卖弄学问,沾沾自喜。可以说这些才是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最直接原因。

虽然小说中的孔乙己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是他并不影响我们反思和借鉴。

因此我们不能像孔乙己那般眼高手低、好喝懒做。更应该树立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并且认清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之间的差距,取长补短,不断缩小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最终将理想走进现实,这样我们便能成功避免成为下一个孔乙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创作不易,请多支持,若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斧正。

为了让读者看得更直观,故做了一张本文的构架图,如下:

本文构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