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病

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患者,男性,37岁。
主诉:双手震颤6年,双下肢无力2年,双上肢无力1年。
患者6年前出现双手震颤,运动时明显。
2年前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爬山时抬腿困难,伴胸闷、气促,不伴晨轻暮重。
1年前双下肢无力加重,蹲下起立困难,爬楼梯费力,同时出现双手活动不灵活,解扣子、拉拉链困难。
6月前双眼睑、双小腿、双足间断肉跳感,并逐渐出现咀嚼无力、流涎,肌肉用力时容易抽筋,不伴饮水呛咳。
3月前下颌部肉跳。
既往常饮酒。否认家族史。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正常。
咀嚼、闭眼、鼓腮、舌抵颊力弱,左侧鼻唇沟较对侧略浅,舌肌萎缩伴束颤,颈屈肌力5级。
上肢近端肌力4级,握力5级,并指3级,拇短展肌3级,双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
四肢深浅感觉对称存在。
四肢腱反射消失。
病理征阴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无乳房女性化。
因其他原因无法转载视频,手机拍的,抱歉。

定位诊断:
四肢、头面部肌肉迟缓性瘫痪,伴有明显的束颤、肌肉痉挛脊髓前角
定性诊断:
中年男性,慢性病程,逐渐加重  遗传、变性病
初步诊断:肯尼迪病(震颤 前角损害 面肌不对称受累 舌中央沟)
鉴别诊断:SMA
实验室检查:
CK 1549U/L,LDH  205U/L,ALT 56U/L
肌电图:
运动传导:尺神经CMAP波幅正常下限;
感觉传导:SNAP波幅下降,传导速度正常;
针肌电图:无自发电位,轻收缩巨大电位,大力收缩为单纯相。
辅助检查的结果支持肯尼迪病的诊断,患者拒绝基因检测。


肯尼迪病简介
肯尼迪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成人发病,缓慢进展,主要表现为球部和四肢肌肉萎缩、无力和束颤。
此病是由于雄激素受体基因exon1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增多所致,重复次数大于38被认为是病理性的。
我们的患者有2个儿子,没有女儿,因此他的坏基因不会传下去,基因检测的积极性不高。
流行病学
肯尼迪病是罕见病,年发病率1/40万。
发病年龄30-50岁。
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雄激素受体与配体结合后由细胞质入核,调节基因表达。
在肯尼迪病中,雄激素受体基因exon1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增多,引起受体蛋白氨基端多谷氨酰胺链延长。这种突变的雄激素受体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异常,导致细胞(运动神经元、后根感觉神经元、肌纤维)死亡。
临床表现
CAG重复次数与发病年龄相关,与进展速度无关。
首发症状是手部震颤,出现时中位数年龄(下同)33岁。
44岁时四肢无力,下肢更明显,49岁时上楼需要扶手。
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行走需借助拐杖分别发生在50、54、59岁。
61岁开始使用轮椅。
62岁肺部感染。
65岁死亡。
上图是肯尼迪病患者常见症状出现时的年龄分布情况,我们的患者进展速度要快一些。
手部震颤是一种姿势性震颤(例如手持水杯时),严重时影响书写、切菜、进食。
咬肌无力常保持张口姿势。
面部肌肉无力不对称,导致面部不对称,在噘嘴时更加明显,见下图。
舌肌常可见束颤,由于萎缩,舌边缘形态不规则,中央有纵行沟槽(见下图,与肌萎缩侧索硬化舌肌萎缩形态不一样)。
口周肌肉自发收缩可以导致下颌颤抖。
后根神经节受损导致亚临床的感觉神经元病,查体可发现腱反射与肌力不匹配。
内分泌失调症状明显,包括乳房女性化、睾丸萎缩、无精症、ED、性欲下降。
其中乳房女性化最常见,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为34.8%。
诊断
肯尼迪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基因检测确诊。
疾病最开始的很多年,症状都没有特异性,导致诊断延迟。
家族史或乳房女性化或CK升高 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支持疾病的诊断。
肌电图为慢性神经源性损害,SNAP波幅下降支持诊断。
我们的患者针肌电图没有自发电位,这与肌萎缩侧索硬化明显不同。
查阅文献发现,肯尼迪病自发电位很少,主要表现为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巨大电位、单纯相),肌萎缩侧索硬化自发电位很多,巨大电位巨大的程度要小于肯尼迪病。
治疗
对症治疗为主。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亮丙瑞林及5α-还原酶抑制剂度他雄胺能减少雄激素的水平/作用,但临床试验未能证明其疗效。
【参考文献】
1.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7 Jun;88(6):474-483.
2. Brain. 2006 Jun;129(Pt 6):1446-55.
3. Rev Neurol (Paris). 2017 May;173(5):326-337.
4. J Mol Neurosci. 2016 Mar;58(3):330-4.
5. PLoS One. 2015 Mar 26;10(3):e0122279.
(0)

相关推荐

  • 以偏侧肢体无力起病的肯尼迪病1例

    患者男性,56岁,主因"进行左侧肢体力弱5年,右上肢力弱1年"于2019年3月5日入院.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力弱,远端明显.4年前逐渐出现左下肢力弱,自觉左足行走费力, ...

  • DNA的一个“美丽”错误——肯尼迪病

    肯尼迪病的出现起源于DNA的一个错误,是一种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根据肯尼迪病协会(Kennedy's Disease Association)的统计,全世界仅有40,000人不幸 ...

  • 运动神经元病的识别

    运动神经元病最早期的表现可能就是肢体的肌肉萎缩.很多患者也能感觉到肌肉会出现"跳动".随着疾病的发展,肌肉萎缩越发的严重,最终出现肌无力和运动功能丧失.大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饮水 ...

  • 病例分享 | 肯尼迪病病例分享1例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美蓉 KD的治疗 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一般对症治疗,主要是预防并发症,包括跌倒.骨折.误吸.目前相关临床药物研究包括有:①醋酸亮丙瑞林:一种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衍生物,可以减少 ...

  • 日问190:肯尼迪病,有哪些表现?

    " 肯尼迪病" 1.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 SBMA),是一种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下运动神经元 ...

  • 别样的运动神经元病-肯尼迪病

    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肯尼迪病(Kennedy disease,KD)又称脊髓延髓肌萎缩症(SBMA),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由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 ...

  • 肯尼迪病是什么病

    肯尼迪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变性疾病,这种疾病容易和运动神经元病混淆,主要症状也是以运动神经元受损为主,患者在青年时期发病,最迟也可以到50-60岁左右.早期的症状主要是肌肉痉挛伴有疼痛,全身有明显的 ...

  • 肯尼迪病的诊断

    说到肯尼迪病的诊断key points,要首推我们经典的神经病学教科书"Merritt's Neurology"里面关于KD寥寥数语的描述.KD多见于男性,通常在40岁后起病,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