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步骤帮你读透一本书,提高5种能力
在短视频的冲击下,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书中观点,写出一篇逻辑清晰的书评,真的不容易。因为短视频会让人没有时间去思考,所以我们会沉浸其中,而时光飞逝。而读书恰恰是一种主动行为,需要我们动脑筋。最近读的【日】西岗一城写的《高分读书法》也提到了这一观点:主动读书。他通过主动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思考力大大提升。西岗一城从小学时学习成绩就很差,直到高三依然成绩很差。比如大学最低录取线是60分,他可能就在30分左右徘徊。在复读时,他下定决心考东京大学,悟出了读书方法,并加以实践,一举考了全日本第四名,上了梦想中的东大。
西岗一城的读书法是什么?他的高分读书法涉及6大选书法则,57个读书要点,帮你全面提升思考和理解力。事实上,谈及读书法,绕不开日本几位作者的经典书籍,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实用性阅读指南》等等。按理说,这本书所讲的内容,前面几本都应该涵盖了,没什么新意。仔细读后发现,《高分读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实践输出了一套读书方法。就好比,同样的汉字,各种排列组合后表达的思想和意思却各有不同。
作者西岗一城所讲的高分读书法看点在于,他将读书分为了5步:初读、对话、归纳、检验、输出,按照这个逻辑去吃透一本书,把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活学活用。实际也是相对应地告诉读者要培养读解力、理论思考能力、归纳能力、客观思考能力、应用能力这5种读书能力,而这与东大学生拥有的思考力、读解力相呼应。读完这本书,读者的阅读力和学习力应该会有本质突破,写好一篇书评不是难事。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有哪些干货。
初读:用装帧阅读法培养自己快速获取关键线索的能力
高考改革自2014年提出以来,其中高考语文改革,提出“要让15%的学生做不完语文试卷”,这个信号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阅读的重要性。不懂阅读方法的学生,今后考试题目可能都读不完。现如今,许多学生的各科考试,如语文、历史,甚至理科方面考试,往往都是一大堆材料放在试卷里,后面提几个问题。题量增加,阅读速度最为关键。优秀的阅读者,可以迅速扫视文章,去粗取精,抓出材料的灵魂,答题时自然轻松。
这种能力其实就是《高分读书法》里提到的快速获取关键线索的能力。作者西岗一城提到,用装帧阅读法和假设阅读法来培养自己这项技能。装帧阅读法即“闻一知十”,通过一些局部细节,推测出事物全貌,做到心中有数,眼里有光。比如读《与人亲密》这本书,封面封底上的信息一个都不要漏掉。从书名看,好像是讲夫妻关系的。又看到封面有如“相处是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一行字基本给书定调了,是有方法可以学的,这可能有和他人相处的方法。最后两句“最好的关系,是双方一起在关系中成长。”“我们发现真相的能力,决定了我们的关系是否能长久。”这是作者的判断,对不对且不说,但这是他想在书中表达的重要内容。再看封底,果然如此,这本书是带领大家不仅向内整合自己,也向外经营关系。当然还有其他人的推荐语,都可以当做这本书的线索,带着这些主线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对于工作中的人来说,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写报告,面对海量的材料,如何快速找到真正你要用的,这也需要平时的阅读训练来提升。读书用装帧阅读法培养快速获取关键线索的能力,而阅读材料,则是略读,快速把握材料里的线索,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话:用采访式阅读法让理论框架更清晰
如果初读封面后,还是感觉对这本书很模糊,那也是正常的。毕竟“以一敌十”不可能那么全面。这时候要用到采访式阅读法。说白了,就是你要变成一个记者,把这本书当作一个人,然后去提出各种问题,在书中找到答案,但是又要带着求证的疑惑。但值得提醒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采访式阅读法实际就是边读边问。作者西岗一城有具体的操作办法介绍:
①在阅读时,要对疑问敏感。
记者采访时都会时刻保持着专注,有时候听到受访者不经意的一句话,便会连接受访者的所有信息进行对比,如有大的不同,便会深入挖掘,反而这一点会成为整个采访的转折点。阅读时也一样,书就是你的采访对象。如果一句话让你有疑惑,或者书中提的问题让你疑惑,应该保持警惕,继续提问,直到找到答案。
②如果有问题,就在书中相应的那页贴上便笺。
贴便签的办法十分方便你读完后写书评、随笔,建议可以尝试。
③假如发现了问题的答案,立刻在书中相应的那页贴上便笺。
问题和答案采用一类颜色标记,简直是你以后节省读书时间的利器。
④重点问题要单独记下来。
这和课堂上听讲一样,重点问题列出来,当你再温习或者要查找资料时,不用去翻看千篇一律的波浪线、横线所标记的内容,看笔记就行。
小结:记者采访不会泛泛而谈,毫无根据的乱问问题。第一,记者会提前做功课,发现人物值得去挖掘的内容;第二,采访时,问题的问题一定是有侧重点。读书也是,抓住作者开篇局提的问题,对应有多个答案的问题,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这才是采访式阅读的精髓,也是锻炼独立思考的最佳方式。
归纳:用整合阅读法训练用自己的归纳能力
我们普通人在阅读时最容易走入的陷阱就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感觉自己读懂了。看到别人一个月读15本书,就暗下决心自己也要达到每月10本书。数量是上去了,但如果朋友要你给他介绍下其中一本书,往往陷入尴尬。西岗一城说,如果不能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了什么,那就等于没读懂。这里是指对每本书总体概括、每章节的概括。“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是有没有读懂文章的分水岭。”
没有掌握读书方法时,我们会在读书时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掩饰不住兴奋愉悦的心情,感觉自己读懂了。合上书,或者再过几天,有人问起这本书,我们会支支吾吾讲不出个名堂,大约会敷衍塞责地说,这本书很好看,你自己去读就知道了。旁人听了一脸狐疑。
因此,通过读书我们要训练自己归纳能力,尝试用一句话概括书的章节主题,一本书的核心内容。
这里要用到的方法就是整合阅读法,对一本书进行“骨肉分离”。
①从每一节、每一章中寻找最具概括性的句子。
其实这里的方法,其他的有关阅读方法的书籍都有阐述:靠近开头或结尾的句子;但是、然而之后的句子;诸如“……其实并非如此吧”的句式;在书的装帧部位和正文里都出现的语句。
②基于已找出的句子概括本章或本节的核心观点,字数在30字以内。
③基于这些概括句,写出一本书的概括句,字数在140字以内。
小结:这里方法要排除一些干扰,分清楚哪些作者的核心观点,哪些是作者用来解释或证明的素材。这个方法不光对阅读者有用,对学生、对办公室整理材料的人来说都非常有用。其实,我们在小学、初中等语文课上老师都有教,只是后来大家把它丢了: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
检阅:两本同类型书同读锻炼自己思辨能力
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作者的“复读机”,两本或者几本同类型的书一起读,看看这些书究竟是从哪些角度来切入。同样是讲读书方法,《高分读书法》相比其他几本讲阅读方法的书籍,有自己的逻辑:比较成体系,从拿到书到最后输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作者在书中推荐了平行阅读法和交叉阅读法。
平行阅读法
①选择两本有相关性的书。
②选中的两本书要以同样的进度阅读。
③时刻思考两本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④找到相同点或不同点后,记得贴好便笺。
⑤读完后,把所有不同点重看一遍。“为什么两书的观点会产生分歧”,自己要逐一分析原因。
在平行阅读的过程中总结两本书的不同之处,然后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这也是平行阅读法的意义所在。
交叉阅读法
所谓“交叉阅读法”,就是寻找不同观点间的交叉点的方法。即具体两本书或者多本书里找到观点从哪里开始出现了分歧,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①从多本书中,找出产生分歧的交叉点。
②找出交叉点后,参考另一本书来验证其对错。
③在笔记本上写下找出的交叉点,整理出与该交叉点相关的各类意见。
交叉阅读法要找的交叉点需要具体的论点,找到细节上分歧的地方,切忌找一些宽泛的问题。比如综艺节目《奇葩说》的一些辩题就是有具体指向,不然概念太宽泛,根本无法产生聚焦。“虚伪是好事吗”、“分手后还能做朋友吗?”等等之类,分歧点分别为“好事”、“朋友”。
输出:用议论阅读法输出把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走马观花地看书,别说一个月后,就是两三天后你可能就把书里的内容忘了个精光。一本新书对阅读者来说就是一堆原材料,无论多么精彩,不加消化地读完,它仍然是一堆原材料,会原物奉还给作者。这对阅读者来说,浪费时间浪费精力。
怎么输出?这里作者要强调的一个观点就是对话,即要和书本进行讨论。事实上,这种讨论就是要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书本的信息为起点,去连接你大脑中储存的知识,去检阅、去讨论、去消化,去伪存真,转化后变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此后的每一次输出,都让你的知识体系更稳固,让你的大脑更灵活。
比如尝试着腰封的推荐输出具体操作方法:
①用步骤一的假设,用步骤三的摘要,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
②在第①步的基础上,带着向完全没看过这本书的人介绍这本书的心态,做出总结。限定在30字以内,最好只有一行字。
从前面初读、对话、归纳、检阅几个步骤中提炼出关键点,比如给你之前做的所有摘要做总摘要,然后作为感想输出。用自己的话有逻辑地表达感想。
结语
如果要选一本告诉你,既能提升你的阅读速度,又能提升你的思辨能力,还能教你写出一篇合格书评,那非这本《高分阅读法》。当然,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选书的方法,也值得一读。如今,书海浩瀚,如何掌握读懂一本书而不是貌似读懂的能力极为重要。如何快速获取一本书的关键线索?如何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逻辑和框架?如何弄懂作者的核心观点?如何抓住一本书里作者的核心观点?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作者的“复读机”?如何读完一本书长久地记住知识?等等之类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这五步既是我们阅读者的优秀读书方法,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当然,实践出真知,立即行动,才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