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位 15 年 IT 老兵的忠告:不要等开始创业,才考虑这几个问题
曹政,“caoz 的梦呓”公众号作者。清华大学毕业,互联网行业从业近二十年,中国互联网最早的见证者及参与者。先后从事产品、研发、数据分析、架构管理等岗位,见证并参与多家创业公司走向规模化乃至上市路程。
技术人员有创业冲动很正常,除了有想要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想法之外,本身也具备实现想法的技术能力,所以我觉得不要顾虑太多,尽早抽点时间做个原型在市场上试试,哪怕收获教训也很有价值。
同时,因为近两年玩流量的机会少了,To 小 B 市场逐渐起来,为小企业提供工具性产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个人小团队并非没有机会,所以有些想法试试也无妨。
但是务必要设置一个止损点,所谓止损点,一是金钱及资源的投入;二是时间成本。你需要预估一个时间和投入范围,在预期内,是否能达到你想要的成果,比如用户量、客户规模、收入、影响力等等,要有明确的标准。如果达到目标了,就可以继续投入,并确定下一个止损点;如果达不到目标,果断止损,不要无休止的消耗进去。
我知道很多投资人喜欢说 All in,但实际上,他们才不会陪你 All in。
要想达成目标,可能存在不同的途径,技术方案只是其中一种途径。打工时,我们可能会追求技术方案的完美,但在创业时,请务必要有成本概念。
在一定规模情况下,技术很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方案,但前提是,你能不能活到那个规模。
因此,你要学会预估不同规模在不同复杂度情况下的成本,不要追求完美,不要试图一步到位。初期资源投入不足时,你可以依靠其他途径达成目标,先撑到一定规模再考虑技术升级。
技术人员想创业,觉得自己运营不太行、营销能力不足,需要找合伙人,不是不能找,但你必须自己要先顶上来。
合适的合伙人可遇而不可求,遇到是你的运气,遇不到你也要靠自己解决问题。
即便有合适的合伙人,你也要学会能够在对方领域与对方进行高质量沟通。很多时候,合伙人的目标并不一致,刚开始都不以为然,觉得各自负责自己的领域;但是当项目推进到一半是,你会发现目标、认知不一致,导致出现各种扯皮的状况。我建议,要吵最好在创业初期就开始吵,吵完了再创业,不要投入很大之后再来解决这种问题。
以目标为中心,创业者要明确自己的目标,而打工者仅仅是完成任务。在行政、人力、财务等细节上,创业者初期必须明察秋毫,才能防微杜渐以及防止出现一些低级弱智错误。相信我,太多数的创业团队容易在看上去非核心领域犯下低级弱智错误,自以为靠具有职业背景的员工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些事情,但是你深究之后会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创业者必须对公司的每个关键选择做出自己的审核判断才可以。
有些年轻创业者融资很顺利,然后对花钱没概念,也不查帐,也不算收支,以为没花多少钱,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导致出现资金严重不足了还不以为然的情况。
要想办法吸引优秀的人进来,就需要有利益分享的格局。
但为什么强调适度分享,要保持自己的可控性,因为当发生一些后续纠纷或者其他显著不利于项目发展问题时,短期发出去的就发出去了,我们要有把长期收益权收回来的手段和方法。
有发出去的格局,也要有收回来的手段,具体可以找学财经和法律的朋友进行咨询。
事业的目标是什么,对很多人来说,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提升和家庭的长远幸福。
那么如果为了事业牺牲了家庭和身体,是否值得?
需要付出才有回报,但如果付出的代价太大,你要什么回报才能弥补?
我这个人保守一点,我认为确实想要兼顾很难,但是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侧重、有所选择。
苗辉,白山技术中心云分发产品负责人,TGO 鲲鹏会厦门分会会长。设计了乐高式松耦合架构和质量化运维新模式,带领技术团队 3 个月从零创建 CDN-X 平台;网络优化技术专家;百度 CDN 架构师。
在 GTLC 全球技术领导力厦门站晚宴现场听完了曹政的分享之后,TGO 鲲鹏会也采访了苗辉,让其聊聊对于“技术人如何创业”这一主题下,他的一些思考和感悟。苗辉在受访中提到:
正如曹政所言,技术人员创业有自己的优势——实现想法的技术能力,可以快速做一个原型,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比如市场上验证反应、销售等等,可能是很多技术人员的梦魇。不是说技术人员不能做、做不好,只是绝大多数技术人很难突破这一关,死在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悲剧上。这和陶建辉在 GTLC 厦门站上所分享的一样(陶建辉:「新媒体时代,CTO 如何打赢市场营销的战斗?」主题分享内容之后将在 TGO 鲲鹏会公众号发布),市场推广和销售同样也是技术活。
因此,技术人员一旦出来创业,面临的问题与其它非技术出身的 CEO 并无两样,都需要将技术产品、市场、销售环节打通才会存活,才有可能壮大。要么主动打破技术人员只能做技术产品的剧情预设,跨出去用技术思维搞定其它环节;要么选择靠谱的人一起合作。
情怀是个好东西,情怀通常是创业开始的原动力、是功成名就后的美谈。技术人都爱有一个技术情怀,诚如曹政所说,技术只是一种途径,是在创业厮杀过程中不断排险、冲锋的武器,武器精良不精良并不是关键,而你能不能活着到下一个规模才是关键。有情怀是好事,但创业的首要任务是先活着再做大,先明确这个首要目标然后勿忘初心,才能够走的更远更强。
合伙人是你创业过程中最依赖的伙伴,最好是可以战场上默契配合、危难中相濡以沫、得意时互相提醒的人。选择合伙人,能力固然重要,人的基本面更是重要。基本面上,人一定要正派,创业跟做人一样,守正才能出奇,行稳所以致远。
林赟,骑记科技联合创始人,TGO 鲲鹏会厦门分会会籍委员。作为骑记的联合创始人,担任 app 产品经理期间,骑记软件获得高德年度运动应用奖,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飞奖”十大创新应用;担任智能电助力自行车 EF1 的智能与电控产品负责人,当年产品占国内同品类单品单款销量第一。
提起创业,林赟认为雄心可能是一个起点,但在落地时,最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先能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再考虑做一个成功的企业。
林赟在接受 TGO 鲲鹏会的采访中提到说,“我曾接触过的不少技术人,他们拥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思想也很活跃,但对商业往往概念比较模糊,主观上好像也不太愿意去深入这个主题。虽然大家都拥有改变世界这么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是在落地时,难免要回归到人性和商业本质。”
和技术一样,商业有商业的规律,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拥有很好的想法时,以目前的社会形态来说,我们还需要将它们装进商业的容器里,才有成熟可靠的方式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支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尊重、了解和掌握商业的基本规则,是利用社会体系放大和创造价值的必经之路。在不同的思维体系里,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和摩擦,但这可能就是机会所在。
商业实践和商业规则是一个术和道的关系,实践的繁复往往会掩盖内在的本质,影响技术人对规则的认知。不少技术人在团队内部,往往对销售、业务等其他组织单元存在不信任,甚至看不上的想法。如果要走上创业之路,就需要能够跳出具体单元的边界,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商业和组织现象。这样的问题往往不能简单的用 yes 和 no 进行判断,而是需要有一个去繁从简或去伪存真的过程。
目前在网络和书籍上能够找到很多创立和运营公司的成熟方案。对于聪明的技术人来说,只要你愿意花一些时间,就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基本规律,也很可能会因此增加一些对社会和人的理解。
起步时,你不需要变成专家,只需要掌握财务、人事、运营的概念体系和基本功,就能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与可能的合作者对话也会更加高效。
创业也好,打工也罢,最终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找到这段经历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也许可以在内心少一些无谓的纠结,多一些坦然,也能更好的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