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十二个方面的独特之处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简称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西南部的国家。阿尔巴尼亚西隔亚得里亚海和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南面则与希腊接壤,东临马其顿,东北是塞尔维亚、北接黑山共和国。首都地拉那,其国际代码为AL。该国总面积为28748平方公里,人口286万。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3/4。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古老的民族之一,14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几个封建制公国, 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独立,1928年成立阿尔巴尼亚王国,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91年起改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国旗上绘有一只黑色的双头雄鹰,沿自15世纪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的领袖斯坎德培的印章,所以雄鹰是民族英雄斯坎德的象征,因此,阿尔巴尼亚拥有“山鹰之国”之称。阿尔巴尼亚为欧洲中最不发达和低收入的国家之一,但在近年已有明显的改进。2014年6月,欧盟接纳阿尔巴尼亚为欧盟候选国。

2018年3月21日,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宣布,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白俄罗斯、格鲁吉亚、卡塔尔、阿曼、泰国和巴林9国持普通护照公民可免签入境阿尔巴尼亚,停留期不超过90天。

阿尔巴尼亚称不上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也不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但是属于欧洲最穷的国家之一。在欧洲国家中,阿尔巴尼亚也被称为“最不像欧洲国家的欧洲国家”,但是它的收入比乌克兰这个最贫穷的国家要高得多。据经济数据统计显示,2017尼尔巴尼亚GDP总量达到134亿美元,人均GDP超过4600美元。2019年阿尔巴尼亚GDP为159亿美元,人均GDP为5540美元(IMF),相当于德国人均GDP的11.6%。

阿尔巴尼亚的月收入在2020年九月达447美元,相当于人民币近3000元左右(数据来源于CEIC Data)。

对于发达国家“群星璀璨”的欧洲区来说,阿尔巴尼亚的人均GDP的确囊中羞涩。虽然如此,阿尔巴尼亚也比乌克兰、摩尔多瓦等欧洲国家经济相对好很多了,因为乌克兰及摩尔多瓦的人均GDP只有3000美元左右。

阿尔巴尼亚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欧洲小国,并且它在欧洲的犄角旮旯的地方(巴尔干半岛西南部),在地图上观察,如果不仔细看很难找到,阿尔巴尼亚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人。但这个国家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家,毕竟阿尔巴尼亚是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想当年和我们的关系也非常好。甚至阿尔巴尼亚一度被我们称之为“欧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阿尔巴尼亚拥有很多的独特之处,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独特之处一:经济依靠援助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援助阿尔巴尼亚高达90亿人民币,对于人口当时仅有200万的阿尔巴尼亚人而言,人均援助金额超过4000人民币。而当时人民币的购买力是非常高的,事实上,阿尔巴尼亚人就是凭借我国的援助,普遍过上了令人羡慕的生活。事实上,阿尔巴尼亚最先是接受了苏联超过15年的援助,然后中国又支持了20年。

同世界上其他小国相比,阿尔巴尼亚已经十分幸运,因为超级大国提供了慷慨的经济和物质援助。阿尔巴尼亚首先接触的大国就是苏联。二战后,苏联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真正的“老大哥”。

苏联当时不仅拥有很强的军事实,在经济总量上也远超世界上的一般国家。作为超级大国,苏联急于扩大全球影响力,提升国际威望,尤其是希望战略上能够进入巴尔干半岛,因此,阿尔巴尼亚成为苏联进入半岛的最佳跳板。

因此,自1946年阿尔巴尼亚成立以来,苏联为阿尔巴尼亚付出了非常大的经济援助。特别是在经济上,苏联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大量的启动资金;在工业方面,苏联又派出了很多领域的技术工人及专家,并协助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各种基础设施和工厂。在苏联的帮助下,阿尔巴尼亚人在过去15年,生活非常滋润,拥有着稳定的收入及和谐的社会。

但1961年,苏联进一步加强了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上的”控制“,阿对此十分不满,最终双方反目成仇,苏联政府直接宣布停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从而中断了两国关系。

此后,阿尔巴尼亚主动对我国表示友好,面对国际形势,中国决定向阿尔巴尼亚提供援助。在此期间,中国将每年向阿提供几乎各行各业的经济援助,同样派出大批专家和工人为阿建设政府大楼、公路、铁路、市政等公共设施,而且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甚至大量发放低利率贷款。

当时,对于中国的友好援助,阿尔巴尼亚人特别创作了一首歌颂两国友谊的歌曲,名为《地拉那北京》。在中国的援助之下,阿尔巴尼亚当地人民的生活非常不错,甚至比苏联还要舒适。

由于阿政府缺乏进取心,国内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当初为了支持阿尔巴尼亚,中国非常慷慨,甚至于我国生产的许多优质特种钢不愿意自己使用,都全部用于其国内建设。阿尔巴尼亚当时毫无顾忌地使用这些优良的工业材料制造电线杆。

俗话说:“升米恩、斗米仇”,70年代后期的我国,由于改革开放的需要,停止了针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援助,阿尔巴尼亚就忘恩负义大骂我国。时过境迁成历史,而阿尔巴尼亚仍然停留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地位上,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举世瞩目的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大国。

值得一提的是,在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为传销爆发了一场内战,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阿尔巴尼亚是怎样由传销而引发内战的呢?

原因是,1992年,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上台执政,终结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执政,前劳动党领导人霍查的私人医生贝里沙出任总统。

贝里沙执政后,采取了亲近西方的政策,大力进行经济改革,并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在改革的初期成绩十分显著,尤其是1993年到1995年,阿尔巴尼亚GDP年均增速甚至在10%左右,然而,好景不长,改革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阿尔巴尼亚在其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银行,放贷的对象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而处在经济改革转型期的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十分理想,因此,银行形成了大量的坏账。资金收不回来,银行也无法给民营企业放贷,所以,就造成所有企业缺乏资金、嗷嗷待哺。虽然阿尔巴尼亚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但整个国家经济赤字仍然居高不下,企业经济状况十分窘迫。

1994年末,阿尔巴尼亚三大国有银行的坏账一度占总贷款金额的50%,几乎濒临倒闭。因此,为了防范银行倒闭,政府在提高贷款审批标准的同时,还实施了银行贷款配额制的政策,即使是满足条件、审核合格的贷款,银行也只能发放贷款申请数额的45%。防范性的政策措施虽然保住了银行,但却让企业经济雪上加霜,可以说,当时的阿尔巴尼亚市场上到处都缺钱状态。

独特之处二:一度成为“传销之国”

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打起了主意,搞起了类似于“地下银行”的贸易公司,也就是利用高利率来吸引客户存款,然后把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贷款和企业经营。一开始这些”地下银行“的存款利率处于合理区间,而且的的确确也缓解了国内企业的资金短缺压力,因此,阿尔巴尼亚政府给予必要的鼓励及扶持。

随着募资公司及筹集资金不断的增加,资金性质变了味道,一些企业开始把资金从实体经济放贷转移到外汇、房地产等来钱更快的投机项目上,有的资金甚至不惜触犯法律,把募集来的资金用于偷渡、贩毒及走私活动。

最终结果,企业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地下银行“为了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开始采取金字塔式集资,通过提高收益率来吸引新的储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公司运转,这就是阿尔巴尼亚传销的恶梦开始。

为了尽最大努力募集资金,把百姓中存款挖出来,各大融资公司之间展开竞争,除了提高收益率外,还在新闻媒体上发广告,大肆渲染快速致富。某些大公司还请政府官员出面为公司项目代言宣传,以提高公信力。

因此,恶性竞争和金字塔式的集资方式,所形成的丰厚利润让很多人眼红,最终,集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市场也开始走向畸形发展之路。

为了控制这种畸形发展状态,1995年2月,政府颁布了“除银行外的任何企业及个人均无权接收家庭户的活期存款及一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的法令。但这一法令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在1996年,阿尔巴尼亚全国共有近100家金字塔式集资公司,其中有八家公司最大,并且这八家公司的负债总额高达12亿美元,并且是阿尔巴尼亚当年GDP的64%,意味着全国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把钱存入到这八家企业中。因此,阿尔巴尼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传销之国”。

阿尔巴尼亚人当时都把这些集资公司看成是”印钱的机器“。做着不劳而获的梦,很多人认为只要把钱存在公司,就能过上奢侈生活。甚至于不少农民也停止了干农活,普遍变卖了牲畜,抵押土地和房子来换取现金存入公司获得高利息。

1995年12月,联合国由于暂停执行对南联盟的经济制裁,致使之前依靠走私发大财的集资公司的资金出现周转不开现象。特别是国民对1996年的全国大选心存疑虑,大批老百姓为躲避风险都纷纷选择提现,出现挤兑。

”提现潮“的出现,让很多集资公司的资金来源捉襟见肘。当时为了留住存款储户,各家公司使出浑身解数,冒着大幅提高利率这个险招儿。到了1996年10月,有的公司甚至开出了44%的奇高月利率。而十分夸张的收益率把整个国家推向了最后的疯狂,当然也让不少人做着”一夜暴富“的梦,再次出现变卖土地和房屋,把钱存入集资公司。

事实上,建立在超高利率上的虚假繁荣,缺乏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撑,最后泡沫破灭。1997年1月,最先造成两家大公司破产,危机也开始全面泛滥,挤兑风潮霎时间在全国爆发。

在一边倒的危机之下,大批公司纷纷选择跑路,造成大量阿尔巴尼亚人转眼之间之间一贫如洗。最终,愤怒的储户走上街头,全国各大城市出现抗疫人群,要求政府赔偿损失,局部地区甚至还出现了暴乱。

面对危机,阿尔巴尼亚政府采取了控制企业在央行日提款上限限定为3000万列克(约30万美元)政策,并且冻结了一批公司的账户,防止资金流出国外等一系列措施。但当时受到控制的是一些缺乏后台的公司,硬的公司一如往常,特别是在如此紧张局势这下,这些公司仍然在电视上播放广告,某些腐败的官员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最后群主众被彻底激怒了,示威持续升级,不少地区甚至爆发了武装冲突。而冲突最为激烈是在社会党占优势的南部地区。因为在民主党执政后,社会党的官员被边缘化。为了挽回政治影响,积极发动群众示威,并将武器库的位置透露给了游行负责人。1997年2月26日,在第二大港口城市发罗拉,特别是游行队伍抢夺了武器库,致使大批武器落入群众手中,全城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为了控制局势,贝里沙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派部队前往发罗拉平息动乱。但士兵们中的不少人也是此次募集存款骗局的受害者,他们的亲人有的就在示威队伍中。因此,不在少数的士兵选择弃逃,有的甚至拿着武器加入到示威队伍中,最终,全国各地示威者纷纷涌向地那拉。

3月12日,首都地那拉全城陷入混乱与内战。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作乱,监狱、银行和政府等都成了攻击的目标,全国彻底失去控制。国防部长临阵脱逃,而贝里沙总统乘船逃到亚得里亚海进行遥控指挥。

阿尔巴尼亚的动乱局势引起了很多国家的警觉,经联合国授权,由意大利、希腊、土耳其等8国组成维和部队展开代号为“黎明行动”的救援任务,6000名各国军人协助阿尔巴尼亚当地政府保卫了重要部门并维持局势稳定。

阿尔巴尼亚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调停下,于1997年6月29日,举行新的议会选举。最终以社会党为主的政党联盟大获全胜,民主党丢掉了执政党的位子,总统贝里沙下台,为期近3个月的内战尘埃落定。

因此,这场由传销引发的危机,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造成的影响至今尚未消除。特别是流到社会上的大批军火,不仅让社会存在安全隐患,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潜在的动因。所以,传销即毁小家、也误大家。

独特之处三:世界“碉堡王国”

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碉堡最多的国家,素有“碉堡王国”的美誉。

阿尔巴尼亚一个面积仅2.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300万的国家,却密密麻麻分布着几十万座碉堡,成为阿尔巴尼亚极为独特景象。

阿尔巴尼亚为建碉堡花掉了1亿多美元,相当于人民币6.55个亿。60年代,阿尔巴尼亚曾经既反美又反苏,同时又与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等邻国存在历史宿怨或领土纠纷,可谓是四面树敌,令这个区区山国诞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当时阿尔巴尼亚的领导人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口号。特别是富有游击战经验的阿尔巴尼亚人甚至于喊出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响亮口号,具体措施之一就是全民动员建造碉堡。

凡去过阿尔巴尼亚的人,无不为星罗棋布的碉堡而赞叹。因为在广袤的农村田野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排碉堡,公路两侧、山顶山腰、房前屋后,甚至度假沙滩上都分布着各式各样的碉堡。这些碉堡种类有明碉、有暗碉;有暗道,密如蛛网、有多达几十个一群的群碉,也有孑然兀立的独碉、有能藏兵数百、粮仓弹药库的指挥大碉,也有仅能勉强走进一人的单兵碉。最常见的还是直径3到4米、半掩埋式的圆碉。在某些人中,这些隐藏在草丛中的铁灰色圆碉,就像一口口倒扣的铁锅,或是一只只静止不动的大乌龟。

阿尔巴尼亚碉堡都是用优质的钢筋水泥建造而成,据说平均造价达到250美元,全国几十万座碉堡,总耗资达到1.75亿美元以上,消耗的人力、物力十分惊人。根据阿当地人说,一座碉堡的耗资、耗材,完全可以建造一套标准的两居室住房。由于大量人工、材料消耗在碉堡上,阿尔巴尼亚人不得不长期忍受恶劣的居住环境。

在90年代,阿尔巴尼亚政局及周边形势发生了剧变。和平发展成为主旋律。按道理,这些已经失去作用的碉堡既碍观瞻、又占土地,应该大量拆除掉,但十几年过去,很多碉堡仍然岿然不动。

什么原因呢? 首先第一大难题,缺钱缺装备。因为当初修碉堡时,强调碉堡越结实越好,炮弹也炸不开,拆起来十分费劲。阿尔巴尼亚为了发展旅游,甚至聘请北约的工兵部队拆除一处海滩上几百座小碉堡,最终动用了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等重型设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拆掉。设备先进的北约工兵尚如此,普通阿尔巴尼亚工人自然就更不容易了。其次是没权力拆。因为1992年开始的“土改”把许多碉堡连同土地分给农户,但农户们拿到的只是碉堡的“使用权”,产权仍属军队,因此,不论多碍事,只要军方不说拆,谁也不敢动。

目前的碉堡中,有的被改成仓库、有的改成了羊圈、有的被当作小卖部、有的当成了蘑菇房,还有的干脆被改成住房。风景区的一些碉堡被有钱人用低价买来,稍作装修就当成自己的小别墅,住起来冬暖夏凉、别具情调。据说,这些碉堡价格不过5万人民币左右。

在城市边缘的碉堡被进城打工的农民占用,形成“碉堡版”的打工村。还有一些“卖相”不好、或地处偏僻的碉堡往往也能发挥作用,有些被改造成厕所供路人方便,有些则成为幽会的伊甸园;有些靠近边境的废弃碉堡,反而成为偷渡者的藏身所,甚至是通向境外秘密地道的开挖起点。

虽然碉堡采光差、改造难,但这些碉堡一不要房租,二不用交税,而且得到精明商人的青睐。1985年,有一个叫卡那·达拉的人在海滩看中了一座能容数十人的子母大碉堡,将其改造成“碉堡酒店”。酒店里的布置好像军队的食堂,而且服务员也都出身行伍,不但言行举止表现出军人风度,甚至连菜单也按标准的军用电报格式书写。每到旅游旺季十分热门,仅有的5个“雅间”需提前一周才能订到。

受到“碉堡酒店”生意兴隆的启发,很多人利用碉堡开设酒吧、咖啡馆、旅游专卖店。不过按阿尔巴尼亚规定,一旦战争爆发,军方有权在4小时内将碉堡收回,重新投入战斗。

十分有趣的是,还有种“碉堡”不但可以购买为自己私有,还可以随身带出国门,这就是有名的阿尔巴尼亚碉堡式烟灰缸。这种烟灰缸用大理石做基座,顶上倒扣个穹状防尘壳,合在一起,非常酷似真正的阿尔巴尼亚圆碉,很多到该国旅游的人往往都买上一个带回家收藏。

独特之处四:国外人口远大于国内人口

阿尔巴尼亚只有不到300万人,现在居住在国外的阿尔巴尼亚人多于其领土内的阿尔巴尼亚人,散居在国外人口估计在700万至1 000万之间。

独特之处五: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

1967年,阿尔巴尼亚被宣布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神论国家。之后宗教被禁止,任何违反法律的人将被判处3至10年监禁。

独特之处六:最古老的葡萄树种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种植葡萄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冰河时代,该国就种植了葡萄树,在阿尔巴尼亚发现的最古老的种子年龄在4 000至6 000岁之间。

独特之处七:罕见拥有3250种植物,91种濒危物种

阿尔巴尼亚发现了3,250种植物,几乎占欧洲所有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并且拥有91种动物被宣布为全球濒危物种,这些动物包括侏儒羚羊、地中海僧侣海豹和达尔马提亚鹈鹕。

独特之处八:欧洲最古老的湖

欧洲最古老的湖在阿尔巴尼亚发现,奥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在其发现了各种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种类,以及活化石,这个湖因其遗产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

独特之处九:欧洲最大的石油存储量

巴尔干地区第二大石油储藏地在阿尔巴尼亚,这个国家的石油储量是欧洲最大的。阿尔巴尼亚还是世界上主要的铬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它还以生产煤炭、镍和铜而闻名。

独特之处十: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生产国

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生产国,整个国家100%的能源是水力发电。

独特之处十一:旅游业快速增长740%

阿尔巴尼亚大部分收入来自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特别是在2005年至2012年间,阿尔巴尼亚的外国游客数量增长了740%,令人难以置信。

独特之处十二:文化习俗“点头不算摇头算”

阿尔巴尼亚人“点头不算摇头算”,点头表示否定、不同意;而摇头表示肯定、赞同。其他国家的人很容易搞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