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江滨医院,一座英雄的医院!
▲ 疫情面前最难的,就是逆行!而最令人感动的,也是那些平凡而可爱的“逆行者”。在最困难艰巨的时候,镇江江滨医院第三批驰援湖北出征了,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人间一股英雄气!泪目!
镇江的江滨医院,
一座书写英雄历史的医院。
“这次疫情像一个放大镜,
让我们看到善良的人是真善良,
有本事的人是真有本事。”
这次疫情当中,有一座镇江的医院,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为善良和勇敢,医护人员的英勇无畏,被圈粉无数,——它就是江滨医院(镇江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镇江对武汉的驰援还在继续,而这座医院却人猛话不多,总是挥手:上!再上!!冲上!!!
很少有人知道,镇江的江滨医院是在烽烟战火中诞生的,初创时也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救治钩虫传染病,为中国的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奉献无数,关键时刻奋战前线,负重逆行。
▲ 艺术家孙培为医院送来赶制的作品:《逆行抗疫勇士》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首批赴卾勇士!
江滨医院,组建于重庆的镇江医院自带英雄气
1934年9月,由陈立果亲自参加筹备下,国立江苏省医政学院正式对外宣告成立,它不仅是镇江史上首家高校,也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医学类高校。两年后的1936年,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属医院筹备成立,这是江滨医院最早的名字。
然而,这座医院刚进入筹备工作,抗战就爆发了。镇江沦陷前夕,医政学院师生踏上了西迁漫漫长路。
1938年8月在湖南沅陵县山沟里,医政学院吸纳了南通学院医科易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再辗转贵阳。
1939年4月,最终在当时有“中国船王”之称的实业家卢作孚的协助和支持下,国立江苏医学院在重庆北碚老城区牌坊湾河嘉村落脚。
▲ 在重庆北碚,国立江苏医学院的学生正在解剖室里专心孜孜的显微观察。
经过一路枪炮声,一路颠簸流离,国立江苏医学院在北碚安顿下来。胡定安院长对此总结并对学院寄予期望:
“本院成立于危难之际,迁徙于艰难之中,阅时一载,院基始建。此后应如何致力于战时医育,为抗战建国尽其本位一份子之责,进而为新医学开一新纪元,以福利世界人群。”
学生怀着救国救民的信念,在艰困简陋的条件下刻苦学习,拼命专研。在重庆遭受日寇大轰炸的日子里,苏医师生不仅组成空袭救护队救死扶伤,还在北碚设置附属医院救治重伤员。
这就是“国立江苏医学院附属医院”,江滨医院最早的样子。
当时重庆地区时疫流行,地方病横行,民众饱受疾苦,附院在当地开展了临床医疗服务。
▲ 重庆北碚当地环境为钩虫病流行疫区。
北碚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部,当时因为卫生条件差,医疗条件落后,爆发了因为疫水而导致的钩虫病传播流行。
北碚地方在1943年由北碚管理局,和国立江苏医学院、附院组合地方病防治队,从事流行北碚的钩虫病防治,先后治愈患者达四千人以上。
钩虫病在四川、重庆等地区流行后,后来在全中国防治,实以北碚为肇始。
附院在精心治疗钩虫病的防疫上,活人无数,以至重庆人民将附院驻地亲切称为“苏医屯”。
▲ 重庆北碚,国立江苏医学院在1942年7月成立医学研究所,下设寄生虫学部。影像为学员在寄生虫学部的教学实验室里开展医学研究。
▲ 当时重庆地区时疫流行,地方病横行,民众饱受疾苦。影像为国立江苏医学院和附院组队深入乡村民间,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和针对流行北碚的钩虫病进行防治。
这就是为什么镇江的江滨医院1936年初创,而组建之地不在镇江,却在重庆。此番曲折,令人欷歔。
抗日战争胜利后,附院随同国立江苏医学院在1946年迁回镇江。
江滨医院,不断的发展变强。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苏南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中,苏医多人立功,其中年轻的包海成医生以身殉职。
为谋求更大发展,1957年8月,根据当时江苏省委关于调整医药院校布局的决定,江苏医学院和江苏省南京医士学校对调,分别更名南京医学院和江苏省医士学校。
迁校时,江苏医学院留下了部分人员、全部土地房产和附属医院。这一年,附院又名为镇江市人民江滨医院,担任镇江医士学校临床教学任务。
1958年7月成立镇江医学专科学校,医院命名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四年后,称江苏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附属医院。
几经变迁,这座医院还叫过“镇江地区卫生院”、“镇江地区人民医院”、“南京新医学院镇江分院附属医院”、“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名字。
但1985年开始,镇江市江滨医院这个称谓,让大家耳熟能详。
很多镇江人对这家医院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一位网友吉安里说:我对江滨医院是有感情的,我家庭不少小孩都是在江滨医院出生的。
很多医术高超的医生,被镇江人起了封神外号:“胡一刀”、“张一针”。。。
历经建设与发展,这座医院已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诊疗环境一流,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为1995年卫生部首批命名的三级甲等医院、江苏省卫计委直管医院、国际紧急救援医院、国家常见肿瘤规范化治疗试点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国家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卫计委冠脉诊疗培训基地、国家级胸痛中心。
▲ 厉害了,我的江大附院!
这座医院现在占地132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在职职工2000多人,开放床位1500张,设有39个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
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排行榜”中,在中国排名前100的医疗机构中,江大附院位居46位,也是镇江唯一一家跻身排行榜的医疗单位。
环境在变,设备在变,如今叫“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这家医院,院训“厚德精术,仁佑健康”,仍是延续了当年艰苦卓绝环境下的奋勇精神。
她的医护人员们,确实和战士一样的勇敢。
穿上白衣的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医院一线的优秀青年骨干,而换下工作服,他们也是父母、是儿女、是家里的顶梁柱。
再出发,江大附院再上驰援征程!
春节时,一封镇江医生女儿的信,让所有人都泪目了。
“初二那天早上,你骗我说您去加班了,等妈妈回头的时候告诉我,您去武汉支援了,一开始我以为妈妈在逗我玩呢,但看到妈妈红红的眼睛,我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于是我(号淘)嚎啕大哭了起来……”
这是镇江红旗小学四年级的张同学写给驰援武汉的爸爸的一封家书,字字深情,令人泪目。
讲真的,我看到这封信后,不由自主的落泪了。
“病人躺在病床上……那是有多么渴望得到医生、护士的帮助……爸爸,我相信您一定会成为一名捍卫病人健康的好医生。”
这是第一批驰援武汉的医生——江苏大学附属医院ICU主任张建国的女儿写的信。
10岁的女儿得知爸爸是去武汉的真相后,尽管支持,但还是忍不住哭了,
▲ 看到信之后,张医生立马跟妻子通了电话,“从小到大,我们一直陪在身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开的久,但是身为医护工作者,这是我们的使命。”
张建国是大年初一晚在家休息接到医院通知,第二天一大早便要出发前往武汉。临危受命的他不敢跟家里人说,直到上了车才敢在家庭群里告诉两家父母。
江大附院的张建国、孙志伟、赵燕燕、王笠、季冬梅、张艳红在武汉“战斗”了数日后,根据省医疗队人员分配方案,医院需要选派重症医学科副高以上职称医生一名及重症医学科初级职称以上护士一名。
医务处向重症医学科发送通知后,全科纷纷响应,均要求主动出征。两名80后主动请战,出生于1982年的医生尹江涛和89年的护士梅琼火线报名,踏上驰援之路。
这些江大附院优秀的白衣天使,一直在紧张工作中,每到深夜才在工作群中报个平安。
▲ 长时间在防护装备下工作,队员们脸上都勒出了深深的痕迹
根据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机制的安排,由江苏省对口支援湖北省黄石市。就在昨天下午(2月10日下午4点50分左右,)江大附院接到省卫健委通知,需要选派8名医护骨干入编江苏驰援湖北医疗队,紧急出征。
这时候人们看到的,竟然是一叠医生和护士的“硬核请战书”。
▲ 不到40分钟的时间,一支素质过硬的江大附院8人精锐小队就已组建完毕。
拥抱、嘱托、宽慰、鼓励……医院的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黄汉鹏、丁明、包泉磊、胡振奎、孙国付、陈良莹、陈慧丹、秦宜梅8人)出征仪式上,动情的画面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 《逆行抗疫勇士》——记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首批赴卾勇士!
正如江大附院的院训“厚德精术,仁佑健康”所表达的意思,在这座英雄的医院里,有很多需要被我们铭记的人。
他们,都是英雄。
有了这些人的努力,疫情一定会过去。
但春暖花开之后,英雄不该被遗忘。
这正是: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却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一张名片,
如感兴趣,大家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哦,
最好再留个感言,万分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