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笔记:夜色中的德胜门外大街
梁东方
因为中非会议正在隆重举行,进京的列车在出发站都有二次安检的措施,到了北京又传说有出站安检的非常措施,来自南方的列车长和列车员在即将到站的时候,以一种北方罕见的温和态度在车厢里巡回提示着乘客:请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带着指甲刀刮胡子刀之类的刀具,如果有现在交出来还都好说,等到了出站的时候被查出来,那就耽误行程了,不仅耽误你自己的行程,还耽误大家的行程……
及至出站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都想着早一点到检票口早一点通过那被想象了好久的出站安检,怕是被某个带了那样的刀具的人给耽误了行程。结果检票口很通畅,除了票要一张一张认真查验外,并没有传说中的二次安检。尽管在地铁里倒车再倒车,但是因为过了高峰期,所以每一次倒车也都还流畅。不过,从积水潭出来走上德胜门外大街的时候,很意外的是路边上居然没有共享单车。
想来这一定也是有重要会议或者活动的时候一项清理措施,可以保持街道的最佳风貌。这样固然损失了一点方便,但是可以收获一点高大上的整洁,可以使一向庸常的日常生活突然得到一次近于政策性的提升。这是属于北京的经常的“福利”。
在北京,德胜门外大街这样的街道,算不得宽,也算不得直,但是有德胜门高高的箭楼做起始之处,总还是有特点的。在现代的板楼之上,有这样古典意象的宏伟建筑比衬着、引领着,其辨识度是很高的;也就是具有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这在当今的城市街道景象中,已属极其难能可贵。现在的街道,能有人行道,人行道上还有护道树,并且护道树下的人行道虽然不宽但是很畅通,没有太大的障碍,已经是非常标准而令人满意的了。何况远远地还总是能望到被灯光装饰了轮廓线的翘角飞檐的古代城楼,让人不仅仅是走在一个平面的地理框架里,更是在一个有纵深的历史维度中;即便是城楼就只是城楼,不再有应该与城楼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或缺的城墙……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虽然没有可以坐下来的公共长椅,只能像是这个初秋的夜晚里并着光腿看手机的女孩那样坐在路边的大楼门口的台阶上,面对稍稍稀疏下来的车流,自顾自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整洁秩序和洋溢着某种沉静与深厚气息的北京的气氛,还是让人很明确地意识到已经来到了北京,与别的任何地方都不大一样的北京。
偶尔有夜跑者以挺拔敏捷的姿态快节奏地擦身而过,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柴米油盐酱醋茶之外的有暇,与关爱自己的身体从而也就关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生活方式,是现在看不见的这样的街道后面无数高楼和胡同里的人们生活的一点点外露的痕迹。这让外人对于街道两边浩瀚人烟的生活方式的想象有了一个切入点,有了一个想象的窗口。一个地方,有具有特征的环境,而让又人揣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着的人们的普遍状态,总还是一种最接近具有魅力、具有吸引力的非同凡响的生活格式的重要特征。当然,这往往只是外来者的想象,经常不是本地人生活的事实。
地下过街通道开到地面上的口子,很窄很小,却具备安全地穿过马路的地下通道的全部功能。它们和一座座过街天桥一样都是完善的道路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沿途居民生活方便与保障的有效硬件。
银行的蓝光招牌舒适地照耀着街道边上高高的灌木,高高的灌木之间的缝隙里有环卫车辆仅可容身的一个个小小空间。环卫三轮和灌木的这种有序排列,组合成了德外大街这一段上的隔离带,将车水马路的主路,天桥下面汽车飞驰而过的主路,与街道边的店家商场隔离开,不仅使视野有所屏障,而且让水泥城市里的人们能望见一点点植被枝叶的高高大大的婆娑。
其实第一道隔离是主路与辅路之间的高高的月季花,月季花已经感受到了秋意的带来的温度的重新适宜,正在开出一年里第二次最好看的花。它们迎着车流人流抵御着尾气和灯光的弱小姿态之中,有一种非人造之物所能有的葳蕤和参差。
一条现代化的城市道路所应该有的一切硬件和附件,都在德胜门外大街上完备的设置着,这和北京的任何一条街道都没有区别;区别仅仅就是地理位置和作为独特的地理标志的德胜门箭楼。依然可以被古代的光辉照耀着的地方,现代的生活才具有更深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