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笔记:沿着珠江骑车,从大元帅府到黄埔古港

梁东方

共享单车给予现代人的一项重大福利,就是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也可以很方便地像一个本地居住者一样,骑车到并非划定的旅游区、旅游线路的地方,随着自己的意愿而快速自如地、自由自在地前行。

沿着珠江走,看看岸边都有哪些风景,这个念头在共享单车遍地的广州,实现起来很容易。在广州的“河南”地区,顺着珠江向东走,先是淡黄色外墙的大元帅府,从高树的掩映之下显露出来。大元帅府在周围的高层建筑和大树树冠的掩映之下,即使在旁边距离不远的珠江过江大桥上,也很难被第一次走到这里的人发现。它厕身其间的小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广州那个年代里的风貌。

这座100年前中西合璧的高级院落,在今天看来都已经简陋。但是作为历史隧道中活生生地就在眼前的地理现场,立在高耸的孙中山雕像下遥望,还是让人觉到一种几乎不能相信的震撼。

大元帅府回廊式的建筑非常适合广东的气候特点,自然生风,户内户外的优点并有。坐在二楼大会议室外的走廊上的长椅里,沐浴着珠江水和榕树枝头的和风,想象1917年到1923年孙中山住在这里的时候情形,让人回过神来的时候,屡有时空叠加的神奇之感。

从中学历史课本里的诸多故事,到那些故事对中国后世的巨大影响,历史的烟云似乎独独还没有在这里散去;然而楼梯上的脚步声和会议室里的谈话,却都已经隔了100年。

隔了一百年以后,广州的空气依然如此甜蜜温和,如果不是对面二楼的外走廊上正在晾晒图书室里被前不久的台风打湿了的书籍,如果不是翻开历史看到的百年来人间的凶险诡谲、波涛汹涌,就真以为时间可以不必费力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这样一点点积淀下来一般了。

任何现实现世的风平浪静,都以历史上一次次的波诡云谲为代价。人类的延续,在和平之中的延续,虽然有历史必然的规律论做支撑,但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出之偶然。站在那些偶然的关节点上的人,就是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孙中山的大元帅府,正是做这样的回望与展望的好地方。

沿着珠江继续东行,经过高树覆盖下的和缓山坡上的中山大学,经过一座座跨江大桥,水边的榕树下是广州本地生活中悠闲而又很有舞台感的一面。珠江边的长长的滨江带,就是这个城市中无数居民的大舞台:走路骑车跑步跳舞打拳唱戏弹琴,跳统一着装的广场舞含饴弄孙凑在一起说闲话追逐嬉笑静穆瞭望,还有游泳的老年人、在鞋上描花儿的女人,尽管也有理发练手的时尚年轻人。但是这里主要还是小孩和老人,是人生两头的人。

他们在这沿着珠江的一个长长的大公园里,按照自己的意志,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时时会强劲一下的风所带来的凉爽里,舒展着自己。

形形色色的人,林林总总的事,基本都在休闲与陶然自乐的范畴之内,是大都市匆促生活背后,至为消闲的一面。不必去看什么专一的风景,只要在这珠江边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一走,也就可以让人不知其返地沉浸其间了。

生活之流,尤其是生活中的怡然状态,集体的怡然状态,对别人是有确定的影响力的,尤其是对我们这样两千里之外的陌生人来说,总是不乏新鲜有趣的观察抑或感动感怀的喟叹。

经过广交会码头以后,滨江的城市化痕迹逐渐降低,大规模的修建和整理正在进行,被铲车翻出来的饱含水分的红色土壤在阳光下将广州原生态的土地本色暴露了出来。而一条汇入珠江的河汊,也就在这里打断了继续沿江前进的路。

在我们外人的想象里,珠江是一条规规整整的大河,即使有支流也都泾渭分明,穿越跨越的道路无往不在;但是真正走一走就会发现,珠江在这里已经进入到了三角洲状态:河汊纵横,沙洲密布,主流支流难辨,在总体流向大海的趋势之下,是无数复杂的河流湿地以及镶嵌其间的村庄道路等等地理细节。至少在目前来说,还不具备可以一直骑车沿着“江边”走,走到入海口去的可能性。

不过这并不妨碍眼下抛开那凭空想象的理想主义的线路想象,而顺着手机地图的指示到达传统上珠江三角洲上的码头:黄埔古港。

广州的乡村即使没有在城市之中,也大多已经城市化。区别仅仅就是楼宇矮一些,街道窄一些而已。黄埔古港所在的村庄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既有着某些旅游点的档口热闹的痕迹,又依旧保持着少受外人打扰的既有节奏。

然而,这个眼下安静下来的黄埔,不是河对岸有黄埔军校的那个黄埔,这里是历史上的通商码头,是外国货船与清朝通商的时代里的必经之地。

有一棵孤独的大榕树的码头上,至今也还有一艘渡船,定时跨越并不宽阔的河道,可以将人载到对岸的满是农田与橘子树的三角沙洲上去,既有一定的实用功能,也算是对其古老的码头功能的一种依依不舍的怀念;在游人眼里则近乎是一种表演了。

码头岸边,有码头通商博物馆。对黄埔和整个广州的古代通商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图文展示。从历史角度看,帆船时代的通商口岸的时间是短暂的,留给黄埔古港这样的地方的更长久的遗产,是尘埃落定以后历史凭吊之地的幽思,以及旅游经济的方兴未艾。

中午在黄埔村距离港口不远的一家小店里吃饭。饭后老板客气地说着谢谢、欢迎再来。这不仅是礼貌的客气话,还带着商家善对顾客就是善对自己生意的真诚。这样的真诚在广州大大小小商家,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它的来源既是古老的民族礼仪传统,也是通商口岸的贸易文化的深远影响。

作为从没有这样的普遍习惯的地方来的消费者,在最初听到的惊喜感动之后,便是对因人及物,对本地风物的饶有兴致的探究意趣了。这样的意趣略无声息,但是这样足以使人一天一天走遍广州的探究本身,就已经是旅行的愉悦。

这也正是在南方的烈日下骑车远行而不觉其苦的,原因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