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访戏之五(连载之一)

通过如皋童子戏的论文认识日本金泽大学的上田望教授之后,2016年9月我恰好要去金泽参加日本物理学会大会,便约好去拜访他,他也颇感惊喜,称之为“奇遇”。金泽大学人间社会馆一楼的报告厅也是物理学会的分会场之一,上田教授所在的外文系在五楼,我9月15日准时来到他办公室。办公室不大,几乎被书籍堆满,但收藏的中国资料之珍贵让我忍不住问这屋里有没有防火设施。他给我展示了《绣像水浒铭铭传》《说唱本三国》《绣像风都岭鼓词全传》、《训译全像二十四孝》、冀东北皮影戏《大登殿》手抄本等中国民间古籍原本,其中不少是他早年在中国地摊上用低廉的价格淘来的,还有当地艺人赠予的安顺地戏面具。

金泽大学的中文专业只有两三位教授和三五间房间,最大的一间有几排书架当作图书室,一张大桌子当作学生自习室。上田教授申请到的一个日本科研项目是收集整理中国民间文学,在论文和报告之外,整理好的每种民间文本都要印刷几十册,作为“金泽大学日中无形文化遗产项目报告书”正式收藏,至今已出20多集,包括《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宝卷六种》、《苏州大学图书馆藏弹词〈玉蜻蜓〉》、《宁波走书演唱本〈毛龙出京〉》等等。尤其宁波走书我以前从未听说,是一种表演幅度比较大的说唱形式。原来上田教授认识一位嫁到日本定居的宁波人施凯盛,在施女士协助下去宁波查访并校勘了唱本。施自己写道:“《毛龙出京》又名《倭袍传》,古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的小说《绣戈袍全传》,也是苏州弹词中的名篇(弹词底本全名《绘图校正果报录》)……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偶然发现已故走书表演家郭鹏飞先生手写的脚本《毛龙出京》,如获至宝。此脚本的原始抄本已不可寻,复印件由郭鹏飞先生的弟子、现在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走书演员闻海平先生所藏。”

展开剩余66%

我开会前还去金泽北面的能登半岛看了乡下的早船狂言并拿了几张剧照明信片,便给上田教授留下一张,他从没看过早船狂言,也回赠我一本《毛龙出京》,书中附有他和施女士现场录像的光盘。且不论中国学者是否知道《毛龙出京》走书本,对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的收集整理和小批量刊印、刻光盘保存是否赶得上日本学者,我顿时想去宁波观看走书。

11月初日本有个周末跟公假连在一起的“三连休”,对应农历十月初十前后,我在网上搜索相应日期的唱戏活动,发现宁波鄞江镇“十月十”庙会,日程表中恰好有宁波走书以及甬剧演出,便决定来宁波。为填补庙会前一天的空档,很容易搜到不止一个婺剧团的微博和微信号,有详细的演出预告,便选择去交通方便的金华市区赶一场婺剧。还在微博上看人发过乌镇花鼓戏演出的照片,元旦休假时又挤出几天来浙江乌镇看花鼓戏、新昌看调腔。

2016年去过宁波后,又在网上试探搜索那一带的小戏,发现宁波有七个剧种之多,其中有我从未听说过的鸡鸣三坑班和紫云乱弹。便又搜“鸡鸣三坑班”,见到一篇博文介绍新出版的《鸡鸣三坑班戏纲》,似乎这部民间剧本跟施合郑基金会出过的那些资料一样珍贵。那博客上还有博主沈学东先生的自我介绍,我按其中的联系方式加他微信,求购《鸡鸣三坑班戏纲》。跟他一聊发现,他少年时在象山一位同学现在日本做生意,并且恰好是我日本校友会中一位知名校友的弟弟。我请他先卖给我这书,以后找机会带我去鸡鸣村看戏,他欣然应允。

鸡鸣三坑班的介绍中提到,它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另一分支是瑞安高腔。我又顺藤摸瓜去搜瑞安高腔,在微信搜到瑞安籍戏曲专家孙崇涛先生一篇自述提到瑞安高腔,便在微信留言联系上孙先生。2017年五一在苏南看完戏回京后,去他家拜访,他说瑞安高腔剧团的瞿团长听说有人想来看高腔很热情地问什么时候来,我说不能立即来,但感觉到孙先生德高望重,对方团长热情难得,该借孙先生的面子尽快去看戏。于是选定7月中旬的日本“三连休”去把象山三坑班调腔和瑞安高腔都看到。

中间的空档也找象山到温州沿线的其它戏曲填补。在微信发现宁海村民业余戏班演出乱弹的报道,并留言联系上文章作者宁海非遗中心主任章亚萍女士。我希望7月15日下午在象山看完三坑班后晚上能在宁海找到乱弹戏,她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特意去村里协调,居然成功联系好15日晚上一场演出,令我喜出望外。16日下午去看瑞安高腔之前也想在温州找戏看。先托孙先生早年在平阳教中学时的学生帮我打听平阳木偶戏,又自己搜到永嘉乱弹、永嘉昆曲、温州和剧、温州瓯剧、苍南布袋戏、泰顺木偶戏等艺人联系方式,逐一打听过演出信息。得知温州的戏班在闷热的7月大多放假,即使公办的平阳木偶剧团也没法在周末请人来加班,而且乱弹戏窝子应界坑村六月十五的传统庙会恰好在我的既定行程之前结束,唯有通过博客查到的苍南木偶制作师傅唐升溪先生答应带我去看布袋戏。

还有7月17日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我最早在福建上杭看木偶戏就知道这是当地戏神田公元帅的生日,便搜索闽浙一带六月二十四的节庆做戏,发现一是南平太平镇有田公祭祀和木偶戏,二是龙泉下田村有香菇文化节会在姑神庙唱戏,最终选择网上信息明确、离温州也较近的下田村。

不过象山、宁海、瑞安的戏都是专门约请,我无论如何没有足够的面子和财力让人家为我一人唱戏。象山的沈先生希望我找到专业人士同行,他就方便通过政府渠道请鸡鸣村组织演出,宁海的章主任也要我给出一个去看演出的名义。我问了一圈我认识的音乐、文史专业的师生,追问数次也无人能来。想起以前在辰溪看木偶戏时先斩后奏声称受我认识的北大中文系林老师委托而来,这次实在不行也只能故技重施。所幸我去过北京胡同里的“梦里南柯”戏曲书店兼茶座,那里的“老板娘”认识大批戏友。我便在“梦里南柯”戏曲群和网上招募戏友同去浙江观戏,最终曹、于、刘、马、王五位网友跟我组团,而且马网友居然是音乐人类学方面的学生,去象山也算有了专业人士,去宁海我擅自命名为“梦里南柯戏曲会”——有朝一日我若在商业谈判中有这协调能力就好了。总算万事具备,只待成行。

[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