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荷书房@随笔】百荷踪影|| 卢崖瀑布与卢崖隐士
走进中国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八大景观之一,——卢崖瀑布。依步道拾级而上,苍林翠柏相映,飞泉流瀑可闻。沿途观瀑,景随人走,人随景行,行行走走停停,采嵩山奇崖钟灵之气,凝嵩山文化毓秀之姿的飞瀑幽潭时隐时现,恍如尤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即使山回路转的跋涉中,模糊了美人的容颜,那隐隐在耳的“琴音”,叮叮咚咚,似萦绕在耳畔的弦乐。
卢崖瀑布位于嵩山太室峰东南麓悬练峰与鸡鸣峰之间,登封市东北十公里处。因唐代隐士卢鸿一曾在此隐居而得名。卢鸿一字浩然,苍阳(今北京)人,后隐居嵩山,擅长籀、篆、隶、楷书。唐玄宗开元初召见他。鸿一不愿为官,受谏议大夫,赐草堂一座,每岁米粮百石,绸绢、医药等按需供给。卢鸿一以谏议大夫的身份,把听到朝廷市政方面的一些弊端,以及民间存在的一些情况,以书面形式,写给朝廷。以帮助朝廷建立施政方略。
卢鸿一在草堂讲学,有徒五百余人。鸿一死后,玄宗改“草堂”为“卢崖寺”,故称“卢崖”。由于三十多亿年来地质的内力和外力的作用,形成了嵩山独有的宏伟壮阔的构造形迹和鬼斧神工的岩溶地貌。其坚硬的岩石,形似半规,纹理奇妙,似审美各异的能工巧匠,雕刻而成的各试纹路图案。站在崖底仰望,凌空飞泄的瀑布,如舞绡飞练,霏微蒸腾。尤其在夏秋季节,大雨过后,峡窄水急,滚滚滔滔,飞流直下的水帘,如浪涛扑撞岩石,化作点点水珠,发出阵阵交响,声震山谷。在岩石的凹凸处形成激越的雪浪花,水珠集流,形成水潭,故称黑龙潭。明代袁宏道有《卢崖瀑布》诗:
奇峰艺术的魅力。以达到心灵的净化,或者顿悟人生的哲理,进入禅意人生的境界、幽谷、茂林;飞瀑、流泉、龙潭。在卢崖瀑布景区,彰显着独具的个性,百态的魅力。幽、奥、古、奇的观感。真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大有观景意无穷,听音缭绕声的妙趣。在她古奥圣灵的底蕴和钟灵毓秀的气韵之中,自古至今就不乏仁人志士,隐居与荟萃五岳之灵的嵩山,十年二十年,甚至终老生命——探讨和领略一种信仰,一种文化,一种。
行走于卢崖瀑布景区,你会深刻地体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和人文的护卫开凿,完美结合所给予我们的享受,享受于安全攀援和游览之中。——陡峭处的层层台阶,险隘处的铁质护栏,“燕山运动”所形成的天瀑奇观景区所设的吊桥,入口处警示着“限过二人!”。从易发事故区的安全巡视员;有特色的奇石峭壁前所设的中英文简介说明牌——岩体所形成的年代和过程,使没有学过地质的游人,通过简介更进一步了解嵩山的一峰一石一草一木的珍贵和所经历的沧桑。鲜明地彰显着时代气息,给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带来的祥和、幸运、健康和发展的机遇。
站在“天瀑奇观”最佳观赏处——吊桥的入口处驻足凝目,思索着距今二亿到零点六五亿年的中生代晚期,强烈的“燕山运动”给我们今人留下的奇异景观。吟出几句七言:
时代的变迁,历史的沉浮,往往给我们的生命里程打上这样那样的烙印。那么嵩山的空灵与奥妙,会不会给予今天钟情于她的“隐士”以灵感和智慧,健康和愉悦呢?!
就在这荟萃了奇崖怪石,林翠泉涌,飞流凌空——“卢崖瀑布”群的一个角落里,窝居着一位以作画写诗为生的六十五岁的老先生——刘平。刘平老先生出生在嵩山脚下,早年曾经是一位有声有色的人民教师。职业虽然神圣,但历史往往有它本来的面目,它给予人们的往往是沉重的记忆,或者是无奈的尴尬,因为在那个年代中国农村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是属于民办教师,既要教学又要种地。现实只会以它的无情嘲笑弱者,但一个有志气的弱者决不会因为现实的无情和嘲笑而倒下。刘平就是一位被无情的现实所嘲笑和愚弄的弱者,但你在他身上看到的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岁月沧桑凝结而来的智慧。也可以说刘平老先生人生道路的曲折是生不逢时吧!
三年困难时期,刘平老先生正在读师专,他未能完成学业,学校就因为非常时期而停课。后来刘平带着未能完成学业的遗憾,走上了民办教师的岗位,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刘平的老伴是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多年来一直身体不好,三个儿女都在上学阶段,一家几口人就靠刘平当民办教师的微薄收入过日子。民办教师的工资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补贴,每月也就二十几元吧!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劳动,使这个家里的土地耕种成为燃眉之急。尽管刘平的教学成绩有目共睹,在登封一中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多年。但没有正式的师范院校毕业证书,始终不能被转成公办教师。
八十年代中期,刘平的子女们的学习也进入重要阶段。学校为了让刘平转正,曾推荐他带工资到郑州师范进修。但两年需要交两千多元的进修费。子女上学的费用、老伴治病的开支、责任田的荒芜,等等。一切的负担,都像一位无情的追债者。逼迫刘平老师,放弃进修,弃教回家,管理他的几亩责任田,照顾多病的妻子。
十年艰辛,子女们长大了,刘平老师患了严重的关节炎。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弃教之后,刘平老师每月仅有的几十元工资没有了,维持生计,成为刘平老师的当务之急。教育局念及刘平为教育事业二十几年的贡献,曾经提出给他补助一些生活费,但被刘平谢绝了,因为在他的思维方式中,那是不劳而获。
中岳嵩山独有的旅游资源,以及热闹的往来游客,使刘平老师想起了自己仅有的一点书画艺术和写作诗词的爱好。既然不能参加体力劳动,何不打起背包,上山去。找一片清静的地方,用手中的笔,为游客描绘嵩山古奥钟灵的姿容。——根据游客的喜好和要求填上他们喜爱的诗或词。收取些许小费。既能解决自己的生存之计,又能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把嵩山历亿万年太久,悠悠于时空的奇崖峻石写意成一幅幅彰显着嵩山傲骨,萦绕着中岳灵气的图画。散播与天南地北,中外友人。相得益彰,何其乐也!
就这样刘平老师在一个两米多空间的石坎下面,一呆就是八年多。八年多的时间,三千多个日出日落。刘平老师,在早上游客还没有上山之前,就跑步、登山、锻炼身体。游客到来后就坐在石坎下面,以绘画和作诗填词迎来送往。
寒暑春秋,历十载磨练,刘平老师不但治好了关节炎病,还以诗、书、画交友。教授学者,高人道士;书记市长,平民百姓。
在刘平老师的案头放着一打儿特殊的名片,——敬佩老先生者留下的诗赋、地址和签名。
观刘平老师赋诗作画时的熟练与敏捷,便心生敬佩。与之交谈中,刘平老师引用两句五言古诗来形容他的乐此不疲:“‘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我已在这儿面壁八年多了。”
瞬间,只是在瞬间。我联想到了“达摩”面壁九年,而创立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的历史故事。便微笑着说:“达摩十年面壁,而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代禅师,您十年面壁也一定会成为一代画师的。”
刘平老先生摆着手说:“啊呀!那是不能比的,人家达摩是大师。而我啥也不是!”
我们交谈了一会儿,有人索要诗画。刘平老师开始了他的工作,我趁机给他拍了一张工作照。十几分钟的功夫,刘平以那位姑娘的名字作诗一首,填写在他提前画好了的画纸上,姑娘满意而去。
刘平老师说要作一幅画送我,并要我出题。我说:“我先去游玩了,有时间的话,您就随便送我几个字好了。”
刘平老师赠我一幅“龙潭印月”图。填写“墨花生紫烟”五个字,我非常喜欢。宝贝似的,拿到影楼过塑,收藏。
礼尚往来,我送给刘平老师“十年面壁图正道,笔下丹青画沧桑”十四个字。私下以为这十四个字真实地写照了刘平老师的人生和追求。
我想让刘平老师留个具体的联系方式,可老先生说:“只要到嵩山来,在这石坎下面就能见到我。”
一张长条的“石桌”,两把凳子,一个水杯,几支简单的画笔,是刘平老师谋生的全部家当。现代的通讯网络,手机、电脑、等等,对于刘平老师来说,是世外“桃源”吧!他的闲暇时间都用来“相看嵩山”了。难怪他笔下的嵩山之峰有傲骨,有灵气,有神韵。寥寥数笔,勾勒出的是嵩山亿万年沧桑所凝固的音符。正像刘平老师坎坷曲折的人生一样,虽然历经忧患。而今天呈献在游人面前的却是一位乐观,健康,向上,精神矍铄的老人。
从他身上所感受到的只有历经沧桑后的成熟和怡然,绝没有为岁月坎坷而沮丧的印记。
我想到唐代隐士卢鸿一尚且有徒五百人,并有朝廷供奉的绢帛、粮食、医药等等。那卢鸿一与刘平老先生相比究竟算不算隐士呢?我一届凡夫俗子,实在无能区分这等高人名士的所为。在我的想象里那卢鸿一“隐士”吃了朝廷所赐粮食,又穿了朝廷的绢帛,又向朝廷谏言献策。也就像我们今天参政议政的“人大”、“政协”两会的代表,即参与了朝廷的政治,也等于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吧!那“谏议大夫”的荣誉和五百名学子的阵势,使我总认为卢鸿一已不是隐士的风格。
唉,且不问一千多年前的卢鸿一是否隐士!我还是敬佩眼前的这位刘平老先生的为人风格,以及他坚韧的毅力,耐得寂寞和追求中的淡泊乐观。儒家学说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在刘平老先生的身上彰显无遗。
正像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刘平老先生对于人间世俗的淡泊,对于艺术的追求,对于游客归去后,嵩山宁静恬淡空灵的亲近和执著,令人向往和敬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