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人生》我的家(七)

爱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孩子是我们最大的资本。是的,把孩子培养成人,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1998年,太原市妇女联合会开展第二届“教子有方十佳家庭”评选活动,我们家被评为“十佳家庭”,爱人为培养教育两个孩子健康成长付出的心血最多,因此,她代表全家出席了表彰大会。这个奖牌是我们全家的光荣,也是继续激励儿子和女儿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力量。

这张由电脑画像机制作的照片,是2003年9月爱人送女儿去北京上大学时,和儿子、女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塔的留念,上面的题字是:“春意情浓燕双飞”。那时,儿子已经工作,女儿考上大学,我们多么希望两个孩子能像快乐的小燕子那样,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啊!

2007年5月,《人民网》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开辟了《聊聊我们的孩子》专栏。5月28日,我以“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重要——写给《聊聊我们的孩子》”为题,把我们多年来哺育儿女的心得体会写成一篇博文,给这个栏目发了帖子,网友们纷纷评论说: “看了你的文章深受启发”,“写的不错,被摘录于此”,“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分享教育经验.有收获”,“明天我做主持时好好引用推荐一下”,等等。下面,我把这篇博文转录在这里,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在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时,能有所借鉴。

人常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这是每一对父母、每一个家庭的向往。

说起我们的孩子,我和爱人总有一种欣慰和幸福之感。我们有一儿一女,他们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学,都是经过自己努力,取得好成绩考上的;而且都是以“一本”的第一志愿圆了大学梦。他们又都是在大二入的党,大学期间思想、学习都很上进。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找了工作,落了户,成了家。女儿将要大学毕业,保了研。所有这些经历,似乎都那么自然,那么顺利。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回想起来,我们是把辛苦和功夫下在了平时,下在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上。如果说我们对孩子的培养是一种成功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体会就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身。

一要从小引导孩子学习,切忌放纵、娇惯。我们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就教他们念字、读数了,每天都要有意安排学习时间。再大一点,就要给他们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耍,什么时候睡覚,等等,在大人的指导督促下,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二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切忌无意识地干扰。从孩子刚上小学开始,我们就立了一条规矩,保证晚饭按时开,利用晚饭时间让孩子看动画片、之后大人看新闻,新闻联播一结束,马上关电视,辅导孩子学习。直到两个孩子考上大学,二十几年如一日。虽然大人少看了许多精彩节目,但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干扰地安心学习,这点牺牲,值!

三要扎扎实实地指导孩子学习,切忌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爱人是中学英语教师,又当过太原市优秀班主任,辅导孩子学习的重担自然落在她身上。辅导的目的主要是指导孩子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并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怎样改正。两个孩子从上小学的第一天开始,直至高考为止,天天如此,从未间断。我们的两个孩子在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与这种日积月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十分注意给孩子克服困难、纠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从不指责他们,更不说“怎么这么笨”,“为什么不长记心”之类的话。因此,我们的孩子从来不拒绝大人检查他们的作业,即使偶尔考得不好,也从不向大人隐瞒他们的成绩。

四要和孩子交流沟通,切忌不要当着老师或别人说他们的不是。我们常常利用吃饭和带他们出去玩的机会,与孩子交流生活、学习、思想上的问题。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渠道,是看他们的日记,从中知道了许多关于他们成长中的酸甜苦辣,这对我们及时调整思路,有针对性地改进帮助他们的方法很有好处。请注意,我们看孩子的日记,是他们同意的,从未背着他们去看。发现了孩子的不足,要善意地指出,对孩子的缺点,我们从不护短,该批评就要批评。但我们从不当着老师和别人的面,去讲孩子的不是。因此,孩子对我们是信任的,直到高中阶段,他们渐渐长大了,也从未像有的孩子那样,以“个人隐私”等等理由,拒绝大人看他们的日记。

五要给孩子作榜样,切忌不要在孩子心中留下坏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不假。但这个“老师”不是成天板着面孔说教,而是要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在家庭中,凡是安排孩子学习的时间,大人不是陪着他们,就是自己看书学习,从不下棋、打扑克等等,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我们还注意不在他们面前暴露大人之间的分歧意见,不在他们面前谈吃论穿讲享受,也不讲消极的话。总是给他们以积极向上的东西,让他们心中充满阳光。

1998年,我们家被评为“太原市教子有方十佳家庭”。有一次,同事来家里和我们聊起教育孩子的体会,我爱人说,只要有可能,孩子还是要自己带,要从小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和他们建立起信任和友情。否则,等到惯出一身毛病,学习落下步子再去管,为时已晚。自从有了孩子,在我们家里,也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孩子的教育成长为中心,一个基本点是让他们吃好、身体好、学习好,一个基本点是让他们学会做人,心中有他人。总之一句话,就是让他们健康、安全、走正道。

“六一”节就要到了,我们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写给“聊聊我们的孩子”栏目,如果能给那些年轻的父母或准父母们一点帮助和启示,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0)

相关推荐

  • 比起爱,财富是更低追求

    George Henry 连兄您好: 关注您很久了,也曾将您推荐给周围的年轻人,希望在他们的成长中能受到您的正确引导.对您多年来的引导表示感谢! 我应该和您年龄相仿,但是我对事物的判断差您太多,有件事 ...

  • 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林妮 面临女儿的"中考",我却接到杂志社出国开访问笔会的通知.老同学打电话来,坚决反对我在这关键时刻外出,还说她孩子"中考"时,她和她老公整整请了半个月的假照顾 ...

  • 张琪:幸福家庭的清华博士生

    7月6日,"中国梦幸福家"太原市政府首次命名表彰了60位幸福家庭,太重集团公司职工张晓锁.王伟夫妇一家获得了优育优教幸福家庭的称号. 和众多普通家庭一样,张晓锁夫妇上有老下有小,加 ...

  • 爸爸是巨星刘德华,她继承父母完美基因,8岁身价上亿成人生赢家

    说到星二代,在大家心目中,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又因为继承父母良好的基因,都长得十分出众.不管是以后子承父业,还是从事其他行业,他们的起点都很高,今天要说的是刘德华的女儿刘向蕙.老爸是天王级歌手, ...

  • 家有女儿

    家有女儿 作者︱赵凤仙      朗诵︱山 鹰 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思想还是非常落后,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的根植在心中,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的思想与道德准则也象一座隐形大山一样压在农村父母们的头上.那时候 ...

  • 富养女儿已成过去,如今流行“狠养”!培养三股狠劲,让她获益一生

     文丨 优宝 穷养儿富养女似乎已经成为了老黄历,虽然仍有一定的道理与实用性,但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却似乎变得有些不够用了.   如今又流行起了另一种养女儿的论调--狠养.   对自己狠:任风吹雨打我自 ...

  • 回眸人生 | 连载(前言-第七章)

    作者简介张虹光,专业律师,河南鼎德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现任合伙人.名誉主任,有二十多年的律师执业经历:资深投资人,近十年的股市投资经历,连年盈利,无一亏损,经验丰富,成绩斐然.目    录前  言第 ...

  • 第七章 下海弄潮 | 一个专业律师&资深投资人的奋斗历程 | 《回眸人生》| 连载

    第七章  下海弄潮 我在家待了十几天,到单位向领导汇报了自己的近况,提出了停薪留职的请求.领导是我的父辈,平时对我就十分看重,照顾有加.他说你不要办停薪留职手续,工资照发.我给你留条后路,如果在郑州站 ...

  • 《回眸人生》我的家(十)

    回眸人生,在我69年的经历中,有过青年时期因"文化大革命"而遭受的磨难,但是总的来说,我这一生还是幸运的.顺利的.成功的.究其原因,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 ...

  • 《回眸人生》我的家(九)

    2012年8月17-19日,爱人陪我赴汾阳市贾家庄裕和花园酒店,参加"中华美德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坛暨国际儒联第五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全国最大的名优白酒 ...

  • 《回眸人生》我的家(八)

    儿子和女儿都成家立业了,我们也如释重负. 人生的轨迹仿佛一圈又一圈的圆,从原点出发,转来绕去又回到原点.我们刚结婚时是"二人世界",后来,有了孩子:再后来,儿女远走高飞,上大学了, ...

  • 《回眸人生》我的家(五)

    女儿的降临,犹如小天使一般,为我们的家增添了新的活力. 女儿一岁时,我正在党校学习,平时要住校,抚养女儿的任务都由爱人承担.每到星期天,我总要腾出一点时间陪女儿玩.记得是她4个多月时,独自躺在小车里, ...

  • 《回眸人生》我的家(四)

    1997年至2001年,儿子考入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在校期间,曾荣获北邮第二届"奔腾杯"计算机技能竞赛三等奖,被评为学校优秀团员.三 ...

  • 《回眸人生》我的家(三)

    我们有一儿一女,他们的降临,为这个小家庭增添了无穷的欢乐. 回想当年,父亲把我的奖状贴满了家里一堵墙,意在激励和鞭策我.如今时代发展了,我要用电脑把儿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成长中的每一个进步记录下来.我 ...

  • 《回眸人生》我的家(二)

    爱人李秀真是个个性很强,上进心很强的人.我们都是"老三届",她是上高一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失去考大学机会的.和我一样,她也是在工作期间通过两次进修,才完成了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