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刘卫艳:缓慢优雅,静待花开!
2021
03·28
教育故事
缓慢优雅,静待花开
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孩子有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像动植物一样,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很多时候,教育需要优雅,成长需要等待。
“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要知道孩子是慢慢长大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需要父母以及老师温润而细腻的呵护。
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已经非常优秀的孩子,却仍然对孩子各种挑剔和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抱错了。结果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
选科分班刚刚结束,我还没来得及认清这81张陌生而稚嫩的新面孔,却一个始终面带微笑,对老师极有礼貌的女生首先走入了我的视线。没过几天就开始接连收到她的请假短信,每次的理由都是头疼、胃疼,等家长来学校接她的时间里我把她叫到办公室,“最近身体总是不舒服,到底是怎么回事啊?”,稍作沉默,孩子抬起头,陷入了沉思,眼睛开始有了光亮,似乎要跟我娓娓道来“受不了我妈妈,我们总是吵架”,一向沉稳懂事有礼貌的女孩儿情绪开始激动起来,平日里满脸明媚阳光的她此时已布满阴霾,我拍了她的肩膀,送她一个微笑,示意她继续说下去“老师,其实我四处看医生根本就查不出任何病因。”孩子抬头的瞬间泪流满面,我递给她一张纸巾,心里猛地一沉,意识到这孩子会不会是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的身体不适,那就从情绪入手,“为什么要跟妈妈吵架?要知道那可是最爱你的人啊”“不,她不爱我,不然她为什么总是骂我,总是指责我甚至嘲讽?”“也许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妈妈说话从不顾及我的感受,只图自己痛快,刻薄的语言如同刀子刺痛了我的心。”“也许是妈妈的性子太直,不过她肯定是说完就没事了,是吧?”虽然这样安慰着她,可我猜到应该是家长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解铃还需系铃人”,要想彻底打开孩子心里的疙瘩,还是要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尝试着改变。“老师我都不好意思跟您请假了,她怎么那么不坚强?稍不舒服就不去了,我着急……”电话那头传来妈妈的强烈焦虑,不禁让我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弄丢了一个孩子。找到孩子后,由于受到了惊吓,孩子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孩子,并且说:“已经没事了,老师因为找不到你十分难过,况且她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要亲亲老师,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老师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可现实生活中碰到意外却处处充满暴躁的训斥和不问缘由的指责。
随后,我把家长请到学校,言谈中了解到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妈妈独自撑起一个家,独立而坚强,简单而直接,忙碌的操劳让妈妈无力顾及孩子的感受。妈妈不是不爱孩子而是方式错了,和孩子的沟通太过简单粗暴,不够委婉。生活中见过太多类似的案例,太多的家长关心孩子的吃穿住行,却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关心孩子的成绩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灵;家长自以为是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殊不知妈妈伟大的牺牲并没有得到孩子的理解,究其原因还是缺少耐心的沟通和对彼此的了解。
沟通方式太过直接,无意中就伤害到了孩子脆弱而敏感的心。妈妈举了一个例子,家里买了孩子们都爱吃的香蕉,两天过后孩子想吃香蕉,却发现已被弟弟吃光,顿时不高兴了。这时妈妈走过来说,让你吃的时候你不吃,现在没有理由不高兴!孩子感觉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于是一场争吵不可避免,可是妈妈为什么不换一种口吻,换一种说话的方式呢?如果妈妈说,现在想吃我们可以和弟弟一起去买,是不是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呢?孩子生病需要安慰时,妈妈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而不是责怪孩子不够坚强,是不是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焦虑的妈妈养不出从容的孩子,于是孩子的心灵生病了。在褚校长专业而且耐心的疏导下,家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焦虑带给孩子的心灵的伤害,并且和我约定好以后每天和孩子聊天——语重心长的那种,留些时间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在这场交谈中我是倾听者也是受益者,褚校长的指点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急躁和大意,让我明白教育原来可以如此优雅,对待这群“叛逆”少年,温润无声比歇斯底里要更奏效。
做家长如此,做班主任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