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3章》孔子因何要求弟子“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3章》孔子因何要求弟子“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好学”的“笃”字,指忠实、坚定。“有道则见”的“见”字,在古代与现在的“现”字通用,指出现,显露。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坚定信仰、勤奋学习、誓死坚守、善于推行我们的道。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动乱的国家不要居住。天下有道时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时宁可隐居起来。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因无所事事而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因同流合污而富贵,也是耻辱。”

孔子对其弟子们的上述要求,是紧紧围绕“善道”这个关键词展开的。道即孔子仁爱之道,“善道”也就是“善其道”,要善于明了此道,善于坚守此道,善于推行此道。怎样才能做到呢?一要笃信,二要好学,三要守死。对于道,只有笃信,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坚守、守死;只有好学,勤奋地学习,才能明了、推行;只有守死,把它视为死而后已的重任、终身奋斗的目标,才算是真正做到了笃信好学。善其道是君子一生的重任,必须针对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置。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的应对之策,是为了保全自己以完成重任。

在特殊情况下,孔子还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当需要献出生命来捍卫仁爱之道的时候,有志之士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对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处置,要融会贯通,全面把握。

与此相关,孔子还提出了什么是“耻辱”的问题,他说:“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善其道”。天下有道时就要出来做官,以行其道,这叫做“有道则见”,做不到,依然贫且贱,便是耻辱;天下无道要坚守气节,不随波逐流,更不同流合污,这叫做“无道则隐”,做不到,反而富且贵,也是耻辱。

总之,善其道是大原则,是死而后已的重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

附:

【原文】

8·13  子曰:“笃①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②,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①笃:忠实、坚定。②:同“现”。

【译文】

孔子说:“要坚定信仰、勤奋学习、坚守至死、善于推行我们的道。危险的国家不要进入,动乱的国家不要居住。天下有道时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时宁可隐居起来。国家政治清明,自己却因无所事事而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自己却因同流合污而富贵,也是耻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