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训练:所有人都要做的训练
精练GymSquare·13小时前
核心训练无处不在,不只是一节健身课,这是所有人都要做的训练。
无论是久坐后察觉到下背部疼痛的年轻人,还是刚刚完成生育需要产后修复的妈妈们,甚至更多的中老年人群,核心训练能保证高质量生活状态的延续。
因为无论是站立行走时,需要骨盆、髋关节肌群协同调配,还是完成深蹲、硬拉时,需要从双脚将升力传导至上肢带,其实都在使用身体的核心。
核心训练不在于一招一式,不局限于支撑、屈伸、旋转的特定动作,甚至就像武学中的「无招胜有招」。
但目前也有很多做法让 核心训练变得颇为局限。
例如将核心训练作为卷腹、平板支撑、高抬腿的腹肌训练,而只用波速球、弹力带、药球的功能性训练,似乎成为练核心的代言词,甚至,脊柱超伸、滥用不稳定平面的概念,正在扩大核心训练的受伤风险。
核心训练和日常「跑、跳、站」最相关,人体不同于爬行动物结构稳固,甚至说腰椎受伤的原理,一部分来自脊椎肌群乏力
其次,核心是完成健身运动的推手,无论ACSM的运动链定义,还是力量训练三项中的腹式呼吸,核心肌群实现肌肉力传导作用的体现,
甚至说团课用TRX、战绳等需要维系核心稳定的运动,以及核心对于深层肌肉的效用,其实都体现了核心训练是健身运动的元素之一。
从本质上来说,任何训练,都是核心训练。
核心训练,到底在练什么
核心训练,到底练什么? 首先要回到核心是什么。
核心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康复学,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并演化成核心稳定的概念,即:维持椎间中部区域保持在极限范围的能力,而国内,也提出「四亚系结构模型」将神经、肌肉、骨骼韧带、呼吸调节这4大因子,作为影响核心稳定的因素。
更详细的来说,已有大量学术期刊从解剖学上,将身体核心定义为腰-骨盆-髋综合体lumbo-pelvic-hip complex LPHC,整个身体重心是核心部位,也是所有运动的起始点。
简单来看,核心就如同古人常说的「丹田」,是「内力的来源」。
■ 核心稳定模型图 来源:《体育科学》
至于练核心,又延伸出一般体能训练、竞技体育、运动康复的不同角度。
比如,在一般体能训练中,有NASM根据最佳表现训练模型OPT Model提出稳定、力量、爆发的进阶式训练,即从维持脊柱静态、肌肉等长收缩,到脊柱完成负重下屈伸、侧屈、旋转的动态力量训练,再过度至提高动作产力速率的爆发运动。
■ OPT模型 来源:NASM
而竞技体育中,黎涌明等在《体育科学》指出,核心稳定需要实现根据外部力量,及时调整身体姿态,并着重强调了运动呼吸,与动作配合来提升腹内压,提升腰椎和躯干稳定的重要性,而王卫星等在《体育学刊》也结合专项特性阐述了核心训练的分支结构。
同样,从运动康复角度出发,《Medical Hypotheses》根据脊柱稳定性的提出者Panjabi的理论,讨论LBP腰背部疼痛的解决方案,指出应更多从消除弱侧不平衡,减缓病患疼痛,以及局部的运动障碍。
■ 核心力量系统结构图 来源: 《体育学刊》
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核心训练方式,但回归本质,都是让身体在「跑、跳、站」中更稳定。
甚至用通俗的话来说,练核心就如练武所倡导的「气沉丹田、全身稳固」,才能「出拳致命」。
而伴随核心训练的作用被推广,核心训练是健身领域的不小热度,比如说,核心训练作为一个健身品类在ACSM2019、2020中国健身趋势调查中皆位列前20名。
但是在热度之下,核心训练似乎正在发展为一节局限的健身课。
「练核心就是练腹部、下背肌群」 的理论并不少见,一部分线上课程平台,以及线下团操课程以「核心刺激、核心燃脂」来作为课程内容,虽然存在提升用户本体感受的作用,但是,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核心训练对于提升运动表现的真正训练目的。
而作为功能性训练中的元素,核心训练,看起来已是波速球、弹力带、药球等小工具的专属指代名词 ,在运动科学论坛的《核心训练的源起与现状》一文中指出,使用小工具进行的不稳定平面的训练、单侧动作、静力对抗训练正在主导,相反,杠铃和哑铃并不常见。
最后,核心运动存在着不合理的进阶,对于提升一般体能为目的大众来说,或许存在风险。
比如在Michael Boyle的《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一书中,针对动态屈腿躯干旋转、动态直腿转腹等动作,提出大多数人的躯干并不需要额外的旋转活动范围,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控制自己现有的活动范围。
核心训练,不是固定的一招一式,更不是一节健身课那么简单。
核心训练,无处不在
本质上来看,其实任何训练,都是核心训练。
至少从人类的解剖结构来说,极易受伤的腰椎,是需要根据日常活动,完成特定核心训练的原因。
相较于四肢爬行动物, 近乎垂直于地面的人类腰椎,承担了较大的体重压力,而且不同于具备肋骨胸骨支撑的胸椎,以及有骨盆作为支柱的髋关节,腰椎更多是依靠周围的肌肉群来做保护,完成功能解剖动作。
■ 中国两性慢性病研究统计 来源: Springer Plus
基于这个原理,也可以看到,国内出现了较多的「爬行疗法」来尝试治疗腰椎间盘的损伤问题,同样,Springer Plus在2016年发表的一项中国慢性病统计研究中,腰部劳损以24.42%的占比位列第三。
事实上,根据人体更聚焦于矢状面的自然活动,核心训练也将随之变化,而如上文所说,过度的躯干旋转训练,或许会加深本就脆弱的腰椎受伤风险。
在《体育运动中的功能性训练》一书中提到,腰椎旋转的整体范围大约为13度,而从T10至L5之间每段的旋转是2度,对于体能素质本就较弱的人来说,腰椎旋转或许弊大于利,甚至说,与其发展动态旋转力量,不如提升抗旋转能力。
再者,对于杠铃、哑铃力量训练的硬核健身者来说, 核心训练也是完成「蹲、推、拉」的推手。
首先,核心是完成力传导的保障,比如在ACSM’s Health & Fitness Journal提到,通过使用杠铃和壶铃进行举重等多关节运动,其实是将腘绳肌、臀肌、竖脊肌等核心肌群和整个后侧链整合在一起。
其次,与大小肌群的核心训练相比,起伏呼吸,其实也是硬核训练者,采用的稳固核心的方式。
■杠铃深蹲时瓦式呼吸式腹腔压力上升 来源:《力量训练基础》
以常见现象来举例,力量训练时不经意的闭起发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腹腔压力增加下,使静态压力传递到脊柱上,脊柱位置得到巩固,便于高效力传导的实现,至于健身房较为常见的佩戴腰带的现象,也是为了加强这一巩固效果。
但是,以瓦式呼吸valsalva为代表的间接闭气,可能造成的心脑血压快速上升,形成潜在风险,也在受到包括美国心脏学会在内的质疑。
至于在硬核健身房以外,核心训练出现最多的,还是大小团体课。
无论是国内TRX、战绳以核心训练作为课程标签,还是国外,F45、OTF等在高强度训练体系中,通过改变阻力矩、支撑面大小,实行训练动作编排,也都是通过让人体核心,不断产生渐进适应的训练方式。
总的来看,核心稳定训练,近乎存在于任何的人体活动中。
核心训练的未来
核心训练正在成为一种课程趋势,私教训练体系中更多运用「核心稳定」的概念,而在团课程,也更多出现「核心训练」的标签。
或许是因为核心训练的稳定效用被推广,抑或是核心训练概念具备一些新的商业价值。
但是回到根本,核心训练依旧是为训练者的训练目的而服务。
虽然孤立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本体感觉、激活肌肉,但不应完全发展为健美健腹的肌肉专项训练,
相反,核心训练更应成为一节个体性课程,美国运动服务机构EXOS包含支柱准备、力量-功率等8大训练组成部分,其中,核心训练更是面向运动员应对赛场突发情况的训练方式,
而对于更多以增强肌肉力量耐力的训练者来说,在训练前完成核心肌群的激活,本身就是一种核心训练的方式。
■ EXOS
其次,核心训练作为功能性训练的元素,不应成为一场马戏表演。
健身房用了很多道具,来提升训练的针对性。比如TRX悬带、战绳,甚至药球、牛角包。健身房像一个充满五花八门的「刑具场」,只为训练出一个生活运动能力均衡的人类。
核心训练,无处不在。
杠铃哑铃,其实就是核心训练的好工具,卧推、深蹲、硬拉,不止是力量训练,这些全身多关节参与的抗阻运动,本身就是一场锻炼控制力、力传导能力的核心训练。
总的来讲,核心训练的运用十分广泛,而对于教练,以及更多训练者来说,并不是为了做一套名为「核心训练」的动作而训练,而是应更多根据自身的体能缺失,制定专有的训练目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精练GymSquare”(ID:GymSquare),作者:晟杰,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