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九】
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九」《无愁河》一经面世,就会遇到四面八方的读者。《收获》从二〇〇九年开始连载这部作品,连载了五年,“浪荡汉子”才走出故乡闯荡世界。据说非议不断,有读者宣布一天不停止连载一天不订《收获》。但我认识的人里面,有人盼着新的一期《收获》,就是盼着《无愁河》,几年下来,已经成了习惯,成了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愁河》有它的“超级读者”,除开黄永玉的故乡人之外。北京的李辉和应红,他们催促老人每天做日课,见证和护生了这部作品。李辉写黄永玉传,搜集黄永玉七十年的文学创作编出《黄永玉全集》文学编,策划黄永玉《我的文学行当》巡展——说他是黄永玉的“超粉”,那是轻薄了。他从研究巴金、写萧乾传、与晚年的沈从文相交,到发掘整理黄永玉的文学作品,自然一脉相承。他是太知道《无愁河》的价值了。周毅是生活在上海的四川人,她写了一篇《无愁河》札记,几万字长,怎么写得出这么长的文章?过了两年,她又写札记之二,又是几万字;再过了些日子,札记之三出来了,还是几万字。(我要把这三篇札记的题目和发表的地方写在这里:《高高朱雀城》,《上海文学》2010年第2期;《“无愁河”内外的玉公》,《上海文化》2012年第3、4期;《身在万物中》,《上海文化》2013年第9期)她和《无愁河》之间,究竟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她认为,《无愁河》对她来说,是一部“养生”的书。“养生”,很重的词。庶几近乎庄子讲的“养生”。怎么个“养生”法?身在万物中,息息相通。这样的话现在的人读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当然也不怎么明白什么叫身在万物中,生机、生气如何从天地万物中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吹也。”息是自心,生命万物的呼吸,息息相通才能生生。生的大气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以”字,就是建立起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到这个“以”,就能体会到息息相通,就是“养生”。就是单纯从字面讲,当代文学中又有多少作品能“养生”——“养”生命之“生”?《无愁河》担得起,这就是《无愁河》文学上的大价值。说起价值来,人是这样的,小价值容易认得出,算得清;大价值——不认识,超出了感知范围。一部书有它的“超级读者”,是幸福的。这幸福不是幸运,是它应得的,它自身有魅力和能量。说到能量,我们不难想到,有些作品,是消耗作者的能量而写成的,但消耗了作者能量的作品却并不一定能够把能量再传给读者;《无愁河》的写作依赖于作者过往的全部生命经验,但它的写作却不是消耗型的,而是生产型的,从过往的经验中再生了源源不断的能量。由此而言,写作这部作品,对黄永玉来说,也是“养生”的。序子的爷爷境民先生,有一次随口谈起一个人的文章,说“写出文章,自己顺着文章走起来。——人格,有时候是自己的文章培养出来的。”(24页)作品能不断产生出能量支持作者,这是幸福的写作。作品还能不断把能量传递给读者,读者吸收变成自身的养分,这样的读者也是幸福的。郭进拴|我读黄永玉【之九】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无愁河》一经面世,就会遇到四面八方的读者。《收获》从二〇〇九年开始连载这部作品,连载了五年,“浪荡汉子”才走出故乡闯荡世界。据说非议不断,有读者宣布一天不停止连载一天不订《收获》。但我认识的人里面,有人盼着新的一期《收获》,就是盼着《无愁河》,几年下来,已经成了习惯,成了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无愁河》有它的“超级读者”,除开黄永玉的故乡人之外。北京的李辉和应红,他们催促老人每天做日课,见证和护生了这部作品。李辉写黄永玉传,搜集黄永玉七十年的文学创作编出《黄永玉全集》文学编,策划黄永玉《我的文学行当》巡展——说他是黄永玉的“超粉”,那是轻薄了。他从研究巴金、写萧乾传、与晚年的沈从文相交,到发掘整理黄永玉的文学作品,自然一脉相承。他是太知道《无愁河》的价值了。周毅是生活在上海的四川人,她写了一篇《无愁河》札记,几万字长,怎么写得出这么长的文章?过了两年,她又写札记之二,又是几万字;再过了些日子,札记之三出来了,还是几万字。(我要把这三篇札记的题目和发表的地方写在这里:《高高朱雀城》,《上海文学》2010年第2期;《“无愁河”内外的玉公》,《上海文化》2012年第3、4期;《身在万物中》,《上海文化》2013年第9期)她和《无愁河》之间,究竟建立起了什么样的关系?她认为,《无愁河》对她来说,是一部“养生”的书。“养生”,很重的词。庶几近乎庄子讲的“养生”。怎么个“养生”法?身在万物中,息息相通。这样的话现在的人读起来已经没有什么感受了,当然也不怎么明白什么叫身在万物中,生机、生气如何从天地万物中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吹也。”息是自心,生命万物的呼吸,息息相通才能生生。生的大气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以”字,就是建立起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到这个“以”,就能体会到息息相通,就是“养生”。就是单纯从字面讲,当代文学中又有多少作品能“养生”——“养”生命之“生”?《无愁河》担得起,这就是《无愁河》文学上的大价值。说起价值来,人是这样的,小价值容易认得出,算得清;大价值——不认识,超出了感知范围。一部书有它的“超级读者”,是幸福的。这幸福不是幸运,是它应得的,它自身有魅力和能量。说到能量,我们不难想到,有些作品,是消耗作者的能量而写成的,但消耗了作者能量的作品却并不一定能够把能量再传给读者;《无愁河》的写作依赖于作者过往的全部生命经验,但它的写作却不是消耗型的,而是生产型的,从过往的经验中再生了源源不断的能量。由此而言,写作这部作品,对黄永玉来说,也是“养生”的。序子的爷爷境民先生,有一次随口谈起一个人的文章,说“写出文章,自己顺着文章走起来。——人格,有时候是自己的文章培养出来的。”(24页)作品能不断产生出能量支持作者,这是幸福的写作。作品还能不断把能量传递给读者,读者吸收变成自身的养分,这样的读者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