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红花》大火,我却想说说背后这个教育真相

说起跨年档最热门的电影,一定非千玺弟弟的新片《送你一朵小红花》莫属了。这个关于癌症、亲情、少年萌芽的爱情的感人故事,在元旦假期里,不知收获了多少观众的热泪。

《送你一朵小红花》海报

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除了坐在路边吃饭的父亲、病友群主的自白等催泪情节,还有一个情节引发我的思考,就是全片的线索——“送你一朵小红花”。

在电影里,这是一段颇为浪漫的情节:

男主韦一航和女主马小远躺在夏夜的屋顶,一起欣赏周围的自然声音,他诉说着自己是一个“从不主动”的人:乘车缩在角落、走路沿着街边,甚至在幼儿园里,都没有得到过一朵小红花。

听到这句话,马小远拿出红色油性笔,在韦一航的手背上画上了一朵小红花,还说道:“没有得过小红花的孩子真是太可怜了”。

图片来源: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

少年少女的爱情真甜呀,但是,没有得过小红花的孩子真的很可怜吗?如果没有小红花,难道孩子都不可怜了吗?

关于“小红花”这个在幼教界颇有争议的话题,幼师口袋今天就来好好说一说!

走进现在的中国幼儿园,很少再能见到我们印象中的小红花或小红花榜了。因为教育者们开始意识到,小红花是一个懒办法,也是一个坏办法,为什么这么说呢?

还记得巴甫洛夫的狗吗?就是给肉-摇铃-流口水,久而久之变成了摇铃就流口水,印证了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那只。

忘记了也没关系,复习一下前两天陈铭老师在《奇葩说》里的辩论:

图片来源:《奇葩说》第七季

而小红花,恰恰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经典条件反射有关。相信你已经猜到了,“小红花”,其实就是我们强加的“非条件刺激”。在幼儿园使用小红花来表扬孩子,会造成以下后果:

1.小红花成了权威以及孩子处事的标准

小红花对孩子最可怕的伤害,是让孩子不再听从“内心的声音”。我们还是孩子时,一定是追求快乐而规避辛劳的,但这显然是得不到小红花的。

当老师开始用小红花来表那些“正确的行为”(或许“守序的行为”更贴切),孩子们接受到的一个是信号是:这些行为是对的、好的、能得到小红花的。

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便不再遵从本心,而是追求小红花了。

这是非常可怕的,别以为这样是培养出一群守规矩懂礼貌的好孩子,这培养的,恰恰是一群只有权威没有真理、放弃思考盲目顺从的孩子。

中国的未来,需要的不是这样的孩子。

图片来源:pixabay2.小红花放大了孩子的欲望

原本孩子行动是为了快乐、是为了探索,但当小红花出现在孩子的世界中时,孩子们忍不住去思考,我行动是为了什么?

相信你也不愿意在和孩子说:“帮忙扔一下垃圾”的时候,孩子反问你:“我能得到什么?”吧。

图片来源:《看起来很美》

3.小红花让孩子学会控制

前面说了,小红花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懒办法,因为这种方法能有效管理孩子,尽管是不计后果的。

而在小红花影响下的孩子,学会了用行动裹挟父母的奖励的同时,也会在未来学会用“断零花钱”来控制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循环。

图片来源:pexels

除了小红花本身,经常与它一起出现的是张贴着的小红花榜,直观地展示了孩子们小红花数量的多寡,而这对孩子又是一次伤害:

1.小红花榜在给孩子贴标签

小红花的多少直观地表示了孩子之间的“高低”,但孩子能被判个高低吗?至少小红花榜不能!

我们张贴小红花榜,无疑是在告诉孩子,小红花多的是“好孩子”,而小红花少的孩子还“不够好”,无论哪种标签,贴到孩子身上可都不是好事。

为什么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我们在这篇《哪吒爆火背后的警示:给孩子“贴标签”是那么可怕!》中有过详细的阐述,有兴趣的老师或家长可以点开看看看哦。

图片来源:pexels

2.小红花榜的评价维度是单一的

我们都学过多元智能理论,孩子的发展是多维度、多方面的。而小红花的评价维度往往是单一或缺损的,比如听不听话、有没有按时完成等。

多元智能理论示意图

用单一的维度去评价多元的孩子,显然不合适。

所以,我们的幼儿园已经不需要小红花了,这是教育观进步的表现。但同时,另一种声音出现了:“孩子不需要鼓励”。

真的是这样吗?

拜托,孩子当然是需要鼓励的。你对着领导、同事、服务人员都不吝惜你的“赞美”,怎么到了教育孩子这却被当做洪水猛兽了。

先说说不鼓励的危害吧,鼓励的反面是批评,如果不论孩子做什么,换来的只有批评或平淡的回应,那浇灭孩子的热情、摧毁孩子的自信心,你可真是走了一条捷径。

鼓励对孩子来说太重要啦,自信、热情、勇敢......无数个美好的品质就是在一次次得到鼓励的过程中获得的。孩子是需要“小红花”的,不是那张贴纸,而是那份认可呀。

对于成人来说,我们该纠正的是“无意义的鼓励形式”和“鼓励和批评失衡的管教方式”,而不是鼓励本身呀。

图片来源:Pexels

如何正确鼓励?下面的内容,建议所有老师和家长都学一学。

现在的孩子确实“不好骗”了,如果你还是只会夸“你真棒”,孩子也会发现你在糊弄她。

那我们应该夸孩子哪些品质呢,幼师口袋制作过一套漫画,帮助你找到夸奖孩子的点哦:

除了记住这些鼓励孩子的角度,我们再来为大家梳理一下鼓励孩子的一些注意事项,彻底避免“空泛的鼓励”。

1.避开“天生的品质”

鼓励孩子时,我们要注重“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天生的品质”。

就拿我们最常说“你好聪明”为例,聪明是天生的,不需要努力的,实际上是在给孩子贴标签。孩子得到这样的鼓励,并不知道如何努力让自己更聪明,只会让自己避免“不聪明”。

正确的做法,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动了脑筋、会思考”,这样,孩子也会更努力。

图片来源:Pexels

2.点明“努力的方向”

既然合适的鼓励能让孩子更努力,那作为成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点明“努力的方向”。

比如独立、比如坚持......鼓励孩子,我们可以不仅仅说:“你解开了这个谜题,动脑筋了!”,而是说:“你一个人解开了这个谜题,没有让妈妈帮忙,动脑筋了!”

3.降低“鼓励的频次”

不要什么简单的事都去鼓励孩子,孩子扔个垃圾你也说孩子扔得好远,孩子要么觉得你有点傻,要么怀疑自己有点傻......

图片来源:Pexels

4.拒绝“暗自的较量”

很多人喜欢在鼓励的时候进行比较,“比TA还厉害”成为了一个固定的句式。但这样的鼓励转移了孩子的注意,不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是“要赢过别人”。长期以往,孩子容易变得好胜心太强、输不起。

这才是孩子需要的“小红花”,没有得过这样的“小红花”的孩子,才真的太可怜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