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宜肾气封藏、防寒邪!

今日  小寒

2021年 1 月5日  星期二

农历庚子(鼠)年, 十一月(冬月)廿二

二九第7天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五个节气。
每年1月5日前后,太阳运行到黄经285°时为小寒,此时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气温温甚至低于大寒,所以民间素有“小寒胜大寒”之说。2021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日11点23分开始。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寒潮的影响,隆冬“三九”基本上处于此节气内,“三九”前后,是全年最低气温,在这特殊的节点,更需好好保养自己。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二候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雊:再五日“雉始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小  寒   养生要点   
养肾,补阳气,防寒邪
小寒到来,阳气在内进一步徐徐萌发,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重在对阳气的呵护。
《黄帝内经》中描述:“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可见,寒与肾相应,阳气根源于肾,寒邪也最易中伤肾阳。小寒时节,肾阳虽易受寒邪攻击,也是借天力封藏的大好时机。肾的机能强健,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此时养生重在「养肾防寒」。
1、小寒·起居养生

顺应天时,静以养阳

1、早卧晚起

《黄帝内经》起居调养强调:“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2、合理穿衣

衣着如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因此,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3、注意双脚保暖
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因此脚要保暖,睡前最好用温水泡脚。

此外,脖子、肩膀、前胸、后背,也都要注意保暖(前胸、后背是肺所在的地方,“肺为娇脏”,受凉易引起咳嗽、喘等症状)。

2、小寒·饮食养生
少食生冷,不宜燥热
《饮膳正要》(元代:忽思慧 著:“……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意思是说,少食生冷,不宜燥热,要有的放矢地吃一些滋阴潜阳,热量高的食物。小寒节气应该多吃温性的食物,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此外,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所以冬季饮食之味要减咸增苦,遵“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能补心气、固肾气。

建议选食:

①谷豆类:
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
②蔬果类:
青菜、木耳、核桃、大枣、栗子、梨、苹果、桔子、香蕉、山楂、甘蔗、红薯、生姜、韭菜、大蒜、花椰菜等;
③肉食类:
牛羊肉、蹄筋、鸽、鹌鹑、乌鸡、鹅肉、鸭肉、猪腰子及海参、鳝鱼、鲤鱼、鲫鱼、鲢鱼、带鱼、虾等。

羊肉萝卜汤


食材:羊肉、白萝卜、粉丝、葱、姜、盐、料酒、大料、干辣椒、花椒。
制作方法:
1、将白萝卜切成块,羊肉切成3厘米长短的块,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备用。
2、砂锅中倒入水,放入羊肉,加入料酒、葱、姜、干辣椒、大料、花椒;加盖烧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放入白萝卜、粉丝继续炖,至熟后调味即可。
养生功效:
羊肉在《本草纲目》中,是被称为“补元阳益气血”的上佳补品。冬季吃羊肉可驱散寒冷、温暖心胃。

枸杞木耳炒山药

食材:
山药、荷兰豆、黑木耳、枸杞、白醋、盐、油等。
做法:
1、木耳用冷水泡发后洗净泥沙,剪去根部撕成小朵。荷兰豆撕去两边的筋洗净。
2、枸杞泡发洗净。山药洗净去皮切片,浸入加了白醋的清水里防止氧化变黑。
3、炒锅烧热倒油烧至7成热,放入山药和木耳翻炒。
4、然后放入荷兰豆,加2大勺清水翻炒2分钟。
5、最后加盐和枸杞炒匀即可。

功效:生津益肺,活血止血,润肺,润肠。

3、小寒·情志养生
多晒太阳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小寒“养心”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冬季人们容易产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多晒太阳是调养情绪的最佳疗法。
4、小寒·运动养生

适当锻炼激发身体潜能

小寒后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运动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适宜散步、慢跑、太极、八段锦、站桩等运动量相对柔和的活动。(早晨7~9点,是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高发期,因此晨练最好在9点后,运动以温暖全身或有些许微汗为宜。)

1.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

小寒十二月节坐功图

运:主太阳终气。

时:配足太阴脾湿土。

坐功:每日子、丑时,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首互换,极力三五度,吐纳,叩齿,漱咽。

2. 强肾暖身法

小寒节气,此时「寒」为主气,与肾水相应。肾起着重要的温煦、滋润、濡养、升发作用。
推荐每日强肾按摩(手脚凉、腰部疼痛适用):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床上,5~10 分钟后,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坚持几天,双腿则会感到更轻松灵活。
5、小寒·非药物调理

穴位按摩  &  艾灸

多揉这些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人们会感觉周身僵硬,气血凝滞,可揉五穴促进身体气血运行。
1、百会穴(头中心)
位置:在头部正中间。
可经常用掌心按摩,因为这是诸阳之汇,是人体的高处。
2、膻中穴(胸中心)
位置:位于两乳连线的中点。
方法:可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轻捶此穴。
现代科学发现,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打这里,可以延年益寿,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还能排泄毒气。
3、气海穴(腹中心)
位置:位于脐下1.5寸。
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六十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4、劳宫穴(手中心)
位置: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劳宫穴在心包经上,经常按压,有强壮心脏的作用。
方法: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5、涌泉穴(脚底心)
位置: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
功效: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治失眠。
方法: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

小寒节气灸(温阳扶阳)

小寒期间适宜艾灸:中脘气海太溪三阴交
艾灸中脘穴,有助于肠动力增强,促进消化和吸收,提高脾胃功能;
艾灸气海穴,可补中益气,涩精止带;
艾灸太溪穴,可益肾助阳,强腰健膝;
艾灸三阴交穴,可调肝补肾,健脾和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