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曾被禁止庆祝?
历史上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人都不放假,连庆祝都不行!
众所周知,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悠久传承的历史中,传下来了众多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而四大传统节日之首,便是春节了。'千门万户,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中仅用短短一句话,便将人们过春节的那种喜悦之情浮于纸面,让人们认识了解春节的同时,还加深了对春节的美好印象,令人向往。
现如今,每个华夏子孙都对春节有着属于自己的影响,虽然人们对春节的感悟或有不同,但不得不说,春节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了。今年由于卫生安全问题,很多人都没有出门走亲戚,年味也少了许多,让人略有遗憾。但是,在曾经,历史上有过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所有人都不放假,庆祝的人直接被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春节的来源
我们对于春节这种传统节日,现在有的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直依赖,一种信念的寄托。放鞭炮、穿新衣、办年货、扫房子、祭灶、贴春联、拜年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我们每次在春节必做的事宜。虽然年复一年,没什么新意,但我们中国人却从不在意,因为这就是辞旧迎新的象征,为新一年的开始增加寄托。
春节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源于当时的祭祖活动,之后随着时间的演变,一直到了周朝才将'过年'这种说法定下来,再后来经过汉武帝的改良,才将春节的时间定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虽然对于春节的起源,历史并没有太多记载,但关于春节'放爆竹,赶年兽'这类似的神话,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时代对春节的看法
虽然全国各地对于春节的过法都大不相同,但却一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回家、要团圆、要一家人聚在一起过大年。在春节时,老人希望子孙儿女日子过得更好,年轻人希望老人身体健康如意,小孩则是更关心春节带来的假期、零花钱、新衣服与各种各样的美食。
要说禁止春节,年轻人可能会因为生活压力,无奈接受,但老人和小孩,肯定是不答应的,毕竟好不容易有假期,能团圆一次,哪能说取消就取消的。
在辛亥革命取得成功之后,我国彻底摆脱了封建社会的束缚,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当时国内许多事物都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开始慢慢出现各种转变,学习先进事物。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有些人却过于偏激,甚至将转变的眼光放到了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上。
要知道,西方的东西,不一定全部适用于我国,我们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这样的方式学习。但奈何当时部分人思想偏激,提出全盘西化理念,不仅要丢弃汉字,甚至连春节都要被遭到禁止。
3.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
1912年1月1日,民国政府宣布废除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将这一天定为春节,并且'禁止百姓庆祝'。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想借此,慢慢与西方文化开始接轨,但百姓们并不懂这些,即使你禁止,但延续千百年的春节,也不是说断就断的。当时百姓们早已习惯农历春节,对新定的春节时间并不在意,到了正月初一该怎么过照样怎么过。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光开听颂椒''《除夜》
那一年正月初一是,学校不放假,于是学生们都趁着课余时间,跑回家吃顿饺子,然后再赶回学校上课。虽然家长们都十分不解春节不放假的行为,但也只能如此,幸好国民政府及时发现了人们的不适应,不久之后便恢复了传统的春节。
1928年,北伐胜利后,南京政府不听从百姓的意见,宣布明令禁止春节,并在同年制定了多条规定,来限制春节等传统节日。虽然明面上现限制的很,但百姓私底下照样过春节,毕竟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节日。好景不长,1930年,南京政府开始动真格了,要求全国百姓不准在农历节日以任何理由休假。
据说,在那年的春节,城市里的街井小巷内,到处都有巡逻人员,发现任何春节迹象都会制止,看到有店铺关门,甚至还会将店家叫出,强制要求营业。当时有个百姓,在路上碰到了熟人,顺口说了句'恭喜发财',就被巡逻人员拉走,在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前罚站认错。
1930年,这次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只是不管禁止力度多大,范围多广,百姓们还是不买账,毕竟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日,不可能说断就断。多年禁止,收获较浅,于是在1933年时,便撤销了这个禁令,百姓们又可以高高兴兴的辞旧迎新过春节了。故事至此结束,那么关于历史上唯一一次禁止过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