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巨匠孙伯翔谈他的书法一生|精讲《张猛龙碑》,破解魏碑技法之迷 2024-06-24 22:51:15 孙伯翔先生孙伯翔老师是当代书坛魏碑书法的领军人物,他对魏碑书法的汲取、探索和改造,影响了中国书坛一代又一代新人,他的作品已成为当代书法审美的重要参照。他一生钟情魏碑,立志要在宣纸上把魏碑笔法搞清楚。用一管柔毫破解了魏碑笔法之谜,还原了魏碑书法的本来面目。孙伯翔老师的碑学实践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北碑创作路子,他不是以笔代刀,一管纤毫执其手中,如锋刀利刃,他的一点一划如同一刀一斧,笔力若由天授。在自然的书写性中追寻、体现刀味,这与李瑞清、曾熙乃至当代的胡小石都拉开了很大距离。究其原因,这主要是书家不同审美的结果。 一起听听孙伯翔老师的“书法一生”! 纵向取古,横向取今 孙伯翔 书艺之道,当以勤奋为主,然勤奋以酷爱为前提,没有酷爱便没有勤奋。“品酒醇醨迥异,学书碑帖无町。”名碑、名帖皆为传世之瑰宝,永取不竭。后学者可任其所爱择而学之,循序渐进,由古而寻,千万不要重碑而轻帖,也不要扬帖而抑碑。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入,这个道理似乎人人都承认是源流之理,毋庸置疑。我们讲的从古入手是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一般的写经等等,只能取其意、悟其天趣,不能作法。学书有源流之分,我们当以学源为主,先人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就碑学而论,清代中叶,碑学大兴,造就了如邓石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巨匠,他们的成功同样是从源头而取,辟成自己的流派,各自成宗。近年来,有许多各地青年问我一幅字怎么才算好,这句话问得似乎太简单,却一时很难说清。但是我总觉得从视觉和内心反应也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下,就是一幅作品在观赏它时越看越舒服、愈看愈耐看,那么这幅作品就有分量,因为它的各种因素达到和谐了。学书当有主见,但不是固执,学书更要广泛请教征求意见,其两者并不相悖。学书也好,作书也罢,始终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最为重要,不为名利所左右。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为参加某个大展入选或获奖而喜,也不要为落选而懊恨,更不要逐追时风。回忆我自己学书的路程是从唐楷入手的,觉得这样的路子正,是可行的,所以我以后也这样教学生,那么,如果从其他书体开始是否可以呢?现在我也改变了我以前的看法,不能太绝对。根据个人的条件从何入手都可以,不过要明白孙虔礼所说的先平正,后险绝,再平正,最后贯通的道理,它是根据自然道理得出的。我喜看足球,常常为精彩的进球喝彩,它那一瞬间的成功是因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而奏效。它的虚实刚柔、延伸与跌宕,技法细腻多变的萦绕等诸多因素也可以说成是“技进乎道”的升华。我是写魏碑的。在年轻的时候起步练习写唐碑,这对我走入书法门径很有益处。后来由于自己的偏爱,逐渐转入写魏碑,开始就临写《张猛龙碑》,作为一个单元写了几年,随后临写著名的墓志,接着转向龙门方笔,再由龙门转向圆笔的云峰石刻,就这样寻寻觅觅在魏碑瀚海里游弋了大半生。怎样临写《张猛龙碑》,我认为有三点:一读、二临、三领悟。临写一种字体,首先要读进去,也就是说心中有字,手才能写字,继而是边读边临,边临边读,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入神。孙过庭《书谱》说得非常精辟:“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临各半,或读更多一点。抓住《张猛龙碑》的笔法特征和结体特征,方能掌握它多姿多变的天成之趣,跳跃之妙,乃至精神飞动之美。心中有了《张猛龙碑》的艺术特征,手中再经过千锤百炼,朝临暮写才能达到拟之贵似之境。“庖丁之目不见全牛,游刃之精砉砉有声”;临书的道理依然在此,有庖丁解牛之好,才有庖丁游刃之精。察之尚精方能拟之贵似,拟之贵似方能遗貌取神,遗貌取神方能达到取古化我的境地,达到这个境地,方能厚积薄发,进入创作。先入古神,古主我仆,后出古神,反仆为主,确立自我;在临写过程中还要发挥形象思维的潜能,要有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反四反五,甚至反七反八的领悟能力,这就是在学书路途中没有捷径的捷径。必须以聪明的头脑,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才能得到临书的真正收获。著名书法家邓散木先生说得好,他说,“临帖(碑)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选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气练下去,不到成功不止,这是练字的诀窍之一。”邓先生的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临写的座右铭。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取古人法,取今人意。方笔与圆笔是外在的形体,切切不可孤立地将方与圆对立起来,方与圆是辩证的统一。写帖要隽永,写碑要朴拙,帖重韵,碑重骨,学习碑与帖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倒置。比如魏碑字是一种出自古意、雄强多姿的书体,拙中见美,它恰似嶙峋山石、苍松翠柏,以朴拙自然为尚,若以妍美的笔写魏碑是歧途,是弯路,事倍而无功。写楷书若能来自古人,又能不同于古人,且独具面目,于平实之中显出灵性,那是难能可贵的,而且应成为我们学书者的一个目标。楷书第一要素即“静中寓动”,静中无动是美术字,行草书则反之,要“动中有静”。一幅作品形质是躯壳、性情是灵魂,习书之始要形质在前,性情在后,待掌握了形质之后就要性情在前。孙伯翔老师认为魏碑是夷变夏而复归于夏的结果,这种对魏碑的独具法眼,使他在碑书创作中能够清醒地摆正“笔”与“刀”孰轻孰重的关系,而其理论价值则在于,他以一流碑书实践家的敏感,道破了魏碑笔法之谜!此次,孙伯翔老师同大家一起谈谈他在魏碑方面的心得,从各角度分析《张猛龙碑》书写技巧:对于用笔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字方面进行归类总结;在笔画方面,将不同结构中笔画的势与形的表现进行讲解示范。本次课程可以帮助你解决以往学《张猛龙碑》过程中的误区与知识盲点,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每一种形态的用笔和书写方式,活学活用。扫海报上二维码,即刻报名 赞 (0) 相关推荐 孙伯翔:怎样学习《张猛龙碑》 在我国书法史上,魏碑书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艺术飞库中的一颗明珠,灿烂尤比,光彩夺目.<张猛龙碑>是魏碑书体的著世名刻之一,形成于北魏后期,魏碑书体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对后世的书法演 ... 87岁“魏碑巨匠”孙伯翔的16字作品,成为“千秋伟业”中最靓作品 在"千秋伟业"书法展中,我们看到了87岁"魏碑巨匠"孙伯翔老师的作品,虽然整幅作品仅仅只有16个字,却写出了书法的全部要义,不愧为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很多朋 ... 魏碑巨匠 | 孙伯翔精讲《张猛龙碑》,破解魏碑技法之迷 孙伯翔先生 孙伯翔老师是当代书坛魏碑书法的领军人物,他一生钟情魏碑,立志要在宣纸上把魏碑笔法搞清楚. 用一管柔毫破解了魏碑笔法之谜,还原了魏碑书法的本来面目. 孙伯翔老师的碑学实践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的 ... 【微课堂】部编语文六(上):口语交际《聊聊书法》精讲 小语老师 第七单元 第21课<文言文二则> 第22课<月光曲> 微课视频讲解 同步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交际指导 1.看图寻思路. 仔细看看插图,读一读图上都 ... 书协女主席安文丽书法古今结合,楷书以魏碑为基,兼具孙伯翔笔意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纵观整个书坛,女性书法家已经是异军崛起,很多女性书法家,不仅成为了书坛里的中坚力量,而且还成为了书坛的领路人,诸如中书协主席孙晓云女士,除此之外,在各省书协也有女 ... 他是“魏碑泰斗”孙伯翔最得意的弟子,赵桂中书法深得孙伯翔精髓 提到魏碑,想必很多朋友都非常喜欢这种书体形式,但是在当今书坛,能够将魏碑写出自我特点的书法家,却真不是很多,我们熟悉的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安文丽,她笔下的魏碑既有雄强的一面,又有细腻的一面,还有我们的 ... 书法艺术自我之觉醒——浅谈魏晋时期书法思想史 刘文林/文 [摘要] 艺术形式的表现与艺术品.艺术家,都与所处时期的思想史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书法也然如此,解读书法艺术本身的同时还要更深层次去探寻书法艺术的源泉.因此,研究书法不仅要研究技法,更重要 ...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19级四班魏碑结课展 前言 中国书法衍繁到北魏,墨云蒸腾,奇峰叠翠,炫出一道魏碑奇观.魏碑亦称魏楷,其承汉隶,启唐楷,与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彼此竞相开放,浓芳袭人.康有为于<广艺舟双楫>列数魏碑十美 ...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19级二班魏碑临摹结课微展 魏碑临摹 前言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魏碑书法笔划严谨.朴厚灵动,丰腴不失于板刻,上承汉隶,下开唐 ...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19级1班魏碑临摹结课作业展 前言 魏碑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广艺舟双楫>中提到学习魏碑:"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