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家.蒲华的山水画欣赏(2)
蒲华(1832-1911),晚清“海派”画坛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其画气势磅礴,可与吴昌硕媲美。蒲华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省嘉兴人。自小喜读书,能作文章,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其性格追求自由,与窒息个性的科举八股文格格不入,最终只得秀才,从此绝念仕途,专心致志于艺术创作。祖上编籍“堕民”(明代称“丐户”)。幼时为庙祝,刻苦自学诗、书、画。后寓上海鬻书画为生。曾结鸳湖诗社,发起组织上海书画研究会。与吴昌硕、何汝穆、徐新周友善,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齐名的“海派四家”之一。曾游历日本,艺为彼邦人士所重。著有《芙蓉庵燹余萆》。
蒲华尤善画竹,有“蒲竹”的美誉。当时吴昌硕画竹,受他的影响亦深。他的诗集《芙蓉庵燹余草》中的联句注语,就有“时作英画花竹数种”。初期的风格仍未脱尽吴镇、石涛的路数,后来改师文征明,也曾受浙东画家林壁人、傅啸生、姚燮和赵之谦等的影响。他曾在自己一部墨竹集册上题了“文苏余韵”四字,可见他崇尚宋代文同、苏轼的画风,但又自创风格,近百年来画竹者几乎无与伦比。蒲华曾与吴昌硕合作,一画梅,一写竹,昌硕题了“岁寒交”三个字。蒲华也写上“死后精神留墨竹,生前知己许寒梅”。蒲华的《霜蒲秋容图》,以菊花为主,用花青染叶,菊花之前有巨石、枯枝,红花绿叶穿插其间,构图、用笔及设色,皆与吴昌硕颇为相近。
蒲华的书画艺术能够取得极高的成就,缘于他深厚的学养、扎实的功力和率真的个性。对于他的学问修养,同道都颇为敬佩,吴昌硕赞誉他“所作诗类见于题画,不假思索,援笔立就……疏宕之气,播为天籁,此盖平昔流览宋诗而自以‘性情纵之,犹野鹤翔空,幽兰蔽石’,隽逸时芳。”(《芙蓉庵燹余草序》)蒲华具有诗人的浪漫气质,他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融化于诗词,又将诗词融结于书画。因此,他的书画作品蕴有诗一样优美的韵律和意境,格调高雅,空灵脱俗。清末书坛,从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以至稍后的沈寐叟、李瑞清、曾熙等,几乎都是北碑、篆、隶派一统天下,以这样的背景来看蒲华,他确有南帖之风,他为帖学注入了新鲜的审美因素,脱尽畦畛,他立足于碑,致力于帖的观念和方法,对现代书法的发展也起着不小的作用,他的价值在今人看来也是令人瞩目的。蒲华的工花卉和山水,其花卉上承“白阳青藤”而自辟蹊径,山水取法“石涛石溪”而加以变化。蒲华画竹名气最大,人称“蒲竹”,百年间罕有匹手。谢稚柳先生说:“蒲华的花竹与李复堂、李方赝是同声相应的,吴昌硕的墨竹,其体制正是从蒲华而来”(《海上名画》)前言)。作为同代人,蒲华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见解对吴昌硕影响颇大,吴昌硕常向蒲华问艺,二人关系在师友间。蒲华晚年笔老墨精,超迈绝伦,其绘画燥润兼施,烂漫而浑厚,苍劲而妩媚,尤喜画大幅巨幛,苍苍莽莽,蔚然大观。蒲华生性豁达,淡泊名利,吴昌硕说他“家贫、鬻画自给,时或升斗不继,陶然自得”(《石交集》)。平素笔墨不自珍惜,有索辄应,兴致所到,抽笔理纸,挥挥洒洒,不求润金多寡,只求痛快淋漓,他的性格一直到晚年都保留着儿童的天真,墓志铭上说他“年臻耄耋心婴儿”,所以他的作品能够散发着绝尘脱俗,天真烂漫的气息。正是由于蒲华有深沉之学识,磊落之胸襟,深厚之功底,过人之天赋,才能使他作品下笔如天马行空,自由驰骋,了无滞碍,进入了自由的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