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证书!证书!

证书!证书!证书!

作者:李广生

多年前,一位在某机构举办的赛课活动中获得大奖的老师,满怀激动地向我报喜,把领奖时的照片发给我看,分享他的快乐。我表示祝贺,但又不合时宜地问他:“值得这么高兴吗?”

因为是老朋友,彼此心无芥蒂,他沉默片刻,回答说:“当然值得高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线教师,能有多少机会被承认呢?”

我腆着脸追问:“怎么才能叫被承认?”

“证书!”他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实情。从全国范围来看,评价教师,最重要的是看证书,口说无凭,证书为证。几乎每一个名师,他们的成名之路都是由一张张证书铺成。不获得几个大奖,当然档次越高越好,说实话,很难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社会上的各类机构,似乎早已看出其中端倪,它们迎风直上,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设置各种各样的奖项。一等奖太平常了,就设特等奖,有的干脆取消了二、三等奖,只设特等奖和一等奖。随随便便捧回一张证书,不是特等奖就是一等奖,皆大欢喜。

我不质疑这些机构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曾和他们有过接触,他们所倡导的理念,他们所拥有的专家资源,他们组织活动的严谨性,都值得肯定。但是,我必须说,他们在解决一线教师对证书的需求的同时,也把一线教师的注意力导向证书。在一次研讨中,我对在这些机构任职的朋友坦言:就眼下而言,你们帮助了教师,就长远而言,你们害了教师,同时也侵蚀了教育。

有句俗话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更适用于教育和教师,那一张张证书究竟能说明什么,其实谁也说不清楚。一个在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的教师,他的常态课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欢迎吗,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吗?我不用明说,大家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教师的眼睛都盯着证书,都为证书而努力,不能带来证书的常态课会不会被忽视?——这才是问题的严重性所在。一俊遮百丑,证书在某种意义上也充当遮羞布的角色。

几年前,我受邀参加一个地区的名师评选工作。最后一个环节,竞争非常激烈,只能以证书的多少、档次的高低为标准取舍。总结会上,一位年长的朋友表示担忧,他说:我们评出的名师是真正的名师吗?三年的时间,他们取得这么多的科研成果、这么多的获奖证书,他们哪还有时间教书呀,不教书的名师还叫名师吗?他说:我们当年的名师是干出来的,而现在的名师是评出来的、比出来的;最后,他强调:当年,我们只有好老师的说法,根本没有名师的说法。另一位朋友说的更直接:我们是引导教师好好教书,还是引导教师快快出名呢?

大家说的很热烈,但并没有影响最终的评选结果。在现有体制下,看证书似乎是最好的办法。

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居然建立在一张张证书之上,这件事想想挺可悲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证书为本!这样一想,又觉得挺可笑的。那一张张莫名其妙的证书,真的能够撑起教师大计和教育的百年基业?

校长是好心,让教师接受历练,其他相关部门是好意,为教师搭建平台,在证书争夺战中,几乎每一方,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无不出于善良的愿望。但最终,能够获得什么呢?烫着金字的证书领回来了,教师出名了,面子有了,荣誉有了,除此之外,还能获得什么?

前段时间,几位名师辞职,逃离体制,闹得舆论风言风语。今天,他们与体制决裂,可是昨天,他们是体制的宠儿、既得利益者,他们基本上都是证书等身的人。他们的发展,不否认个人的天赋和努力,但也不能排除体制的培养。很多地区都存在这种情况,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名师,把有限的机会、资源、荣誉,都给了他,培养出来之后,或孔雀东南飞或孔雀西北飞。所以,体制必须认真反思,为什么培养了如此之多的“脱逃者”?

真正支撑教育的百年大业的人是谁?是教育教学一线那些最普通的教师,是那些非著名教师——是他们起早贪黑、含辛茹苦,用一节一节不完美的课, 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部领导说“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我觉得应该加个修饰语,让普通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可是,如果教师的职业尊严和专业价值,建立在一张张的证书之上,体现在一次次的赛课活动中,引诱教师抛下自己的学生,奔波于各个赛场之间,还能让人羡慕吗?为了所谓的职称,不惜弄虚作假、不惜相互倾轧、不惜上下奔走、不惜斯文扫地……羡慕从何而来!

那些证书等身的人,有资格也有能力逃离,那些埋头一线,默默无闻的教师,只能选择守望。守望,多少无奈在其中。于是,教师中广泛流传一句话:我们凭良心干活。因为没有证书的证明,他们只剩下良心了。

我跟这位朋友交流,“家长和学生对你的好评,和这张证书相比,你更看中哪个?”“当然是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然后又不无遗憾地说,“那有什么用呢?”我理解他的感受。对于一名教师而言,职业良知让他更看重口碑,而不是徒有其表的奖杯。但是在关键时候,特别是在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节点上,口碑所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如奖杯。他该怎么办?

我换个角度和他交流,说:“这张证书还是能证明一些什么的。”他没有立即回答,沉默了一会儿说:“真的不能证明什么,除了面子之外。”“毕竟是全国大奖呀,而且是一等奖。”我安慰他。他很坦诚,说:“这能证明我的水平是全国一流吗?我的学生享受的是全国一流的教育吗?连我自己都不信。”他告诉我,为了这张证书,他和一群人付出可以称之为艰苦卓绝的努力,那段日子如同煎熬一般,会让他记一辈子。让他深感愧疚的是,为了这张证书,耽误了很多正常教学工作。“其实,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学生,感谢他们对我的宽容。”最后,他对我说。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证书的份量,不仅有汗水,不仅有拼搏,不仅有喜悦,还有深深的遗憾和内疚。

朋友圈里,一位在异地授课的教师,捧着鲜红的证书笑得异常灿烂,好友们纷纷表示祝贺。如此灿烂的笑容,不是也可以出现在我们自己的课堂上吗?没有那一纸证书,我们就笑不出来了吗?

证书!

证书!!

证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