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货币生产需要有伦理规范?

按:「一课经济学」第三季课程昨天上线,解读的几本著作都是奥派经典,其中之一便是J. G. 许尔斯曼的《货币生产的伦理》。这篇是他的发刊词。

昨天已经简单介绍过子云,子云毕业于浙江大学历史系,是一名资深译者,奥派翻译界大咖,通天译翻译总监。《货币生产的伦理》是他翻译的第一本奥派著作,而且是在他高中阶段就完成了翻译,并由浙江大学出版。还曾经和他人一起翻译了《人,经济与国家》、《奥地利学派的大师们》、《罗斯巴德传》等等。

子云目前是根特大学法律系联合培养双学位博士生,现在正热心钻研西方法治国家在中世纪起源的一些根本问题,据说现在看的都是六百年前的古书。

总之,子云是位牛人,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许尔斯曼的原著和子云的讲解。

为什么货币生产需要有伦理规范?

文丨董子云

在纸币本位、国家(几乎)垄断货币的今天,货币生产看似是一个纯粹技术的问题。人们相信,货币生产事关宏观经济,这个行当最好交给央行的专家们去做。

货币发行的多少,因此和伦理无关。经济不好了,就多发行点,经济好了,就紧缩调控。

而其中,物价指数是很重要的一项指标,通缩是极其可怕的,会导致经济崩溃;适度通胀则是最好的。

《货币生产的伦理》的作者,法国昂热大学教授许尔斯曼在这本书里,将从理论和天主教伦理学的角度告诉读者,上述观点纯属“一派胡言”。

许尔斯曼是当今奥地利学派的中坚力量,是米塞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他有至少两本专著翻译成了中文,一本是我们要讲的《货币生产的伦理》,另一本是前两年出版的《米塞斯大传》,洋洋洒洒近千页的米塞斯传记。

作为这本书的中文版译者,我想对这本书整体风格、质量和层次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这本书11年出版,我是08、09年作为高中生完成的翻译,得到浙大出版社袁亚春老师的提携,将这本书放入了浙大社的奥地利学派译丛。

当时选择这本书作为翻译的“处女作”,理由很简单——这本书文字简单明了,结构清晰,但内容非常全面。它首先介绍货币的起源、性质与多种形式,然后针对通货膨胀展开剖析与批判,最后综合回顾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

所以,我把这本书定位为奥地利学派货币银行理论的必备入门读物。读完了这本书,还能进阶去读米塞斯、去读德索托。书里涉及天主教神学和伦理学的东西,也许大部分中国读者并不熟悉,但跳过这些内容也不会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

那么,我们今天为什么特别需要思考货币生产的伦理基础?在许尔斯曼看来,货币生产和货币制度必然与相应的财产权制度有关。

通过法令强制推行的货币侵犯了私有财产权;国家垄断的货币体系制造的系统性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生产必然具有的分配效应,必然造成社会不公,乃至影响人的心灵健康。

在许尔斯曼这里,经济学理论分析和伦理学很好地结合到一起。不自由的货币体系,在经济学角度看是无效的,在伦理学角度看,更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许尔斯曼的伦理呼吁在10年前和今天同样有效。10多年前,恰好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时刻,通货膨胀是各国货币当局的救命稻草。各国央行展开更紧密合作,许尔斯曼所预测的世界纸币统一的时代似乎将要降临。

10多年后的今天,国际经济似乎又面临下行压力,而比特币等数字加密货币的问世,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货币观,也看似营造出了货币竞争的表象。

无论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我们面对的依然是一团复杂的迷雾。

不过,许尔斯曼的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考的工具:它能给我们打好奥地利学派货币理论的基本功,它提醒我们当下主流货币体系所缺失的伦理基础,它还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沿革提出了思路连贯的解读。相信你们阅读这本书能够为思考今日货币体系与制度从何而来,又将往何处去提供启发。

最后,我想简单说明一下各讲的编排和讲解思路。

我的讲解主要围绕许尔斯曼提出的核心概念展开,讲的是每章的要点,方便读者迅速掌握、领会这部著作的理论阐发和它的层次。但我同时也希望读者能批判性地思考许尔斯曼的论点和论证思路。

所以,每一讲都会有一些思考题,有的请读者深入思考许尔斯曼的思路,有的也会针对许尔斯曼的一些点提出质疑。提出这些质疑并不是说明他的错误,而是希望通过批判性思考帮助读者厘清各个概念,往更多的方向拓展奥派经济学的理论。

另外,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学习研究,我也会在每一讲最后罗列一些可供参考的文献。

你们能在接下去的十几讲课程中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将是我莫大的荣幸。谨在此先向你们表示感谢!谋取货币自由既已不易,营造自由社会之路更是漫长而艰苦,但这何妨我们的思想交流、何妨我们为之努力的信念与决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