榷文(第二十五辑)

榷文(第二十五辑)

在本辑的《榷文》中,我推出了两组“母子文”样式组合的文章。所谓“母子”样式组合,即前一篇文章只是一个情境,或是景物,或是事件,而后一篇文章是由前一篇文章扩写而来的。明显,前一篇文章较短,后一篇文章较长。两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后一篇文章更加丰富,更加细腻。这样做的方式,就是增加一些人物,或者切入一些环境描写。我认为这种组合方式是很有效的写作教育方式,它可以让我清楚地看到文字中的性情、质感与色泽。

静立的树

/王玮婷

静默地伫立在无言的梧桐树下,看行人来来往往,公交车停下又驶向前方,秋风又吹落了几片梧桐叶原来,这世上,不同的时间是否会发生同样的事。

公车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一人身上时,我的脸像被炙烤了一般又红又热。乘客们因赶时间而透出不耐烦的神情和司机师傅的那句“没钱就下车”如冬日的寒风,虽没消去脸上的红热,却直直地吹进心中,凉到心底。

正要下车时那老人叫住了我,他从已经褪色了的衣服兜里掏出了一枚崭新得发亮的硬币,“嘣”硬币与硬币发生碰撞,车子立刻启动,乘客也收回了冷眼。我怀着感激的目光看向他,他黝黑的脸庞上挂满了慈祥的微笑,脸上的沟壑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也许他拥有的不多,可他愿意用自己微笑的力量去帮助别人。

秋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我轻拾起一片落叶,又让它在空中划下了优美的弧线。拍了拍前面焦急的女孩儿,我转身上了车,清脆的两声过后,那个女孩笑了,我也笑了。

梧桐叶从树干上纷纷飘落,那静默良久的树看遍了世间冷暖,体察了人间博爱。

【江一点评】

玮婷这篇小文写的很用心,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题目是“静立的树”,从散文的角度来说,这篇文章所发生的事情肯定是以这棵静立的树为背景,至于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则就要看作者的安排了。这就是文章的看点所在,也是文章写作的难点所在。玮婷恰好找到了这种构思的精髓所在,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勾勒出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梧桐树下

/王玮婷

独自伫立在梧桐树下,任飒飒秋风吹过,片片落叶飞舞。原来这世上,不同的时间真的会发生同样的事

轻拾一片泛黄的梧桐叶,忆往昔。

“快点啊,前面干什么呢?”

“那孩子没带钱还不下车,这不是浪费我们的时间嘛。”

车内,一片躁动,只有我一人在投币器旁疯狂的翻找着,心里或许已经知道了结果,仍是不肯放弃。终于,我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车里,霎时间,极其安静。又转向旁边的司机师傅,可他那冷漠中又带一丝不耐烦的眼神,让我的心凉了半截。

错过这辆车就要迟到了,再回家拿钱也来不及了,到底该怎么办。难道血是热的,人心都是冷的吗?算了,还是下去吧。

“嘣——”清脆的一声使我收住了脚步,车子也随即启动。抬头,一个将近花甲的老爷爷站在面前,他脸上挂满了慈爱的微笑,不知是否是因为笑的太用力,他的脸上都是显眼的沟壑,像极了那梧桐树粗糙的树皮。他又从那已经洗的褪色的中山装里掏出一枚崭新得发亮的硬币,用他那质朴又略显蹩脚的普通话说:“妮儿,拿着吧,下次再忘带钱就用这个。”

我连忙谢绝,可他固执地塞到我手中。车停了,只留下一个淳朴的背影,消失在那秋风中。

我紧紧攥着那枚崭新的仍有温度的硬币,秋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可心,是暖的。

落叶在空中飞舞,努力地划出生命中最后一道优美的弧线。那老人慈祥的微笑,淳朴的话语,瘦弱的背影,在脑海中深深挥之不去······

轻抚手中的梧桐叶,尽管已凋零,可它仍能为树提供养分。将它深埋于树下,希望来年那梧桐新叶中,有一片,承载着这落叶的梦想。

也许树叶并不伟大,可它愿在生命的最后化作肥料;也许那老人并不富有,可它愿尽他微小的力量来帮助别人;也许我,也可以做到。

末班车到站,缓缓停下,我上了车。一个扎着双马尾辫的小姑娘似乎在翻找着什么,她的脸涨得通红,车内仍是一片躁动。

“嘣————”清脆的两声过后,我和她擦肩而过时,她笑了,我也笑了。

【江一点评】

在上一篇小文《静立的树》的基础上,玮婷写了这篇《梧桐树下》。从两个题目的对比来看,《梧桐树下》明显要比《静立的树》要好。首先,什么树,很明确;再者,梧桐树的形象很美,从而在无形中给文章笼罩了一层优美的色彩。而且,《梧桐树下》,一个树下,则暗含着一种无形的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即梧桐树下肯定有一个好故事。玮婷这篇文章有一个很独特的框架,而且文章开头已经做了暗示,即“原来这世上,不同的时间真的会发生同样的事。”其实写的就是自己被一位老人帮助,而后自己也帮助了另外一位找不到坐公交钢镚的女孩儿。同样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却是同样暖心的事情。这一切,都是在梧桐树下发生的,梧桐树见证了这一切。于是,梧桐树下的秋风,秋风中的梧桐叶,这些都会因为这么暖心的事情而变得美好起来,比如“轻抚手中的梧桐叶,尽管已凋零,可它仍能为树提供养分。”这里凋零的梧桐叶,自然是那位老人的投影。作者这样写,为文章增加了诗意美。因此,总结来看,本文有两点很值得借鉴,第一,作者借助两个相同的事情增强了文章的层次性,很有艺术感;第二,作者的环境描写切入的很用心,为文章内容增加了诗意美,从而使文章富有张力,能够给人充足的想象空间。

冷冷的雨

/安绘响

     晶莹,剔透 ,澄澈。

    明亮轻快的脚步,含情脉脉的音韵,曾是我期盼已久的印象中春雨的形象,可春雨不总是这样明朗,瞧!

沉重浑郁的步伐颇有黑云压城城欲催”的气势,聚光灯时常闪烁,狂风迅速地清扫着妨碍它脚步的世间万物,仿佛为它的到来做着充分的准备。

哗啦哗啦”的声音实把已藏在被窝的我了一跳,我默默地到窗前,注视着。我看到它像叛逆的少年,用密集的拳头砸向窗户,玻璃被砸得哀号我看到它用沉重的步子把小草踏弯了腰,它甚至和风和伙把一株树吓得东倒西歪

它更像狂暴的统治者,以声势吓着世间物。很冷。

可它总归是善良的,不会忘了画出一条条小溪,不会忘了灌溉农田,不会忘了把大楼都洗得一干二净。

或许有人说春雨太清冷,那是因为看不到它顽皮又可爱,又或许有人说春雨太张狂,那是因为看不到它心中火一样的热情。它是天使的泪滴,进行着幸福的传递.

捧一滴雨水在掌心,我看到它正反射着雨后灿烂的阳光。

【江一点评】

绘绘这篇小文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幅油画一般,色彩繁杂,充满生机,里面是两种不同情绪的交织、混融。小文是纯粹写景的,但作者所用的文字是极富性情的,因此,通过文字,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景物之外更重要的东西,即作者的情绪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文是典型的意识流型的文字,须知,能让文字承载一种情绪是需要一定功底的。春雨在风的协助下带给作者一种冷冷的感觉。但风雨之后,天地又变得晶莹,剔透 ,澄澈。正如作者最后所说“捧一滴雨水在掌心,我看到它正反射着雨后灿烂的阳光。

天使之泪

/安绘响

    晶莹,剔透,澄澈。

    明亮轻快的脚步, 含情脉脉的音韵,我那盼望已久的春雨。

    坐在桌前,滴答,我与它隔窗而遇,滴答,静静地看它在外面无拘无束地玩耍。

我看到它像顽皮的孩子,跃过屋詹跳到窗前的枝叶,在那里,开起了音乐会。

“沙沙沙”的,连每天卖弄歌喉的鸟儿与之相比,也为之逊色。渐渐,这声响消失在一片天籁中,沉浸在一片朦胧里。

    姐姐,雨有什么好的呀

    透过妹妹那双天使般清澈明亮的大眼睛,我似乎看到了儿时我的身影。

    “沙沙沙,沙沙沙

    星星点点的雨,在风的协助下,打在伞下的我身上,很凉很凉。

    雨有什么好的?”

    满是忧郁的眼盯着那个她,可没有回答,而是给了她一把天蓝色的雨伞,让独自去寻找答案。

    那把雨伞,蓝中泛着点点白,像天空中飘浮的缕缕白云,在淡绿的春雨的映衬下格外美丽。

或许对于天空流的点点泪滴还不如雨伞能够赢来我的欢喜。毕竟,我貌似并没有看到多么美好的一次次瞬间。

然而,妹妹却提醒了我。

“姐姐,你看,它都把蚂蚁的家淹了。”

稚嫩中的小手向窗外指去。可我顺着她的手,看到的却是雨滴玩累了,便将枝叶当作滑梯,当作跳板,开心地投入大地的怀抱,落入池塘的手水中,引起阵阵涟漪。

顺着她的手,我彷佛又看到那抹蓝在花园中缓缓移动。我小心翼翼地迈过一个个水洼,低头注视着那原本与我有着欢乐时光的蚂蚁早已搬了家,叹气,或许等到一下次见到它们已不知何时。

“雨很好啊!

我摸着她的头,轻轻诉说,更像是也告诉那时的自己。虽表面是安静地注视,但我早已沉浸在春雨的欢乐中,沉醉在万物的喜悦之中,内心如池塘中的水久久不能平静

蚂蚁会回来的!”

我清晰的记得,儿时的我,惊奇地看着,那雨后一抹抹嫩绿终于从原本干裂的土壤中钻出。淡淡的,毛茸茸的一层一层下,一只只蚂蚁从中出现.......抬头那湛蓝色的天空比那把雨伞更加美丽,因为那是用天使的泪滴洗净。一株株垂柳也渐渐舒展开雨的洗涤更加柔软。那水洼是春天的到来的足迹,过不了多久必定点缀朵朵野花而我在春的雨过后,心情如湛蓝色的天空,开阔明朗。

“妹妹,它是天使的泪滴进行着幸福的传递,我不知你是否读过这样一首诗。”

“好雨知时节,好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一点评】

现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绘绘的这两篇文章与玮婷的两篇文章一样,都是“母子文”样式组合的,即后一篇是在前一篇的基础上扩写而成的。之所以将它们记载下来并做点评,是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写作的方法,或者说,如果搞写作实践与研究,不妨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操作。从这四篇文章来看,玮婷和绘绘就做的很不错。天使之泪就是冷冷的雨,冷冷的春雨。但在文章中,作者并不是纯粹的写景了,而是与玮婷一样,加入了人的活动。绘绘加入的人的活动很清澈、很空灵。姐妹两人在雨中的故事,妹妹问姐姐雨有什么好的。姐姐没有回答,也许是故意不回答,也许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给妹妹一把蓝中泛着点点白的雨伞,让妹妹去看雨。姐姐却觉得妹妹手中的伞要比空中落下的泪滴要好看。从这里可以看出,姐姐是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直到妹妹的一句“姐姐,你看,它都把蚂蚁的家淹了。”姐姐才悟到春雨的苦心。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对春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完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春雨像是泪水,但它不是悲伤的泪,而是生长的泪,而是希望的泪,因为它是天使流下的。因此,最后姐姐对妹妹的问题给予了正面的回答,即“妹妹,它是天使的泪滴进行着幸福的传递”。可以说,在文章中,绘绘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情绪、情感、心境描摹的高手,因为她的文字有着质感与光泽,可以触摸,可以观察。也是一个刻苦、细腻的写作者,因为没有长期自觉的打磨,我们很难产生对语言如此的敏感的。

江一简介

江一,青年作家,诗人,编剧,中文课程设计师,原名金江昆,号榷山,1988年生,2012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师从实力派作家、诗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胡业昌先生,著名儿童文学研究专家侯颖教授,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签约作家,河北衡水中学语文教师,衡中诗词协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渡缘》《一江琴声》《湖畔弦歌》、诗集《桃花坞雨》《榷山问樵》、美学著作《美的唤醒》、哲学著作《生活世界与艺术境域》、学术著作《情境之门》《一个诸境斋的故事》《洒落的从前》《唐宋诗发展史简话》等,指导中学生创作诗文集《繁荇集》《化境风》《童音》等。发表的论文有《叙事类写作限制初探》《传统文化传承问题探究与解决》等。曾独立开发课程《汉字硬笔书法入门与提高》《美的唤醒》《中西思想小史与文学写作》《知“古”与知“己”》,并教授北大先修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对策探究》《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传承》《责任教育》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和青少年职业规划》等。

(0)

相关推荐

  • 一树梧桐,一树相思一树恨

    小时候,在我家的后院里,有两株梧桐树. 它们种下可能已经很多年了,因为从我记事起,它们就已经好高好高,分明是两棵巨大的老树了. 每当春天来临,这两株梧桐树便迫不及待地开花.那满树的繁花,犹如一树的灯笼 ...

  • 乡情风物:墙外的梧桐(作者 李敬章)

    老家院墙外,有一株高大的桐树. 故事发生在三十年前的春天,孩提的我站在桐树下,观赏一场花的瀑布.美丽纯洁的花雨,照亮了小小的庭院,在我幼小的心灵,埋下种子扎下根. 到了夏天,桐树长得枝繁叶茂.清晨,鸟 ...

  • 夜行梧桐

    夜行梧桐   很久没骑车了,尤其是骑这么"扭曲"的自行车.   一圈一圈的转着,不敢稍快.一来是那难以驾驭的"坐骑",二来是前方的"车主"慢 ...

  • 一声梧叶一声秋

    作者:马庆民 "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季节的更迭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心还徜徉在昨日繁华织锦的夏梦里,一缕薄风而至,阵阵梧桐声响,带来丝丝凉意,才惊觉--又是天凉好个秋. 秋 ...

  • 桐树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桐树 |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明  仇英<桐荫书静图>桐,树名,也叫"荣",属落叶大乔木.别名青桐.又称国桐.南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云: ...

  • 秋时金陵‖文/䝼

    秋时金陵 霞光微醺时,就错把天幕揉乱,落日熔金,又将梧桐叶晕染-- 我踏着秋草在茫茫中寻觅着你的足迹,但只有黯淡的斜阳映照着寒林. 初来南京时,便已是白藏.在晨光熹微的黎明,等待黧黑的枝桠撕碎白丝绸般 ...

  • 《宋史研究论丛》第二十五辑目录

    宋代经济史研究 论北宋的审计制度及其廉政职能-----------------------------张全明 宋代城市中间商人经济活动考察--以<夷坚志>为中心-------------- ...

  • 陆水古韵 | 赤壁怀古第二十五辑

    赤壁怀古第二十五 同题 冬日随吟 一.冬季,它耐得住严寒与肃杀,在冰冷的世界里涵养热力.蛰伏生机和希望,它是心灵的年轮,以为山河开辟新景致.为万物储藏新动能的责任,处于冷清却有蓬勃的构思,铺排着下一个 ...

  • 西藏之旅(第二十五辑《那曲2》)25-1:当惹雍错——美丽而宁静

    "当惹雍错"所处的羌塘高原西部,地广人稀,平均每6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或者说,平均每9000亩土地上才能见到1个人),是世界上典型的"无人区". 什么概念?以郑 ...

  • 西藏之旅(第二十五辑《那曲2》)25-6:尼玛的“黄金时刻”

    2017年初夏,从措勤县城一大早出发,一路风尘仆仆,到达这片临近尼玛县城的原野时,已经是下午7:46分了.羌塘高原的天黑的比内陆要晚1-2个小时,所以快到晚上8点了,却正好赶上拍摄的黄金时刻. 广袤无 ...

  • 古风‖《成语大全》释义〔第二十五辑〕

    高枕无忧:[ gāo zhěn wú yōu ] [解释]: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 ...

  • 【山海•清吟集】第二十五辑(合集)

    荷 河洛听雨 芙蓉千百媚,出水怯羞姿. 颜引金蜂舞,香勾墨客诗. 夏至日京华逢旧友 汪冬霖 一 向晚日犹辉,中天悬白月. 言言每尽杯,徂岁涵心骨. 二 玉在肩之侧,垂光今可得. 幽幽额上纹,一笑留颜色 ...

  • 榷文(第四十五辑)

    榷文(第四十五辑) 在本辑的<榷文>中,我向大家推荐徒儿德龙的两篇文章,即<半抹残阳>和<待你黑发尽白>,其中,<半抹残阳>属于社会观察类的文章,但写的 ...

  • 榷文(第三十五辑)——月下故园

    榷文(第三十五辑)--月下故园 当读到"早点睡吧,明天咱们还要回趟老家呢."这句话时,我已经确信城玮的这篇<月下故园>是一篇善文,是一篇华章.写故乡的文章不好写,在于容 ...

  • 榷文(第二十九辑)

    榷文(第二十九辑) 花草绿植也是鲜活的生命,它们和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因为它们是生命,所以它们也有自己的世界,在那里,它们也是主角.它们有着娇小.柔弱的身体,却有着强健.不屈的灵魂,于是它们是美丽的.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