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心理成长注定要在接受现实挫折中前行
下午业务讨论会结束过了下班时间,走到办公室附近看了下公交车软件,发现马上赶过去还来得及。
于是思维转换,没回办公室,直接乘坐电梯下楼。只不过这一侧电梯久久不来,有些着急就去另一侧三部电梯处,按下按钮等了好久不下来。
按理说,在这侧电梯处等着就是,着急结果就是不能延迟满足,又跑去另一侧电梯处,结果电梯已经下去。最后老老实实回到多部电梯处耐心等着,这时看公交车时间,应该很难赶上了,不过折腾半天还是继续赶车,毕竟还有下一班。
出了楼,走到路口,看看公交车软件,近在咫尺的车子被堵住了,自己不紧不慢赶到站点也可以。事实上,到了站点稍微等候就坐上车。
这个故事每天司空见惯,说明了什么呢,就是那句老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接受事实不去改变现实,你只管努力,美好自有安排。
接受客观现实,不去改变事实,这真的不是简单事情,可不是心灵鸡汤说说就能做到的,需要持久训练和深度思考,才可能会做到一点点,或者一点点去做到。
自己例子就是,为了早点坐上电梯赶公交,一个人在两处电梯间来回窜奔,颇有喜感,还是不能如愿,可见尊重事实接受现实多么困难,好似主观振臂一挥一切随缘,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心理不健康表现。
而最后纵是因为等待电梯耽搁了时间,却又因为公交车堵车争取了时间。堵车这是事实,因为堵车有益自己,就成了心理上的好事,成为最可接受的事实,假如自己寒风中苦苦等车良久,还能接受公交堵车这个事实吗?
问题不在于接受事实与否,事实就在那里,不远不近,不来不去,不生不灭。
面对事实,尤其可知或未知的明天要出现的事实,尤其各种不顺,如何做不难,难得是真正接受。
良好的心态就在于真正接受。突然想起大学舍友的一句口头禅,当时觉得好笑,还不以为然,现在好有意味,这句话就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的确,当我学了这么多心理学知识,极力联系生活实际时,猛然发现这口头禅的妙处,最起码它让我们接受现实,不再害怕未知种种不如意。
接受现实的反面,就是试图改变现实,改变事实,人际关系中表现为改变别人。
这个改变别人在情绪上具体化表现,则是埋怨和指责。
比如,孩子需要再考一次雅思,不在学校那边考完,而是与好友约好放假后一块儿跑去省城考试。这个折腾劲儿,尤其目前疫情还是常态化防控,我们有抱怨,可是能解决问题吗。
我们考虑的有道理,人家孩子考虑的就没有道理吗,这个事情原本没有标准答案,或者答案就是谁的事情谁有决定权!
抱怨的背后,是自以为是,把自己想法作为标准,不接受事实,想改变别人,就是如此简单。
再比如,安排一个工作事情,本是简单测算,最后给出多个方案数据,显得杂乱。指责过后,发现还得聚焦解决问题为好,不要改变别人,接受这个事实。最后发现,检视多种方案数据,灵光一现,找出了最合适的处理方式。
可见,事实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接受事实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好处。
结论:坦然接受现实每件事和每个人,不去否认、回避、怨恨,不去贪、嗔、痴、疑、慢,而是积极、乐观、主动、有趣应对现实人事物,哪怕碰壁与跌跤也特别有收获,因为成功了是经验,失败了是体验。
一定意义上,失败体验要比成功经验更关键,因为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因为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因为心理成长和成熟注定要在接受现实挫折体验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