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觉人教授辨证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经验探讨
目的 老年性高血压病是引起老年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瘤、脑血管意外、慢性肾衰竭的发病以及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的健康及长寿等,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美国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为50%。我国2010年一项多中心调查资料表明,37-74岁高血压发病率为27.2%,老年人为57%[1],对于老年性高血压病,西医在治疗上主要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六类药物。 然则,老年人高血压多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等这些特点,即便西药联合使用也很难使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内,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一些抗高血压药物也增加。而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方面具有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蛋白尿防治肾脏早期损害、阵线前移、及早干预动脉硬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关注[2]。 余在研究生期间,有幸受张觉人教授教导,跟师学习,张师运用中医中药理论、采用中医药配合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收益匪浅,故撰写本论文旨以总结张觉人教授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 方法以祖国医学为基础,整理老年性高血压病的学术理论,总结张教授对本病的个人观点,阐述其证、法、方、药机理及特色;并通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中有关药物和方药配伍的认识,归纳总结出张师中药治疗本病的治则方药。 结果 高血压病可归于中医的眩晕、头痛,按照传统而论,本病多以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及痰浊中阻等分而治之。然则张觉人教授认为,眩晕少有出现单一证候,而是风、火、痰、瘀、虚兼挟而致[3]。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分为四型论治:
1.肝肾不足证,症见眩晕日久不愈,精神不振,腰膝酸软,多梦,疲乏,少寐,记忆力下降,双眼干涩,视力下降;或遗精滑泄,耳鸣,牙齿松动;或颧红,口渴咽干,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舌淡嫩,苔白,脉弱,治拟滋肾养肝,益精填髓,代表方:杞菊地黄汤加减。
2.阴虚阳亢证,症见眩晕、头痛,耳鸣,每遇劳累或心情郁闷、恼怒而加重,面部潮红,五心烦热,睡眠不安,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拟滋补肾阴,平肝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3.肝阳上亢证,症见眩晕,耳鸣,头胀痛,口苦,睡眠不安,多梦,每遇劳累或心情郁闷、恼怒而加重,甚至扑倒,颜面潮红,急躁易怒,肢体麻木、震颤,舌质红,苔黄,脉弦或数,治拟滋阴潜阳,平肝熄风,代表方:滋生青阳汤加减。
4.阳亢风动证,症见平素眩晕、耳鸣,脑部热痛,面红耳赤,心中烦热,口渴,或自觉肢体逐渐活动不利,口眼逐渐斜;甚至眩晕昏扑,昏不识人,移时苏醒,或醒后无以复元,脉弦,治拟镇肝熄风,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 结论 老年人多由于多病共存、机体衰老等因素,西药单方面降压效果较差,而中医以抗衰为主,针对全身疾病整体治疗,为多极途径,故疗效显著。然而,传统医学中并没有专门提出老年性高血压病,故本病对中医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张觉人教授结合古今文献,以“诸阳之会”阳易亢、“精髓之海”髓易空为理论基础,运用滋阴、潜阳、熄风、填髓法,从肝、肾、脑、心入手,对老年性高血压病进行辨证论治,在体现出中医的整体和辨证论治观念的同时,形成自己独到的理念,对临床疗效更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