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岛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岛
莫桑比克共和国(葡萄牙语: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Moçambique;英语: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Mozambique),简称莫桑比克,是非洲东南部国家,以葡萄牙语作为官方语言,1975年脱离葡萄牙殖民地而独立。作为与英国并无宪制关系的国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联邦。莫桑比克的前身,就是葡属东非洲,它是在1498年3月,被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所率领的船队发现,当时就有阿拉伯的贸易站在沿海一带设立。
1507到1898年间,莫桑比克岛曾为葡萄牙殖民政府首都。
莫桑比克岛见证了葡萄牙对西方到印度次大陆乃至整个亚洲的海上航线的创立。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原因,城市建筑显示多样性,葡萄牙风格为主,本土传统、印度和阿拉伯风格的建筑也汇入其中。
在莫桑比克国家地图上莫桑比克岛在其东北角海边
中文名称: 莫桑比克岛
英文名称: Island of Mozambique
国家: 莫桑比克
所属洲: 非洲
批准时间: 1991
批准标准:C(IV) (VI)
莫桑比克因其地理和历史环境的结合,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城市风貌,于199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莫桑比克在叫这个名字之前的好几个世纪,就已是印度洋海上贸易的口岸。
岛上的人口主要是公元200年左右移居此地的班图人的后裔。在10到16世纪与阿拉伯国家贸易的过程中,其对莫桑比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语言上。葡萄牙成立(16到17世纪)之后的两个世纪里,与印度的贸易占了支配地位,奴隶贸易也很繁荣,莫桑比克岛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大融炉。城区的发展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影响,岛上的建筑是各种风格的融合,有自己本土的传统建筑,也有葡萄牙风格的影响,印度和阿拉伯风格也汇入其中。
莫桑比克岛见证了葡萄牙对西方到印度次大陆乃至整个亚洲的海上航线的创立。城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距海4公里。与非洲大陆一桥相联。人口约1.2-1.3万,三分之二的居民是穆斯林。莫桑比克岛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居住环境。一处是位于岛屿北部的石头和石灰之城,为葡萄牙殖民地政府(1507-1898)所在地。这里是政府机构、商业贸易、历史遗迹和一部分居民区的所在地。另一处为稻草之城,自发建立于上一个世纪,是随商业活动而建立的住宅区。稻草之城占了岛屿面积的30%,城区只有北部有一处空地,紧临圣塞巴斯蒂昂城堡,墓地位于岛的最南端。每一位来到伊利亚的人都会为这个古老的的历史中心的广场 、街道、纪念性建筑物和城市所倾倒,历史中心呈葡萄牙风格。
几个世纪以来,岛屿逐渐丧失了其重要地位。
1507到1898年间,莫桑比克岛曾为葡萄牙殖民政府首都。
1898年大陆地区的管辖权归莫桑比克所有,马克斯(后来的马普托)成为因旅游业的开发,此岛经济略有回复。在此期间,葡萄牙人修复的一些宗教、行政和军事纪念建筑物,如政府大厦等。
1975年莫桑比克岛取得独立,一批葡萄牙及其后裔离开了此地,他们遗弃的房屋被接管。 内战爆发后情势更加恶化,八、九十年代晚期的经济萧条影响了莫桑比克的经济。同时莫桑比克岛也因为内战接纳了大批逃亡人员,导致了人口膨胀与贫困的加剧,逃亡人员在大陆地区重建家园。莫桑比克岛经常受到强风暴的影响,1994年的龙卷风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如今,石头之城正在腐蚀损坏,一些建筑遭到破坏,中世纪的地板和屋顶已塌陷。多数房子已不再住人,大多数人住在稻草之城,石头之城已不再使用,在当地也不被所知。因石头之城曾为占领者占据了很长时间,它被人们忽略大概也有潜意识的原因吧。城市一眼望去,恰如欧洲和非洲文化的结合体。教堂的设计、房屋结构、街道、广场、防御工事等无一不显示了葡萄牙风格。两城之间风格迥异,这种不同从一开始就存在,并在整个殖民时期延续着。稻草之城地势较低,因它建在建石头之城时挖取泥土等建筑材料的那片空地上。当地的文化与土地息息相关,大片的地板不算什么,日常生活需要在露天进行。工作和生活与自然紧密相联。当地人民的音乐和舞蹈富于热情,鼓的节奏很强,使音乐极具活力。
莫桑比克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怡人的气侯、丰富的鱼类和海产品、以及美丽的海滩。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居民生活的改善是目前的当务之急,莫桑比克政府和人民应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完成这项任务。
谷歌地图
莫桑比克岛位置图
1967年,岛上建造了一座桥梁连接大陆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塞巴斯蒂安堡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塞巴斯蒂安堡内教堂被用作中学
莫桑比克岛海岸的圣洛伦索堡
莫桑比克岛上的葡萄牙教堂
莫桑比克岛上的清真寺
莫桑比克岛上的老医院
莫桑比克岛上的老医院
莫桑比克岛上原总督宫
莫桑比克岛上总督宫前瓦斯科·达伽马的雕像
莫桑比克岛上的总督宫内
莫桑比克岛上的总督宫内
莫桑比克岛上的马库阿族人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保罗教堂
莫桑比克岛上老总督府遗址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塞巴斯蒂安堡内巴卢阿特教堂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塞巴斯蒂安堡内巴卢阿特教堂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安东尼奥教堂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安东尼奥教堂
莫桑比克岛上的圣安东尼奥教堂内
莫桑比克岛教堂
莫桑比克岛马库蒂镇(Makuti)一民居
长3.8公里(2.4英里)莫桑比克岛大桥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坚不可摧的莫桑比克城就建在这个岛上,它是历史上葡萄牙人前往印度途经的一个贸易口岸。自16世纪以来, 由于城镇建设自始至终使用相同的建筑技术、采用相同的建筑材料以及遵循相同的装饰原则,使得整个城镇的建筑风格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
附注:关于《世界遗产名录》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确定为了人类的今天和未来,将世界范围内被认为具有突出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确保遗产的价值能永续保存下去。公约规定,对于世界遗产,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予以保护。
按照《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世界文化遗产分为文物、建筑群、遗址三部分,文物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格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值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古地址等地方。
根据《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应当满足以下6项价值标准:
(1)人类创造性的智慧的杰作;
(2)一段时间内或文化期内在建筑或技术、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一项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
(3)反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
(4)是描绘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建筑风格、科技组合或景观的范例;
(5)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其面临不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突出范例;
(6)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事件、生活传统、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