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之春 -------白水江地理

北方的春天珊珊来迟。
而徽县最南端的陕西省略阳县白水江镇,却已春色阑珊,锦绣铺排。
北纬33.57度,海拔715m。
虽然距离徽县纬度之差不过半度,但是物候已经明显不同。
柳梢青,菜花黄,水清柔,山桃红,大自然的调色板已有了明显变化。
白水江镇与陇南徽县、康县、成县毗邻。
流经成县、徽县的洛河几经曲折,从大河乡大石碑出徽县境,进入白水江镇,在这里注入嘉陵江。
成县青泥河也在白水江镇注入嘉陵江
西汉水,流经成县、康县时叫犀牛江,在白水江镇以下的略阳徐家坪,注入嘉陵江。
从白水江镇到徐家坪,嘉陵江在这不足20公里的河段,一下子接纳了陇南三条大河。足可见秦陇襟山连水的亲密关系。
白水江镇名与白水江其实不是一回事。二者千里之遥。
作为一条河的白水江,指武都白龙江的上源。白水江发源于甘川交界的岷山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四川省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文县,于文县汇入白龙江碧口水库。就是在广元昭化城汇入嘉陵江的那条。
自徽县大河乡小河村以下至白水江镇之间的这段洛河峡谷,却有白水峡之 称。徽县清代县令张伯魁有诗为证:
《白水峡》
清·张伯魁
杜老诗魂冷未销,何年白水路迢迢。
夕阳不管行人苦,蜀道如登天上遥。
踏遍青泥岭外程①,枝枝叶叶送秋声。
讹传旧有长丰县②,半在江边半在城。
自注:①宋至和中开白水路,遂废青泥驿。②旧有县曰“长举”,后人讹为“长丰”
这段路也叫白水路。宋代修造的白水路,也指这段。大石碑,也就是宋代雷简夫为纪念修路写的《白水路碑》。过大石碑百余步就是白水江镇,有国务院立的甘陕界碑。
白水路,白水峡,这段不足十公里的峡谷,山高峡紧,水清见底,白沙漫漫。据说河中多石英矿,河沙皆白。
故白水江渡口,古代也叫白沙渡。
张伯魁《白水峡》诗中说的白水峡,白水路,正是指此。杜甫当年自天水南下成都,经过成县、徽县,走的就是这条路。杜甫南经木皮岭,至小河村。
但也有说杜甫没有走白水路。因为白水路当时不通。是宋代才修通的。
但是走过一段白水路是真的。
今天大河乡小河村在洛河水畔修建了杜甫文化广场。一条大船,杜甫迎风高举之态。镌刻着《白沙渡》之诗。
白沙渡
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嵚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国务院立甘陕界碑
洛河流至白沙渡,一下子温顺起来,投入嘉陵江的怀抱之后,她的脾气和焦躁就完全消失了。
两河交汇处,江面展宽,视野豁然,出现一个相对开阔的河漫滩,并孕育出一个不大的镇子---白水江镇。
“河分冈势断”,写这诗的惠崇和尚地理学得太好了。
嘉陵江与洛河两水汇合之后毅然转而南下,将连绵的南秦岭山脊从中切断,甩头奔向长江而去。
惠崇写何处景色不得而知。但是这五个字生动地描绘了河流对地貌的侵蚀切割作用,用在这里真是再恰当不过!
两水汇合后自此而下,有一段20多公里的沿江公路直抵略阳,山势渐行渐宽。
宝成铁路,沿江公路,与嘉陵江相伴相依,春色初临,正是青山绿水,桃红两岸。
宝成铁路从此经过,这个小站每天有两趟客运停靠。货运是这个小站的主要任务。一个山区小镇,因为铁路运输之便,提高了其对外联系能力,成为周边铁矿石、粮食、药材的集散地,并因此产生了小规模的仓储业。
镇街的新农村一位老妪,闲聊,言已七十多岁了。听我是陇南人,一下子亲切起来,说她娘家就是陇南的,就在这条河的上头,大河乡小河村。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一条河,就这样沟通了大山的沟壑村落。
老人不懂诗,却是这诗的主角。
2018年10月拍的白沙渡广场诗碑
洛河江边徽白路
枯水期的洛河
民居遗址。主人说叫高升店。以前陇蜀茶马古道经过此,这座老屋就
是当时商贸通道上的店铺的一部分。现在成了危房。耕读传家四个字还保留的完整。
门匾:耕读传家
十天高速隧道
白水江中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