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斤重毛笔,沙孟海开启''耕字''模式

写巨幅作品的快感有时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当你用大笔饱蘸整瓶整瓶倒下去的墨汁,左手拿着墨缸,右手将笔从墨缸中拎出砸向纸面的一霎那,你完全没有了自己,心被墨汁全部融化。许多突如其来的喷勃,令你无有预先构想。你只能顺着这快速渗化的轨迹,随心所欲。——白砥
00:14:00  沙孟海'耕字'开始▼
《耕字记》是沙孟海1986年自撰的一篇关于榜书创作的重要文献,其间自述了其书写原大榜书的历程,尤对灵隐寺中的“大雄宝殿”和“龙”字的书写过程记录详备。可知这种类型的榜书书写难度系数高,需身法、腰法、步法、臂法、腕法齐备,对书家的体力、书写技巧、胸襟和气魄等要求更高。
书写时需要很大的纸张,大毛笔,沙孟海挥运时能举重若轻,将如椽大笔耍玩于股掌之间,不得不说需要很好的功力,也需要强大的体力!
因为板面长八米,高三米,简单将字放大已经无法呈现字的效果,一九五五年沙孟海在题写“大雄宝殿”四字时,每个字用四方尺白纸铺在地上,是用三支楂笔扎成一团,身随笔走,移步俯写。
在题写“龙”字时,他使用的是邵芝岩笔庄定制的特大号毛笔(图五),用马毫、羊毫、麻丝夹在一起制作的笔头,笔头圆径十厘米,毫长二十一厘米,通木杆总长八十二厘米,重十市斤。
可见沙孟海对榜书用笔是有讲究的,他是大笔写大字,笔小则挥运不开,笔毫不足以支撑榜书线条的大和厚,无法很好地呈现其榜书雄浑的气势。
从沙孟海写“龙”字榜书的照片(图六)中的两个大脸盆可以看出,写类似“龙”字这一类榜书时,因为普通砚台大小的限制,还不够放大毛笔的一半笔毫,盛墨量有限,为了使得如椽大笔中有足够的储墨量,书写时线条浑厚,一定需要使用大容量的容器来盛墨汁,比如水桶、脸盆等较大的容器,又轻巧易携带。
由于这类榜书的字巨大,所用纸张很大,自然对书写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沙孟海写丈二斗方“龙”字这样的榜书时,是在杭州西湖国宾馆刘庄二号楼会议室。宣纸铺地在地面上挥写,书写时只沉思片刻,随手就奋笔疾书,一气呵成。
将大笔蘸到一盆墨中,盆中一半的墨汁便被吸走,笔也变得沉重无比,普通的顿笔和行笔,要花比常规多好几倍的力气,甚至需要运用全身的力气,并结合步法、臂力、腰功等才能很好地驾驭几十斤重的毛笔。
若手无缚鸡之力,可能连毛笔都拿不起来,更别谈书写技巧和书写时的速度,随机应变等等。沙孟海当年的物质条件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现在的书家能在体育场等大型场所书写榜书,但能想象沙老当时的条件已经尽了最大极限。
能在物质条件没有那么好的年代书写如此巨大的榜书,足见他的智慧、气魄和勇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