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弹响髋”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唐洪涛
在骨科临床上,“弹响髋”是对臀肌挛缩症的通俗化描述。臀肌挛缩症病人在做髋关节运动时,会出现“咯噔”一样的弹响,这是挛缩的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运动不协调引起的。
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病因
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注射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不少学者认同该病与反复多次的臀部注射有关,肌肉注射后局部形成硬块即为肌纤维炎表现。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治疗与观察认为,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臀肌挛缩的病因中苯甲醇所致臀肌挛缩的概率明显减少。但是肌肉注射仍是一种主导诱因,主要还是患者存在个体的特殊性瘢痕体质。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笔者发现臀肌挛缩症存在着地区性,好发某一个地区。但有的患者没有明确的肌肉注射史,患病肌群位于深层,所以,病因学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表现
步态异常,行走时呈外展外旋位,典型的“外八字”步态、“鸭步”步态,不能跷二郎腿,跑步时步幅较小,如同跳跃前进,坐姿时双膝分开,不能并拢。若检查者强行将两膝并拢,患者将向后倒。坐姿时双腿不能在膝上交叉,不能并膝下蹲。下蹲过程中出现“划圈征”,即在下蹲过程中,当髋关节屈曲时内收受限,髋关节外展、外旋后才能屈髋。此时,双膝向外划一弧形,然后再靠拢,才能完全蹲下。病变重者表现为“蛙腿征”,即在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位,双膝分开,不能并拢,如同蛙的姿势。部分患者只出现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走路时出现跛行。
预防
臀肌挛缩症的主要因素是臀部肌肉注射引起的。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尽量减少或避免臀部的肌肉注射,特别对于瘢痕体质的病人。臀部肌肉注射后,我们应采取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减少出血,软化软组织,以及及时的功能锻炼,如交叉步行走、并膝下蹲、跷二郎腿。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般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影响日常生活和行走步态,可不给予医学治疗干预,可采用保守康复治疗,软化瘢痕组织,恢复软组织弹性。
传统手术治疗 在手术方法上,传统上采用广泛的大切口完全臀肌松解术,现在多采用小切口挛缩带延长术和臀肌止点下移术。大切口完全臀肌松解术和小切口挛缩带延长术都存在臀肌再次挛缩的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为发生臀肌挛缩症的患者大多是特殊体质,臀肌受到外源性刺激后,极容易发生纤维化改变,发生挛缩。
微创手术治疗 髋关节镜微创治疗臀肌挛缩症是今后治疗的趋势,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仅能很好地松解挛缩的疤痕组织,还避免了手术切口遗留的疤痕,影响腿部美观。
术后的康复锻炼 术后的康复锻炼最为重要。术后第二天,患者开始做交叉步行走、并膝下蹲、跷二郎腿等功能锻炼;一周后,开始外展肌群肌力练习;两周后开始抗阻练习,小腿绑沙袋直腿抬高锻炼。在练习外展肌群肌力的同时,继续中立位屈髋活动的练习。康复锻炼是个痛苦但必须坚持的过程。
总之,对于臀肌挛缩症患者来说,正确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个人简介
唐洪涛 副主任医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关节三科主诊组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微创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3项,发表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文章1篇,在国家级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要从事髋关节创伤及疾病的临床工作,擅长人工全髋关节初次置换及翻修手术,骨盆及髋臼骨折、四肢创伤;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DH(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滑膜炎等疾病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