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停车位缺口已超100万,"智慧停车"春天何时到来?
本文来源:物联传媒
作者:短颈鹿先生
深圳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之一,很多市民表示,现在开车出门,"停车难"成了普遍问题之一。
据了解,目前深圳市机动车保有量353.2万,备案经营性停车场6400家,全市停车泊位250.8万,停车位缺口超过100万。停车泊位整体供需失衡情况突出,老旧小区、城中村缺乏配套停车设施,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出现,出行难、停车难成为困扰市民的"城市病"之一。
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官网截图
对此,为了方便有车一族的出行,深圳早早就落地了路边临时停车的"宜停车"项目。截止目前,全市路边临时车位总共合计达34259个(此数据根据深圳市道路交通管理事务中心各区停车位合计后所得),不断增长的临时停车位能否缓解深圳的停车问题?在国家"新基建"浪潮下,交通智慧化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停车产业的风口是否已经到来?
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下。
智慧停车,深圳在路上
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数量的发展不同步,令停车位供需严重失衡,这是深圳停车问题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很多大城市的通病之一。
"开车五分钟,停车半小时。"
这是许多有车一族的真实写照。假若碰上通勤高峰期,不仅会遇上堵车,停车时间也会相对应地延长,导致许多车主有车也不敢开,倾向于选择绿色出行。
据了解,30%的拥堵问题由停车难造成,日常48%的车辆须在车场排队,其中医院排队尤为严重。"深圳医院的门口,到医院看病的私家车,经常会排队等待进入医院的停车场,如果人多的话,等待时间通常要30-40分钟,也有不少代价泊车的工作人员,称其可以为车主代价等待泊车,同时收取一定的泊车费。",一位深圳的车友表示。
很明显,在深圳停车难的主要因素是车位不足,其次才是车位使用率低。
首先,针对于车位不足,我们注意到,"宜停车"这类"智慧路边停车管理解决方案"的出现,成为深圳治理"停车难"的曙光。
"宜停车"基于"前端物联网采集设备+PDA巡检+线上支付+车辆信息采集",实现"人"、"车"和"泊位"三位一体的智慧化管理,是面对城市道路内停车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
"宜停车"自打落地的那天,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超时停车需补缴双倍费用"、"路边停车只能事前付费"等非人性化停车规则一直饱受诟病,但好在后期经过不断完善,《深圳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办法》修订版在正式实施后,上述非人性化规则才得到修正。"宜停车"泊位不再将超时停放未补缴费用作为道路违停予以处罚,超时费用也无须按双倍补缴,还增加了"事先启动、事后缴费"的方式。
尽管如此,车主驾车进入"宜停车"泊位后,必须在10分钟内启动程序自主填写信息和购买停车时段, 否则手持PDA的管理人员就会收到地感发出的位置信息赶往现场,开具罚单。这一点在许多人看来,觉得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倘若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网络卡顿或手机没电等特殊情况,并未在10分钟内完成操作,罚单可能就产生了。
"路边临时停车收费规则提示不明显,很多对此规则不了解的车主往往会超时操作,甚至不知道怎么操作,导致收到罚单。",有车友表示,明确提示车主路边临时停车的收费规则这很有必要。
因此,尽管"宜停车"给车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仍然有进一步数字化的可能性。就如借助如今的图像分析技术+电子车牌对车进行实时在线的身份识别,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收费,大大降低人为干预因素,让路边临时停车更为方便。
其次,除了"宜停车",立体车库这类新型解决方案也被大力提倡用于解决车位不足的问题。据了解,目前深圳市也在大力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立体车库,每个车位补贴的费用8000-50000元不等的额度。而根据一家深圳智慧停车公司表示,2020年,智慧停车的需求明显增加,企业订单大增,上半年的增长已经达到了50%,而下半年增长或可达到100%。
然而,在车位使用率低方面,我们注意到深圳为破解城市"停车难"问题,已于8 月 21 日上线深圳共享停车服务平台。该平台已具备共享停车资源信息在线发布、在线查询、在线预约、在线导航、在线支付等功能,帮助市民实现错峰共享停车。
目前,深圳共享停车服务平台在罗湖区的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成功接入 5 家停车场、43 个商业楼宇、5 个工业园区、5 家医院、2 所学校与近 200 个物业小区,可以为周边居民提供 950 个错峰共享车位。
据悉,深圳交警将会继续整合商场超市楼宇与周边住宅小区的停车位资源,充分利用商、居停车时空错峰的潮汐特性,开放商业停车场闲时车位资源,将商业停车场停车位共享给周边居民使用,方便周边老旧小区错峰停车。这不仅能增加商业停车场的经济收益,也能形成商居共享共赢局面。
从深圳看全国,春天已来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深圳市一直采用汽车限牌措施来控制乘用车数量,通过增加临时停车位、增设立体车库、开发智慧共享停车平台服务等措施来满足缺口,但是深圳汽车保有量仍然持续增加,缺口仍然巨大,远远超过100万。
放眼全国,停车位需求缺口正在日益扩大。
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7亿辆。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30个城市超200万辆。而2020年全国停车位数量将达到1.19亿个,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的比例仅为1:0.44,配比严重不足,尤其是在大城市。
有需求,就有市场。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8月,停车领域相关企业有73万余家,其中智慧停车相关企业近10万家,在业/存续的企业近9万家。在过去5年中,智慧停车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6万余家。
当下,一线城市已经开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手对交通及停车场进行综合性改造,智慧停车产业价值正在被无限放大。
据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运用"智慧停车"技术可使交通拥堵减少30%,无效交通流减少12%至15%,寻找车位时间缩短6分钟至14分钟,是各大城市缓解停车难问题的努力方向。
而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无障碍通行、无人值守、无感支付等服务场景的大众接受度在快速提升,智慧停车无人值守的概念已在业内成为"香饽饽"。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国内智慧停车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平均增速,到2025年行业产值有望接近400亿元人民币。
智慧停车的春天,或许正悄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