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64:茵陈蒿汤|黄疸、肝炎、肾病综合征、荨麻疹、皮肤瘙痒

本方为古代治疗黄疸病之阳黄与谷疸病的热重于湿型的常用方、专方。

其用药组成、剂量及煎服方法如下: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此方用药量特殊者为栀子,用了十四枚。

根据实际称重,十枚栀子约重10克,所以十四枚栀子大概重14克,按一两计算。

茵陈蒿汤推荐量(克):

原方原量:茵陈蒿90,栀子15,大黄30。

常规标准量:茵陈蒿18,栀子3,大黄6。

栀子

经方中医程医生说明:

1.出处与释名:

此方两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因为茵陈蒿用量最大,所以命名为茵陈蒿汤。

市面上有售成药“茵栀黄”者,即是取此方所用三药之名字来命名的。

2.方证:

在伤寒论中,有两条,出现在阳明病篇,为瘀热在里证以及热重于湿之阳黄证:

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第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在金匮要略中出现在黄疸病篇,为治疗谷疸之专方。原文为: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结合以上两条,我们重新定义此方之方证如下:

阳明病,脉迟,身目黄,便头汗出,小便不利而赤,或渴引水浆者,茵陈蒿汤主之。

3.药证:

茵陈与栀子二药都是治疗黄疸之要药,此方即是在此二药的基础上,再加入大黄而成。

茵、栀、黄三药都具有寒性、燥性、降性,所以,此方也是针对湿证、热证、升证而设立的方子。

黄疸病原则上属于热证。肝病原则上属于湿证。其常见症状如小便不利性于升证。

所以,从以上分析,本方正好是兼备以上三者病机之治疗方剂。

4.病症:

从方证与药证分析,此方主要用于黄疸之阳黄证:

阳黄,是指属于热证、实证的黄疸,黄疸色泽鲜明,并有口干、身热有汗、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

可见,黄疸伴见大黄证,便属于阳黄的范围。

中医——上腹微满,胸部、心脏部苦闷不快,胸有阻塞感,口渴、便秘、腹满、小便不利、头汗出、头眩、发黄等证。

西医——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流行性肝炎、血清肝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疾病。

5.人证:

没有特别之处,但要身体强壮,身黄无汗。

6.煎服方法:

一是注意黄疸病使用大黄,其目的不在通大便,而在泻热活血。所以,大黄的用量要比承气汤小。用于汤剂时,还可以使用酒制大黄。大黄经过酒炒以后,泻下作用有所减轻,而清热活血作用有所增强。

二是先煮茵陈蒿,其用义在于茵陈蒿体轻量多,先煮以利于药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0)

相关推荐

  • 经方: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 [原文] 茵陈蒿六两 栀子十四枚(擘) 大黄二两(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 ...

  • 第十届经方:茵陈蒿汤学习笔记

    伤寒论方 78.茵陈蒿汤 3味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擘),大黄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 ...

  •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黄疸专药:茵陈蒿. 体质状态: 1.(阳热状态):发热 口干 烦躁,舌红,脉数,大便干结.加栀子 大黄,成茵陈蒿汤. 2.(阴寒状态):加四逆汤或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或茵陈理中汤. ...

  • 胡希恕大柴胡合茵陈蒿汤医案

    [组成]柴胡24g,半夏12g,黄芩9g,白芍9g,枳实9g,大黄6g,栀子9g,茵陈蒿18g,生姜9g,大枣4枚. [加减法]若上证又见心中懊恼.发热者,上方再加豆豉18g:若大实满.小便不通者,加 ...

  • 『中药方剂』中药方剂之清热方剂类(4)茵陈蒿汤《伤寒论》

    (4)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方:茵陈蒿15栀子10大黄10 适应症:解胃肠实热要方.多用于黄疸初期,也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皮肤搔痒症,口腔炎,脚气,肾性浮肿,子宫出血症,植物神 ...

  • 经方应用之茵陈蒿汤医案

    导读 本方为湿热发黄口渴腹满之证治.阳明与太阴为表里,阳明主燥,太阴主湿.入里之热邪,有从阳明燥化,有从太阴化.热从燥化则大便干燥,小便数多,而发为阳明腑实之证:热从湿化,湿热相合,贝便少,头汗出,而 ...

  • 刘渡舟:谈治疗肝炎的经验—湿热类!

    今天  治疗肝炎的经验 2.湿热成毒 2.1湿热在肝 症状:口苦,胸闷,胁满或痛,饮食不振,恶闻荤腥,体疲无力,小便黄赤而短,脉弦细,舌苔白腻. 证候分析:肝有热则口苦.心烦:肝气郁则胁满,甚则作痛: ...

  • 岳美中治肝炎医案,前面用的茵陈蒿汤、栀子...

    岳美中治肝炎医案,前面用的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龙胆泻肝汤有一定疗效,但是胆红素仍高,黄疸不退,谷丙转氨酶高,后从通肝络.潜镇肝阳,黄疸渐退,转氨酶恢复正常.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 1.肝病用通络软坚 ...

  • 祖传偏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中药偏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组成:苦参60克,土茯苓50克, ...

  • 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 适应证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组成:苦参60克,土茯苓5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地肤子30克,时矾20克,五倍子20克,白鲜皮30克,花椒20克,薄荷20克,天仙藤30克,夜交藤30克 ...

  • 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中药偏方

     请点击上面 免费关注 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 ...

  • 朱仁康 活血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转载】

    朱仁康 活血祛风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发表者:赵东奇 110人已读 活血祛风汤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荆芥各9克,蝉蜕6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功效主治: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主治慢性 ...

  • 『荨麻疹』中药方--艾叶治荨麻疹 皮肤瘙痒

    艾叶治皮肤瘙痒:艾叶.千里光各30克,加水浓煎后温洗患处10~15分钟,每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艾叶.防风.荆芥穗各10克,煎水熏洗.(郭旭光) 艾叶治荨麻疹:生艾叶10克,白酒100克.共煎至50 ...

  • 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皮炎神经性皮炎 消风散是治疗皮肤病的有名方剂 消风散横扫各种皮肤病 活用消风散体悟中医组方之妙

    一.消风散是治疗皮肤病的有名方剂 消风散:石膏.知母.苍术.当归.生地黄.荆芥.防风.苦参.蝉衣.胡麻.牛蒡子各一钱(15g)甘草.木通各五分(10g)上药水煎,空腹服. 本方是治疗皮肤病的有名方剂. ...

  • 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神经性皮炎..乌蛇驱风汤..朱仁康

    15.乌蛇驱风汤 乌蛇9克,蝉蜕6克,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白芷.黄连各6克,黄芩.金银花.连翘各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搜风清热,败毒止痒.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 ...

  • 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活血祛风汤..朱仁康

    12.活血祛风汤 当归.赤芍.桃仁.红花.荆芥各9克,蝉蜕6克,白蒺藜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活血祛瘀,和营消风.主治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本方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

  • 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祛风胜湿汤..朱仁康

    9.祛风胜湿汤(风疹二号方) 荆芥.防风.羌活各9克,蝉蜕6克,茯苓皮9克,陈皮6克,银花9克,甘草6克. 学习和使用体会 功用祛风胜湿,佐以清热.主治丘疹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本方由<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