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帝王庙时,嘉靖突然指着一个牌位发飙:让他滚出去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教的国家,对于在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各种各样的方式祭奠,以示后人的怀念之情。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大明之后,就在南京修建了历代帝王庙,专门祭祀有德行的帝王和他们的贤臣名将。

朱元璋起自寒微,自己就缔造了伟业,眼光自然非常挑剔和毒辣,并不是随便哪个皇帝,都能入选他所修建的帝王庙。经过鸿儒的提名,再由他首肯,朱元璋这才答应16位帝王的牌位可以供奉。说是16位,其中还包括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这九位上古时代事迹模糊的大神,其实更多的只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已。

剩下的7位,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真正帝王标准。他们分别是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即便放在现在来看,这七人的功绩都是彪炳千古的。朱元璋以宁缺毋滥的态度,告诫子孙向历代明君学习,延续大明的辉煌。

朱元璋搞的这一套本来挺好的,但是明成祖朱棣却不感冒,根本没有去过几次。迁都北京之后,朱棣干脆没有再建历代帝王庙了,更不可能专门跑回南京祭祀。因为这也不是家庙,他不热衷,大臣们也挑不出毛病。

此后的明朝皇帝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没有在北京修建。直到嘉靖继位之后,他要效仿朱棣,仿南京格局再修建一座历代帝王庙。还是那16位贤君入选,工程进度也很快,在嘉靖十一年时就完工了。

当时,除了大臣姚涞提出废除元世祖的祭祀外,也没有别的杂音。姚涞的提法不算新鲜,这是新王朝对旧王朝的固有仇视心理。然而,此时明朝正处于“嘉靖中兴”时期,意气风发的皇帝告诉臣子:“胡元受命九世,世祖最贤”,而且以朱元璋的“祖制”驳回了这个请求。

嘉靖还亲自参加了第一次的祭祀,一切都很顺利。然而,时过境迁,到了嘉靖二十四年时,又一次祭拜历代帝王庙的过程中,嘉靖终于发飙了,他指着元世祖忽必烈的牌位大发脾气,命人立即搬走。这个转变,让人措手不及,却又是情理之中。

原来,嘉靖实在是一个天资聪颖的皇帝。他继位之后,很快就树立了权威,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民生的改革,制造了“嘉靖中兴”的好局面。所以,当时的嘉靖自信果决,胸怀宽广。然而,后来的嘉靖暴露了许多臭毛病。

他懒惰,近二十年不上朝,自以为掌控一切,却消极怠政。他推崇道教,到了迷信的程度,搞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他还自以为是,以为全天下就他最聪明,其实根本管不住大大小小的贪腐官员,更管不了已经茁壮成长的蒙古土默特部。

当时,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已经崛起,对大明又是袭扰,又是要求通商。嘉靖小心眼,认定俺答汗对自己无礼,不愿意同意,俺答汗就与大明在边境多次发生冲突。由于明朝边疆防御废弛,败多胜少,吃了不少亏,嘉靖不反思自己的过失,反倒耍起小孩子的脾气。每次关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他都以夷狄斥之,而且将“夷狄”两字写得很小。

这样可笑而又无奈的方法,他却津津乐道,还以为占了大便宜。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自然也迁怒于忽必烈,这才有了祭祀时的失态。朝中大臣都是人精,见到皇帝如此震怒,礼科给事中陈棐马上请求“宜撤忽必烈及其臣木华黎等五人神主”。于是,不光北京,南京历代帝王庙里的忽必烈神像,也一并拆除。

其实,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举动。没有多久,俺答汗率军突破长城,杀到北京城下,这给一向傲慢自大的嘉靖打击很大。

相比之下,清朝皇帝的态度就比较圆滑。他们修建历代帝王庙更为中庸,康熙时就提出除去无道被杀和亡国之君外,都可以入选祭祀。乾隆则更为系统地说明“中华统绪,绝不断线”,将中华近两百位帝王囊括其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