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向老和尚自报家门,和尚苦笑:我一点都不知道啊
在中国历史上,诗歌文化经历了几次高峰时代。第一次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兴起,第二次是以曹氏父子为首的建安诗人掀起的,第三次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朝诗歌。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唐朝诗歌不仅影响深远,百花齐放,持续的时间还特别长。按理来说,一个文化达到顶峰后,就会迎来衰落,这是月盈则亏的自然规律。唐诗则不同,在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之后,又有李商隐、杜牧的崛起,让诗歌文化从唐初火到了唐末。
杜牧的才华在很早的时候就显露无余,他出身于名门,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十几岁时就向朝廷献计平虏,被采纳后大获成功。年仅23岁时,他就作出了《阿房宫赋》,一时之间洛阳纸贵。25岁时,他写出了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对藩镇割据的看法,天下闻名。到了26岁时,杜牧顺利考上进士,一路顺风顺水。
就在及第之后,杜牧与几个中榜的同年去终南山游玩。这几个人自然是意气风发,在文公寺里遇到了一个默默独坐的老和尚。杜牧看到这个和尚穿着褐色僧衣,不露表情。他觉得十分好奇,便上去主动攀谈。
杜牧自然与常人不同,谈吐得体,老和尚也觉得他非同凡响,两人非常投机。杜牧越说越起劲,干脆自报家门,说起了名字,还把刚刚中进士、登制科的情况说了一遍。然而,老和尚听到这里,却没有一点错愕惊叹的表现,反倒是笑着说:“这些我都不知道啊!”
要知道,当时的杜牧也就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满以为自己的才华纵横,天下尽知,就如同当今的顶尖大咖一样。老和尚的一句话,无异于一盆冷水浇在他的头上。半晌之后,他写下了这首《赠终南兰若僧》: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这首诗的前两句中,杜牧变相的夸赞了自己一番。第一句他写自家地址,是对名门出身的自鸣得意。“两枝仙桂一时芳”明显就是夸赞杜家人的人才出众。这“两枝仙桂”中的一枝无疑是杜牧自己,那么另一枝指的又是谁呢?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而且这只是年轻人的一次游玩,我们无从猜测当时是谁陪着杜牧。但是,有专家考证杜牧家族的情况,这里的另一枝仙桂应该是指与杜牧中进士时间接近的堂兄杜慥。
前面两句的画风,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杜牧尽情表现自己的家世,家族人才辈出,同辈更是才华横溢。这本来也是年轻人轻狂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对错之分,然而后两句的画面完全改变了。
杜牧的自鸣得意与老和尚的冷淡形成了鲜明对比,他满以为自己天下闻名,老和尚却告诉他不知姓名。这样一来,杜牧方才知道佛家之中“意味长”。
老和尚刚刚和杜牧交谈的时候是非常融洽的,但是杜牧报出姓名,他却不以为然。可见,这位僧人并非看人下饭,更不是趋炎附势之辈。他所欣赏的,只是杜牧的才华,并非杜牧的名气。对于佛门弟子而言,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根本不知道世间的动向,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年轻人。
杜牧肯定是在无趣之下,领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懂得了佛门,不再夸夸其谈。这件事应该给杜牧很大的启发,对他后来的仕途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本人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能够走上辉煌腾达的道路,但实际上他也当过多地刺史,虽然没能重现祖父的荣光,但比一般的落魄文人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