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意愿低是主动选择还是无奈必然?对未来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生育还是不生育看起来是一个家庭的问题,但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的问题和社会的问题。

最近,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表示,去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2000年来最低!总和生育率破警戒线,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生育意愿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2018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比2018年下降0.46个千分点。10.48‰的人口出生率已经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我国人口生育意愿低到底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一种无奈的必然结果?生育意愿降低对未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到底有何影响?

首先,人口生育意愿降低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无奈的必然结果?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生育政策确实有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生育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口大国似乎一直是一个难题。对于一个有着“多子多福”、强调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的大众来说,生育似乎并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并且曾经需要强有力的控制才能抑制人口的增长。从这一意义上讲,人口生育意愿低似乎不应该是一个主动的选择。

但如今却出现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这说明,我国目前出现的人口生育意愿低的现实和未来趋势,就应该是一个被动接受的结果。虽然说,2019年我国出生的孩子中二孩及以上比重达59.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但这也难以改变和逆转出生率整体下降的趋势和结果。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生育孩子了呢?当然是压力太大、成本太高、分散的精力太多,总之一句话:生孩子会承担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并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一是我国年轻人结婚年龄大幅度提高、晚育甚至不育的人员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2017年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63.1万对,比上年下降7.0%;比2008年的1098.3对减少了35.2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从1990年至2017年我国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推迟4岁多,从21.4岁提高到25.7岁,并有继续走高趋势;平均初育年龄也从23.4岁提高到了26.8岁。结婚的人意愿越来越弱,初婚年龄提高、初育年龄上升,都将导致出生率的下降。

二是生育意愿的下降,在于孩子的抚养成本和教育成本太高,从而导致人们不想生、不敢生。大家都知道养孩子花钱,但到底花多少钱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经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一般的家庭养活一个孩子到大学毕业至少需要100万,还不考虑孩子兴趣特长、课外补课、购买学区房、缴纳捐资助学款等等其它额外的费用。大家都知道,孩子的钱最好赚,因为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让父母乖乖地掏出自己都舍不得花的钱。一个孩子从小到大学100万,没有比较好的收入水平还真不敢生,更不要说是生二胎。

三是有人说房价过高是影响人们不愿意生二胎的重要原因,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一套住房如果没有自己的父母赞助,从自己工作开始要奋斗至少20年到30年,也就是说从22岁开始工作,也至少到42岁才将房贷还完,收入差一点的要52岁才将房贷还完。这中间如果再加上孩子培养的100万元,正常情况下也就快退休了。如果生了孩子还要考虑给孩子的购房给予一定的支持,即所谓的六个红包,这一生也就基本上度过了。还回首什么往事遗憾不遗憾呢?

因此,生育还是不生育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而是事关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但生育又是一个不能靠命令和行政强制的政策性因素,国家应该统筹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从而让大家愿意生、愿意养。

其次,我国生育意愿降低将加速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步伐,从而对我国社会保障、养老形成非常大的社会压力

生育和养老是一种特别有趣的悖论:养老成本高、医疗成本高让很多人面对生育而望而却步;而孩子越出生越少,则进一步加大养老成本和加剧养老的难题,从而引发家庭养老责任和社会养老责任的难题。

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这已经是一个必然的现实。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不仅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有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5个人中有一位老人,中国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中国的老年人数量达到4.87亿,其中80岁以上老人高速增长预计达9700万人。

更严峻的是,国家统计局数据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60年前后达到最高峰,占总人口近33%左右,形成重度老龄化高原期。而生育意愿的下降、出生率的降低,会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的到来和严重的程度。

养老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国家更是如此。古人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养老既是家庭责任,更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生育率下降和出生意愿下降,最直接的后果则是劳动力占比的下降,也就是说劳动供养人口越来越多,缴纳养老金的人数与支取养老金的人数形成倒挂,从而加大养老金的压力;从“人”(劳动力)的角度看,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在职劳动力会形成短缺。前者通俗地讲,缴纳的养老金不够用了,毕竟养老金是通过滚动缴纳实现支付的;后者通俗地讲,没有人干活了。因此,这就是生育意愿下降的严重后果。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老了之后,能够真正的安享晚年,前提是无需为生活开支烦恼,能够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目标。但生育意愿降低以后的老龄化社会,则可能造成老无所依的后果。

生育意愿下降会导致劳动力缺乏,进而导致社会缺乏活力。生育意愿下降、出生率大幅度降低带来的老龄化加快,将导致社会新就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在导致劳动力成本提升的同时,将弱化整个社会的生机和活力。比如我国现在生机勃勃的快递行业和电商行业,是依靠大量的快递小哥支撑的,但如果出生率下降导致劳动力缺乏,快递行业和电商行业将受到劳动力缺乏的制约,从而大大降低人们生活的便利性。

出生率下降更会带来老年人的就医和养老陪护的更大难题。一方老龄化导致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养老陪护人员和陪护服务,而社会劳动力的缺乏一方面将导致社会可提供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则导致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都难以提供老年人的养老陪护服务。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这就是出生率下降以后带来的必然结果,从而加剧本来就已经存在的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

其三,我国生育率降低后老龄化加剧,会降低整个社会的活力并可能引发社会资产的价格下降,从而引发更严重的经济萎缩

出生率的下降会降低和弱化我国的市场需求动能,从而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我国近20年的高速增长,除了传统的大基建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以外,出口和消费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我国庞大、特别是生命力的消费市场和消费能力,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动源,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消费市场需要已经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足够的动能,从而源源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同比增长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8%,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连续6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如果出生率下降,那么,就会大大降低我国的消费市场需求,从而减弱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支持动能,不断弱化我国的经济增长能力。

出生率的下降还会大幅度地降低我国的资产价格,从而导致我国的社会财富大大缩水和减少。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金融财富总量达到36.2万亿美元,在全球金融财富比重为16.2%;大宗商品投资在财富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大宗商品品种多,交易策略灵活丰富。根据央行的统计调查数据,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家庭资产以实物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96.0%;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住房资产,财富的体现方式都是市场价格,如果出生率降低,对房产和金融资产的需求必然会下降,从而会大大降低社会资产的价格,从而导致社会财富的大大缩水。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认为未来房产价格是白菜价的重要逻辑基础。

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实施综合的提升生育意愿的政策和战略,不仅仅关系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更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的大事,无论是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和财富未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麒鉴)图片来自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