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节点,重新认识和定义企业家精神
作者:尚艳玲 《洞察》杂志主编 华夏基石合伙人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凡不能定义的,就不能衡量,也就无法在批判中发展。企业家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企业家?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是什么样,企业家精神又如何与时代、与企业交互交融?
2017年10月28日,第五届华夏基石十月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是:“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企业战略成长”。站在时代节点,再论企业家、企业家精神与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优秀企业家的五大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企业人才分会会长彭剑锋
企业家精神究竟是什么?中共中央、国务院于9月25日印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提出,“必须要弘扬持续艰苦奋斗的精神,必须要弘扬专注产品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必须要弘扬企业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对此表示赞同并进行了解读。
同时,他用生动的语言概括了优秀企业家的五大特征是: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奋斗不止、组织理性。
彭剑锋教授如此解析这五大特征:“爱才如命。企业家要有英雄主义情怀,尊重知识与人才、爱惜人才、洞悉人才,优秀的企业家都是有超强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的影响力,很多企业家在创业的时候一无所有,他靠什么凝聚人才?靠远大的目标追求、超强的人格魅力,靠的是真正尊重人才,发自内心拥抱人才、寻找人才,这是作为优秀企业家首要的品质。
挥金如土。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敢赌未来,舍得砸钱分钱,真正能够舍得为长期战略做投入,真正为技术管理品牌舍得砸钱进去,给人才舍得分钱。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如何从过去追求规模成长转为有效规模成长,从过去关注硬实力到真正关注对人才、技术、品牌软实力的投入。
‘杀人如麻’。真正优秀的企业家都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的。企业就是贯彻能力动态导向,通过动态淘汰机制使得奋斗者、价值创造者能够脱颖而出,通过机制设置去发展人、淘汰人,使组织有危机感、紧张感,能够把外部市场竞争压力传到企业内部。
奋斗不止。优秀的企业家都是精力充沛、使命驱动,他不是单一的为了财富,他真正是有英雄主义情怀,真正优秀的企业家都是能够向一切优秀人才学习,善于与高手过招,能够拥抱变化,真正优秀企业家最重要的品质是自我批判、自我超越。一方面企业家要引领企业确立战略自信、文化自信、人才自信,另一方面必须要通过自我批判、自我变革、自我超越,否则就会从自信走向自我、自大,最后走向自狂,自取灭亡。
组织理性。真正优秀伟大的企业家除了有感性,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之外,同时他们也是非常尊重组织的理性,使命感召、文化引领、善于授权,能够用比自己更能干的人。优秀的企业从来不是靠一个人的成功,而是靠团队的成功,但一个企业家能不能打造一个成功的团队,就要看他是否具有组织理性,是否能够尊重制度、尊重机制、尊重群体智慧。企业家要引领企业走向持续发展核心就是建机制、制度,构建组织管理的系统平台,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在中国还要守法经营、底线经营,这是最根本的。”
伟大企业家的特质:自我批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华为资深管理顾问吴春波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华为资深管理顾问吴春波,对彭剑锋教授的“优秀企业家的五点特征”提出了一个“小建议”。他建议彭教授把第五点即“组织理性”,改为“从善如流”,因为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能听得进去评批意见的,不仅能听得进批评意见,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是能真正能持续进行自我批判的人。
吴春波教授认为,一个组织的自信基于自我批判能力。一个人或一个组织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也需要持续的自我修炼,“而自我修炼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是学习能力和自我批判能力,如果从逻辑关系上讲,可能学习能力应该列在自我批判能力之后。”
吴春波教授以“组织的自信基于自我批判能力——华为自我批判体系解析”为题,解读了任正非的自我批判精神和华为的自我批判文化。他说:“自我批判是华为这家公司的内在基因和特质,作为基因和特质,它支撑和伴随这家企业从成立到如今的30年历程。自我批判是华为由小到大,超越竞争对手内在驱动力之一。华为今年成立30周年,我总结了四句话:(华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中探索,在自我批判中进步,在自我优化中成长,在顶层设计中卓越。
“企业家精神是干出来的”
著名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孙健敏
著名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孙健敏通过对“企业家”一词的追根溯源,让我们看到, “企业家精神是干出来的” 。企业家精神在于践行。理念层面的东西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是一样,为什么有人能成为企业家,而有人不能?有一类人,他们收益不确定,奋斗一生,超常付出,变革创新,持续创造价值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就是企业家。
吴春波教授表达了对刚刚辞世的成万向集团创始人、著名企业家鲁冠球的崇敬与推崇。他认为,鲁冠球和任正非两位称得上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代表人物。“我很欣赏鲁冠球的一句话‘境界和思想可以超越,精神可以升华,但是力量不可超越’。力量是身体力行练出来的,是需要通过不懈努力积蓄的……还有任正非,当我看到在网上疯转的任正非自己在机场外排队打车的照片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因为我心目中的任老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胸怀全球,放眼世界、、雄才大略,他演讲时会让你热血沸腾、荡气回肠,但是他做事又会事无巨细,润物细无声,这两个极端把握的度非常到位”。
回归价值的本源持续创造价值
“批判性思维,就是对现存的一些似乎是已经成为定论、流行的观点要问一个“为什么”,当你接受它,特别你在应用它的时候一定要问“为什么”。杨卫伟教授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华为蓝血十杰之一黄卫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领衔专家,华为首席管理科学家、华为蓝血十杰之一黄卫伟,以学者的严谨和批判性思维,提示出现实的几个令人思考的现象,如“没有利润、现金流严重失衡的初创公司为何却成了‘独角兽’,成为VC和PE追捧和多轮融资的对象?初创企业的生存法则正在被改写,新公司是创造利润和现金流重要,还是创造价值重要?当估值演变成博弈,价值是被理性地估算出来的还是被赌出来的?如果没有投机就没有股市,那资本市场还总是对的吗?”
他认为,这些现实问题反映出一个严峻的命题:“互联网、充裕的资本和资本市场,正在扭曲初创企业的价值,放大了人性的贪婪,颠覆传统的创业法则。”
黄卫伟教授用事理和数据解析了免费模式是如何扭曲价值的,充裕的资本和资本市场又是如何扭曲价值的,呼吁企业家回归价值的本源,持续为顾客、为社会创造真正的价值。
如何回归价值的本源?黄教授结合企业经营的基本法则提出,强调长期现金流仍然是股东价值方法的本质;可持续增长靠的是厚积薄发;质量是增长的基础,诚信是品质的实质;专注是成长之本,多元化是成长之殇;钱可载舟,也可覆舟;回归价值的本源可才能创造出可持续的增长。最重要的是,“企业不要穿上红舞鞋”。杨教授用“红舞鞋”的故事告诫企业家:越是在社会喧闹、诱惑增多、不确定性增大时,越要坚守使命和信仰,坚守企业经营的基本法则,拒绝诱惑,拒绝表面和短期的繁荣,脚踏实地谋发展。
“三位一体”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同样来自人民大学的杨杜教授在多年研究企业成长的逻辑,企业家成功之道的基础上提出来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心得:中国企业家有独特的企业家精神内涵,即所谓“三位一体的企业家精神”。
杨杜教授认为,中国几十年来发展得非常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一些和国外的企业家不一样的东西,即中国传统精神、革命信仰精神和现代市场精神“三位一体”的融合。中国企业家精神中的“中国传统”的表现为“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革命信仰”表现为“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现代市场”表现为“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
“三位一体的企业家精神”虽然在国企企业家身上表现得更为鲜明,但在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如鲁冠球、任正非、柳传志等企业家身上也很突出。杨杜教授认为,“三位一体”企业家的精神的融合、兼容构成了中国优秀企业家的基本特质,也是中国企业家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鲜明特质。
弘扬企业家精神需要氛围、环境和机制。
著名管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华为高级顾问,华夏基石领衔专家杨杜
围绕着新时代如何重新认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如何引领企业战略成长,其他几位演讲者回答了企业家关心的几个现实问题,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吴晓求分析了中国金融的变革与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华夏基石领衔专家施炜的主题是《如何构建管理体系大厦——教你当管理架构师》。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著名企业战略专家,华夏基石领衔专家施炜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证券研究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吴晓求
苏宁云商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
和以往相比,今年华夏基石十月管理论坛最大亮点是,苏宁云商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为参会者带来了《跨越不连续性——苏宁转型之路》的分享。孙总从企业家的视角和苏宁的转型实践讲述了什么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如何战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