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市场观、公司观与方法论(一)
一、经典物理世界观与量子物理世界观
经典物理世界观:所有要素+正确的分析方法+足够的处理能力=确定的结论
量子物理世界观:所有要素+正确的分析方法+足够的处理能力=不确定的结论
不确定的结论以波函数表示,其有诸多可能值和对应的概率,也会有一个期望值
不确定的结论被观察后变为确定的结论,确定的结论只是不确定的结论里面实际发生的那个可能值,不能以观察之后的确定结论去反驳发生之前的不确定结论,不确定结论实际怎样需要大样本实验,从统计上寻找
未来决定现在与过去,而非过去现在决定未来
二、对应的市场观
所有要素+正确的分析方法+足够的处理能力=不确定的市场
不确定市场以概率函数表示,实际观察到的市场是概率函数里面的可能值之一
特定要素对应特定的不确定市场,要素是动态的,每时每刻的条件都在变化,或大或小
对一个公司没有完全或者足够的了解就不要买入,是正确的废话:前提条件根本不存在,所有被判定为对公司有足够了解都是判定者的自以为事:没人能有所有要素,没人能有100%正确的分析方法,没人有对所有要素分析需要的足够处理能力,而结果也是概率的
没人一定对,市场没有对错,市场是结果(可能值的一种,不是全部)
股价在观察之前不确定,观察之后确定;不能以观察之后的确定结论去反驳观察之前的不确定结论
足够长、足够多的市场表现可以让结果尽可能靠近事实,但也不是事实(事实指不确定市场的真实概率函数)
动态要素+事实不可知+不确定市场,认清三者的基础上,路还得走:
(1)投资价值
投资价值由内在价值、内在价值变化、成本、价格四者决定
内在价值不确定,但可用期望值表示,期望值未知但可测量计算,测量计算值与真实期望值存在误差甚至错误,误差可通过更先进的仪器、更好的方法论、更多的样本减小
测量计算期望值的关键在于核心要素
价格与时间点对应,过去的价格与现价确定并已知,未来价格不确定并动态:短期的未来价格难以准确琢磨(真实概率函数未知+波动),长期的未来价格会围绕期望值波动(期望值也是动态的)
内在价值变化不确定与动态,从某一个时间点到某一个时间点的内在价值变化也可用期望值表示,测量计算期望值的关键在于核心规律
成本不确定与动态,受机会成本、杠杆率、时间、交易频次影响,机会成本可用期望值表示,杠杆率越大、时间越长、交易频次越高,成本越高
某一时间点的观察价格受内在价值波动、内在价值变化波动和价格波动三者影响,所以其与期望值的偏离可能会很大
(2)影响内在价值与其成长的因素
因素=要素+发展规律,要素决定内在价值期望值,发展规律决定内在价值成长期望值
影响公司内在价值与内在价值成长的因素有很多,可分为四类十六种:
四类:
1、主要、次要
主要指影响其价值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包括对全体业务发展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以及对核心业务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次要指影响其价值和发展的非核心因素(包括对全体业务发展有非重大影响以及对非核心业务发展有重大或非重大影响的因素)
特定阶段有固定的主要与次要,且可有多个;主要、次要是动态的,不同时期会变化;同一因素,也可在主要、次要之间变化
注:
1、量化来讲,独立业务价值占公司总价值的一成及以上则可判定为核心业务
2、内在、外在
内在指公司可影响甚至决定的,如组织文化、战略与战术选择、行业特点
外在指公司很难决定甚至影响的,但又能影响公司经营的,如宏观经济政治、行业变革
内外在因素的分类比较固定,同一时期,可有多个;不同行业与公司,内外在因素的侧重不一样;不同时期,内外在因素的侧重也不一样
3、长期、短期
长期指以年为单位的时间跨度里有影响,并会随时间的增长影响越来越大
短期指以日或月为单位的时间跨度里有影响,并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小
同一时期,有确定的长期与短期,且可有多个;不同时期,长短期因素会有所变化;某因素在特定时期是长期还是短期是确定的,但不同时期可转变
4、正面、负面
正面指对内在价值与其成长,好的方面,收益的来源;负面指对内在价值与其成长,坏的方面,风险的来源
同一阶段,正面负面会同时存在;不同阶段,正面负面会有所不同;同一因素可在正方面之间转化
注:另有已知、未知维度,可通过时间变化反应出来,不需单独列。
十六种:
(1)长期的正面的主要的内在因素——第一内核——现阶段第一重视
(2)长期的正面的主要的外在因素——第二内核——现阶段第二重视
(3)长期的正面的次要的内在因素——第一次核——现阶段可忽略,长期高度重视
(4)长期的正面的次要的外在因素——第二次核——现阶段可忽略,长期高度重视
(5)短期的正面的主要的内在因素——第一外围——现阶段加分项,长期可忽略
(6)短期的正面的主要的外在因素——第二外围——现阶段加分项,长期可忽略
(7)短期的正面的次要的内在因素——皮毛——可以忽略
(8)短期的正面的次要的外在因素——皮毛——可以忽略
(9)短期的负面的次要的内在因素——皮毛——可以忽略
(10)短期的负面的次要的外在因素——皮毛——可以忽略
(11)短期的负面的主要的内在因素——第一外围——现阶段减分项,长期可忽略
(12)短期的负面的主要的外在因素——第二外围——现阶段减分项,长期可忽略
(13)长期的负面的次要的内在因素——第一次核——现阶段可忽略,长期高度重视
(14)长期的负面的次要的外在因素——第二次核——现阶段可忽略,长期高度重视
(15)长期的负面的主要的内在因素——第一内核——现阶段第一重视
(16)长期的负面的主要的外在因素——第二内核——现阶段第二重视
注:另附因素分析表格
研究有二点需要注意:
1、研究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交易
2、研究效果有边际效益,找准长期核心因素与该阶段的核心因素研究,到一个高度后不需再花时间
只做长期持有的基本面研究,重点关注(1)(2)(15)(16),适当关注(3)(4)(13)(14);在研究基本面的基础上关心市场,重点关注(1)(2)(5)(6)(11)(12)(15)(16),适当关注(3)(4)(13)(14)
(3)财富增长
财富增长来源于二个方面:
1、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期望值波动
支付的是价格,得到的是价值,如果在价格在内在价值期望值之下并较远时买入,当波动到内在价值期望值附近甚至之上卖出,财富便增长
2、内在价值期望值增长
从短期看,财富来源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期望值的波动;长期看,实际上价值真正的来源还是公司价值的增长,长期投资人投资公司得到的回报,会无限地接近于这个公司本身的资本回报率(李录)
投资:短期,人性的东西是有用的;长期,关键是对未来预测的本领
注:买卖的时候才需关注1,不买卖毫无意义;长期持有只需关注内在价值期望值增长
(4)预测未来的四个跨度
过去与现在确定,未来不确定有无数可能;未来决定现在与过去,而非过去与现在决定未来
;未来不是预测出来的,是行动出来的
预测未来的四个时间跨度:
1、超长期——十年以上
2、长期——三年-十年
3、中期——一年-三年
4、短期——一年之内
超长期跨度的未来,是人类或国家群体智慧与劳动的结晶,大家相信什么,往那走,就有什么样的超长期未来
长期跨度的未来,在1的基础上卓越的公司可判断大致的发展趋势,引领着优秀与普通的公司往该方向不断地走,从而走出来
中期跨度的未来,在2的基础上,发展趋势判断会更为准确,可大致判断趋势对哪些公司有利些,对哪些公司不利些
短期跨度的未来,根据过去与现在,在3的基础上,不断跟踪实际发展情况,大致判断公司与产品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长期选行业、中期选公司、短期定价格
三、重要思维
(1)理性判断
对于投资者而言,理性是最重要的——芒格
理性即求真,怎么判断是求真,而非自以为是,依据下面四个判断:
1、符合逻辑
2、大数据(大样本)
3、现实观察(小样本)
4、个人体验
注:以上有先后顺序,1>2>3>4
一个观点或结论如不符合逻辑肯定是错的,该逻辑不是指你的逻辑,也不是指大众的逻辑,而是真实的逻辑,它需要永远去追求,我们只能不断学习调整去接近它,但是无法自洽的逻辑是错的:尊重事实、尊重数据、尊重逻辑,让研究与理论符合它们,而不是反过来
样本越多,统计与分析方法越好,结果越准确;全样本全数据统计结果最好,但绝大多数时只能得到一部分样本与数据,意味着去总结归纳很有可能会有误差甚至错误,得谨慎;就算是全样本全数据统计结果,因统计与分析方法的问题,仍然很有可能有误差甚至错误,得谨慎
现实观察限于时间与空间,注定小样本,有借鉴意义,但没决定意义;一些关键点如关键场合与人物的现实观察对决定意义有一定帮助
个人体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于决定什么是对的几乎没有意义,但对于决定什么是错的很有意义,可用来寻找1、2、3的问题与风险
(2)思维实验
人类能观察与收集到的,往往只是全局的一部分,有时甚至完全观察不到,此时思维实验会很重要——建立思维实验去推衍观察与收集不到的,从而得出重要结论,在1、2、3、4里面都能用到
思维实验的建立有二个核心:
1、理想模型
2、控制变量
理性模型忽次考主,抓住核心问题;历史无法重来,理想模型可做假设,帮助检验逻辑
控制变量帮助找出核心问题背后的核心规律;控制变量对归因分析极其重要,归因分析是总结规律的基础
(3)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与数据(思维实验)——分析与总结规律(分享与交流)——用规律去预测未来——用未来来调整规律——循环
如果想不通,解释不了,说明还有问题,得想清楚再应用,不能模糊(可试错)
没有终点,没有真理,只有阶段性近似的结果
注:
1、以公司业绩为例,即使是上市公司在季中也不能准确预测该季的业绩,而是区间,即使是区间,也会发生实际不在区间之内的情况
(4)定性、定量
定性、定量一体多面,相辅相成,没有谁对谁错,谁大于谁
在定量基础上进行定性会更准确,在更准确的定性基础上再进行定量是更准确的结论(准确的结论非确定的结论,更准确的结论非完全准确的结论)
不以定量为基础的定性分析为模糊的定性分析,以定量为基础的定性分析为准确的定性分析
模糊的定性分析:
1、优点——当分析的事物处于同一个周期中,不定量的定性分析就能得出大致正确的结论,需要花的时间精力远小于定量的定性分析
此时很容易认为定性大于定量,定的性是真理(错误的假设)
2、缺点——当外界条件变化,模糊的定性一开始难察觉(天才靠直觉可以),如认为掌握真理,会认为此时是机会,实际很可能是大陷阱
互联网十年左右大周期,五年左右小周期,跨越一二个周期可靠运气,更多呢?
好在现在互联网信息交流方便,敢于改变认知代价不会特别大
拒绝模糊,追求准确;动态认知,不追求100%的确定
(5)跨学科思维
很多事情都是一体多面,如产品的好坏会反应在数据(指标)上,市场情绪也会反应在数据(指标)上,通过做产品分析与理解数据都可能看懂,现在产品流行A\B测试是类似思维
没法保证得出的结论一定是真相(也有可能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跨学科多个角度去理解,如结论相同可相互印证,提高确定性;结论不同可让人在某些极端情况保持清醒;某角度看不清楚的事情换角度可能就能看清楚
(6)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思维(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有时被称为第一原则推理,是用来解决复杂问题和产生原创解决方案的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假设,不能进一步推导。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把第一性原理定义为“事物已知的第一个基础,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从理论上讲,第一性原理思考要求你深入挖掘,直到只剩下一个事实的基本真理。法国哲学家兼科学家笛卡尔用现在称为笛卡尔怀疑论(Cartesian Doubt)的方法接受了这种理念,在笛卡尔怀疑论,他将“有系统地怀疑可能怀疑的一切,直到留下所看到的纯粹无可置疑的真理”
忽略表象与次要,抓住事物核心与其发展的本质,从本质上去推导后续发展或找出解决方法
如互联网行业终局净利润率分析,决定净利润率的有三个方面:成本、定价、流程效率(周转与杠杆能让总净利润增加,不能提高净利润率)
对于互联网大众行业来讲,从定价找利润是不明智的(因为线上信息更透明,且没有地理位置锁定,除网络效应极强的行业用户迁移成本有所降低),假设流程效率接近极致,则想提高净利润率只能从成本入手,成本取决于规模效应,规模效应取决于成本结构与规模上限,由此可以判断行业终局净利润率
(7)动态认知
新事物出现,想颠覆旧事物成为王者会经历三个过程:
1、创造增量
2、抢夺存量
3、颠覆存量
在创造增量过程,旧事物会中速甚至高速增长
在抢夺存量过程,旧事物会低速增长,然后慢慢停止增长
最后颠覆存量过程,旧事物才会进入衰减
并非一个新事物出现,旧事物就一定会被颠覆,旧事物可通过向新事物学习,变革自己来阻止新事物的颠覆;越早学习与变革自己,被颠覆的概率越小,在第一过程与第二过程的前半段,旧事物都会有较大机会阻止新事物颠覆,一旦进入第二过程的后半段,就难。
(8)复利
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时间的朋友,复利有三个维度:
1、安全区
2、正增长
3、可持续
安全区,即护城河,安全区是应对变革穿越周期的关键之一,也是波动幅度的保障之一;长期的安全区,只有内在的管理能力(组织与企业文化是一部分)和外在的国家与全球大势;短中期,安全区的来源很多,不同行业安全区模型可能完全不同,安全区给企业在犯错时或周期变革时缓冲机会
可持续的正增长,需要三个条件:
1、足够大的稳量或增量市场
2、该市场需要的长期竞争力
3、跨领域扩张能力
(9)竞争壁垒
竞争壁垒,也叫护城河,广义上来讲可分为三种:
1、护城河式
指竞争对手想接近时却接近不了的壁垒
2、安全区式
指竞争对手想接近时可接近,但需要长时间缓冲
3、绞肉机式
指竞争对手想接近,随时可接近,但需付出极大代价,导致不敢接近或接近后也造不成什么大威胁
O2O的壁垒不是护城河式,是安全区式+绞肉机式的战争模型
(10)难度曲线
公司内在价值能不能进一步成长,与之前长多少倍及现在多大没什么关系,只取决于市场够不够大、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开拓新市场
树并非不可能长到天上去,但难度比长在地上的难度高很多:
1、规模越大,同样增长需要的绝对量越大
2、市场份额越大,超额增长越难,增长会越趋近于市场增长
3、有足够长跑道的市场有限,需要与其余优秀者甚至卓越者竞争
4、还小的时候,可通过学习和跟随别人获得增长;成为王者时,必须自己去突破
(想办法让市场维持甚至加速增长或开辟新市场)
(11)突破与增长
增长非线性,而是波浪式,能不能冲到下一高点取决于有没足够动力,动力可来源于二方面:
1、同行业人群突破
2、跨行业突破
每一个产品都有受众人群,除满足极少数需求的产品是全民通用并由于网络效应强很容易形成单一产品垄断局面,多数产品要么是只满足部分的人需求,要么是和其余产品一起去分全民需求(网络效应与规模效应不够强)。对于后者,其推出来并成功推广后,把对应并能触达的人群大部分覆盖后,用户增长就会遇到瓶颈,能不能把产品突破到更广的人群就要看能不能做到二件事:
1、产品功能形态升级,扩大自己的用户群体
2、渠道升级,增强自己的触达能力,如用户上升、下沉、全球化等
人群突破做得再好也有上限,某业务的需求人群有天花板,当总人群到天花板后,再想中高速增长,就得看行业突破:能不能发展出来一个新业务,它来提供增长动力。做不到,最好的情况是之后保持稳量增长,最差是缩量。
阶段性成功后遇增长瓶颈,能做到同行业人群突破的已是相当优秀的公司,完成用户突破后再遇到增长瓶颈后能保持稳量增长的是极其优秀的公司,做到跨行业突破的是卓越的公司。
(12)人群过滤理论
现在中国有11亿左右台活跃移动设备,8亿左右网民(自然人,一个人可有多台设备,后文把11亿台设备当成用户)。
对于某一类产品来说,11亿用户可以归为三类:
1、高频使用的核心用户
2、偶尔用、可用你产品也可用其余产品的外围用户
3、不属于你产品的用户
事先很难知道11亿用户中那些是1,2,3(如有方法知道,则可做定性推送,营销效率极大地增加),须把11亿用户全部拉来产品处过滤一遍,过滤掉3,留下是1、2,特别是1
越快越好,烧钱营销、洗脑广告甚至一些流氓手段都可用
一旦过滤完成,把1、2找出来,因为用户迁移成本远大于拉新成本,竞争对手就没机会了;只完成一部分,别人复制你的形式去你还没有覆盖到的人群推广,有机会超过甚至干掉你(美团外卖超饿了么,OV超小米;腾讯抄袭产品做死原产品)
完成后除非领先者连续犯大错,只有等下个大变革时采用差异化手段才有机会
(11)与(12)结合:产品决定天花板,组织能力决定到天花板的速度;当产品远没有到天花板需要强组织来快速推进,但做一个新产品或原产品到天花板想突破需要产品功能升级(需产品力创新)。
作者:逸修1
链接:https://xueqiu.com/1936609590/111603014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