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相燕》
与其说“子之相燕”还不如说“子之窃燕”呢!“子之窃燕”的故事在《史记》和《韩非子》里都有着详细的记载。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子之窃燕”事件是整个燕国从内乱到衰亡的开始……
史籍所载“子之窃燕”的大致故事是这样的:话说子之是燕国的国相,相权大于君权,故而导致子之独揽朝纲,独断专行,并早已养成了窃取燕国君权,取而代之的图谋。怎么操作的呢?史载有次齐国使臣苏代出使燕国,子之在燕王未召见苏代之前提前秘密会见了苏代,并叮嘱苏代见燕王后,要在燕王面前大谈齐桓公重用管仲而成就霸业的事。当然子之这样交代苏代是有目的的,目的就是要让燕王像当年齐桓公重用管仲那样地重用他,并把国家的内政与外交大权都通通地交给他;明面上看,燕王这样做或许可以像齐桓公那样地称霸,但实际上,这只是子之为了进一步独揽大权的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更为甚者,就在苏代临走之前,子之又提前密见了苏代,而且这次竟然要求苏代在与燕王辞行,建议燕王效仿上古尧舜禅让的做法,将燕国君位禅让于子之!这样一方面,燕王将国家内政外交等一大堆琐事通通交给子之一人去打理,自己只舒舒服服地只做一个甩手掌柜的就行;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此举还能成就燕王德比尧舜的美名呢!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苏代受子之之命的这番“建议”,燕王竟然接受了,并在苏代回到齐国不久便就将燕王的王位让给了子之。岂不知这位子之是位比原来燕王更加昏庸无能的昏君,不几年功夫,燕国大乱,齐国趁机攻燕,燕国几近灭亡……
究其实,“子之窃燕”事件所反应的,还是古代“相权”与“君权”矛盾冲突的一种体现而已。不过在专制体制下,这种矛盾注定是避免不了;或者说,在专制体制下,这种“相权”与“君权”间的矛盾,无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