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上海弄堂里的市井影像 普通百姓的人海浮沉
如果说十里洋场是上海的名片,那么藏身于外滩背后的弄堂就是上海的灵魂。
在19世纪开始,上海开始出现大片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洋形式建造起来的联排建筑,被人们称为“石库门”。这些建筑中间留出的过道便成当地居民称为弄堂。
相信每一个看过海派小说的人都对弄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载着上海普通百姓的世事变化,人海浮沉,见证了上海百年的沧桑变化,风雨飘摇。
在弄堂里,精明的上海人在局促的居住环境逼迫下,哪怕屋檐下不足一米的空地,也会想方设法的去争夺,建造一处属于自己的炒菜柜。每当饭点,弄堂里总是会传来浓郁的菜香,闻着味道便自己邻居家今天的伙食如何。
在弄堂的上面是一根根伸出窗外的晾衣杆,上面花花绿绿的挂着各式衣裳,那是上海人五彩缤纷的生活记录。
老年人们坐在门前,三五老友聚在一起,读书看报,下棋打扑克,倒也怡然自得。
在七八十年代,随着电视进入到百姓生活,弄堂里先是居委会后是殷实的家庭开始拥有了电视。每到晚上只要电视一开,随着“看电视”的呼声,人们便聚集到一处,抢占有利位置。
弄堂是上海市井中的一个微型社会,里面有各种小店铺,也有各种小贩穿梭其间。
回复关键字“春节”看以前人们如何过春节
抗日战争为什么打得如此艰难?回复关键字“汉奸”看清他们的嘴脸
如果“爱历史”的东西对您胃口,欢迎打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