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355课:手脚上生的硬皮,写成“茧子”对吗?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足”部的三个汉字:“趽、趹、趼”,三个字都不是常用汉字,重在了解。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趽。读音有三个:

(一)fà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趽,曲胫马也。从足,方声。读与彭同。”形声字。本义是曲胫马。如果是白话一点,就是曲起小腿的马,就是“拐脚马”(不是象棋术语中的“拐脚马”)。具体是有残疾的马,还是主动弯曲小腿的马,许慎没有详解,暂时存疑。《广韵·漾韵》:“趽,曲胫马名。”

(曲胫马)

(二)pá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有两个意义:(1)小腿弯曲貌。注意,这里的小腿弯曲不再单指马。《广韵·唐韵》:“趽,膝胫曲貌。”也指小腿弯曲。《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趽,凡胫曲皆曰趽。”(2)邪曲。《新书·道术》:“衷理不辟谓之端,反端为趽。”

(三)fā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广韵·阳韵》:“趽,趼也。”趼字下面会讲,就是兽脚前面着地。

趽的小篆写法如图:

(趽的小篆写法)

2、趹。读音有两个:

(一)jué。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趹,马行貌。从足,决省声。”形声字,本义是马疾奔的样子。《史记·张仪列传》:“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踤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司马贞《史记索隐》:“谓马前足探向前,后足趹于后。趹谓后足抉地,言马之走势疾也。”大意是说:秦国战马优良,士兵众多,战马探起前蹄蹬起后腿,四蹄一跃可达二十一尺,这样的马不可胜数。

(疾奔的马)

本义之外,趹还有其他用法,如:

(1)疾,疾行。《玉篇·足部》:“趹,疾也。”《集韵·屑韵》:“趹,步疾也。”《淮南子·修务》:“淬霜露,敕蹻趹,跋涉山川。”高诱注称:“趹,趣也。”趣字我们已经讲过,“趣者,疾也。”

(2)足痛。《龙龛手鉴·足部》:“趹,足痛。”

(二)guì。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骡马用后脚踢。比如《聊斋志异》:“驴之为物庞然也,一怒则踶趹嘷唭。”驴是庞然大物,它一发怒就一边用后脚乱踢一边嘶鸣。

(驴子后踢)

趹的小篆写法如图:

(趹的小篆写法)

3、趼。读音有四个:

(一)yà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趼,兽足企也。从足,幵(读jiān)声。形声字。本义是起踵,兽脚前面着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趼者,谓其足企,企,举踵也。”王筠《说文句读》:“兽足率前后皆着地,企则前面着地而已。”一般野兽是四脚着地,趼,指的是只有前脚着地。

(斑马后踢)

(二)yán。读音出自《广韵》。同“研”。兽蹄平正,《广韵·先韵》:“研,蹄平正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趼,本或作研,研,滑石也。舍人、李巡、孙炎、郭璞、颜师古皆以‘蹄下平正如研’释之。”脚底像滑石一样平正。

(三)jiān。读音出自《集韵》。久行伤脚。《集韵·先韵》:“趼,久行伤足谓之趼。”这个读音目前在方言中还有保留。

(四)jiǎn。这个读音出自《广韵》。同“繭”。胝,手足所生硬皮。《六书故·人九》:“趼,足繭也。”《庄子·天道》:“百舍,重趼,而不敢息。”陆德明释文:“趼,胝也。通作繭。”大意是:我走了三千里路,脚上都磨出了层层的趼子,也不敢休息。在现代汉语,我们一般把这个意义的“趼”,写成“茧”,其实并不准确,一个文字爱好者,用到这个意义,写成“趼”更准确。

(脚跟的趼子)

研的小篆写法如图:

(趼的小篆写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