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好2个健脾润燥方,未来三个月都有用!

最近全国各地都大幅度降温,天气也越来越干燥,不少孩子都出现了皮肤干痒、嘴唇干裂的问题,有些孩子的小脸蛋还会出现'高原红’,又红又糙又痒。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冬季会更加严重,光涂润肤露、润唇膏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关键的是家长要学会内调外养。具体怎么做,今天就详细讲一讲。

皮肤干、嘴唇干是孩子秋冬季常见的问题:一是因为秋季燥邪当令,入秋以后降雨逐渐减少,空气中的湿度降低;二是因为入秋后气温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变慢,皮脂腺、汗腺的分泌减少,皮肤就变得干燥。孩子的皮肤娇嫩,皮脂腺也不发达,干燥的症状会更为明显。

皮肤干、嘴唇干,是孩子的津液不够了

在中医看来,孩子的干燥问题与脾肺两大脏腑有直接的关系。

● 燥邪伤津,皮肤失养

秋季燥邪当令,燥邪侵犯人体容易耗损津液,而秋主肺,燥邪最耗的是肺津。肺合皮毛,肺气宣发,负责将气血津液外输于皮毛,濡养、滋润我们的皮肤。肺津不足,皮肤就会失养,出现皮肤干燥、没有光泽、口唇燥裂等情况。

另外,肺还主管呼吸系统,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肺津亏损,出现皮肤干、嘴唇干的问题,也要警惕孩子的呼吸系统问题,避免引发感冒、咳嗽、鼻炎、哮喘等肺系疾病。

● 脾胃亏虚,水液运化失利

脾主四肢,在体合肉,负责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身体。如果孩子脾胃虚弱,吃进去的水谷精微不能被好好吸收,津液和气血得不到正常的运化,不能输布到四肢和皮肤,就无法濡养皮毛筋骨,皮肤就容易干燥、起皮、皲裂、发痒。

脾胃虚弱的孩子就算 “多喝水”也无法解决干燥的问题。脾主运化,喝下去的水需要靠脾胃转化成对身体有用的津液,如果脾虚运化无力,体内一下涌入过量的水,脾胃运化不了又排泄不出去,反而会积聚变成水湿,增加脾胃的压力,导致脾虚。

外保湿内润燥,根源上缓解干燥问题

孩子的干燥问题要从内调外养两大方面入手,而内调又要做好润燥、健脾两大工作。

● 外养:做好保湿工作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家长要帮孩子做好外部的保湿工作,具体要做好几步:

1、洗澡注意水温:太热的水容易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加重皮肤的瘙痒问题,水温应略高于皮肤温度即可。洗澡过程尽量不用肥皂,肥皂通常为碱性,会洗掉油脂,破坏皮肤屏障。年龄小的小宝宝可以减少洗澡的次数,每天清洁重要部位即可。

2、使用加湿器:适当在居室或卧室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以上午2小时,下午2小时为宜;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要注意通风,加湿器中的水要勤更换,防止滋生细菌。

3、正确选用润肤产品:洗脸或洗澡后3分钟内及时涂润肤霜能更好地吸收和锁住水分,重点涂抹足后、手、胳膊肘等容易干燥的部位。需要提醒家长一句的是,给孩子购买润肤霜,建议选择知名、正规大厂家的“消字号”产品。单纯给孩子润肤用,我推荐用安全可靠的甘油、凡士林、木瓜膏。

● 内调:润燥、健脾缺一不可

孩子的干燥问题根源在脾肺,因此除了做好基础的保湿工作,内调才是治本之法。秋冬季节期间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润燥的食疗,但前提是孩子的消化状态要好,否则只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让积食入里化湿甚至化热,孩子也容易生病。

所以,家长每天要做好“10秒判消化”,早餐后花10秒的时间观察孩子的舌苔、大便、口气、睡眠,看孩子睡眠是否正常,舌苔厚不厚腻、口气大不大、大便正不正常、昨晚睡觉安不安分,如果有1个或者以上不正常,就代表孩子积食了,此时要马上安排三星汤消食导滞,配合素食2~3天。

多喝温水是最直接的补充津液的方法,家长可以让给孩子多饮水,遵循少量、多次、慢饮、不定量,不建议固定每天必须“8杯水”之类的原则。

1、正确安排润燥食疗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燥者濡之”的说法。意思是,缓解干燥就要柔润。霜降以后,温燥逐渐往凉燥过度,此时要以温润为主,饮食上可以多吃花生、杏仁、芝麻、糯米、莲藕、银耳等食材。吃粥也是不错的润燥方式,可以用以上的食材煲粥,如杏仁百合粥(食疗方见文末),味道好也容易消化。

2、润燥的前提是健脾

润燥的食疗大多粘腻,如果孩子脾胃虚弱,再用滋腻的食疗,不但不能好好吸收,还会造成积滞、湿滞的情况,加重脾胃运化的压力,甚至会导致脾虚。

所以,要解决孩子皮肤干燥的问题,根源还是在健脾,脾胃健运,吃进去的食疗能被吸收,津液才能输布至全身,真正地起到润燥的作用。秋冬季节可以在孩子消化好时,每周安排1~2次理脾补肺方。

杏仁百合粥

材料:南杏仁10克,鲜百合15克,大米30克,冰糖5克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宜忌:

◆ 3岁以上消化好时用。

◆蚕豆病可以用。

理脾补肺方

材料:布渣叶12~15克,土茯苓12克,陈皮2克,佛手5克,五指毛桃12克,芒果核12克,麦冬8克,甘草3克

功效:理脾养肺。

宜忌:

◆ 3岁以上辨证服用。

◆ 蚕豆病可以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