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一念无明
人一直是很奇特的生物,期望被爱、期望被关注,期望与他人联结。同时也会因为旁人的态度受到伤害。家庭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天然地子女会寻求父母的关爱,会因父母的一句话而欢欣,也会因父母的一句批评而郁郁寡欢。所谓原生家庭的罪,大概就是如此。
《一念无明》中所有的根源可能就是原生家庭,但归根结底是人对爱的期盼,那是一种本能。父、母、长子、女友都表现出一种获得理解的情感需求。彼此的关系又呈现出因果循环,完美地划出一个完整的循环。
从长子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一个脾气阴晴不定的母亲。稍不顺心就对照顾自己的长子打骂不停,直言是想害死她。她的情绪始终处于波动中,那是病态的歇斯底里,更甚者是一种与世界敌对的偏执。
每每看到影片母亲的种种言语情绪的表露,不由地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辈,非常相似——无法控制的情绪,随时随地地宣泄,全然不顾他人。世界就是他们的,其他人算什么?简直就是没长大的孩子。
长子面对母亲的时候,情绪是矛盾的,一方面确实是割舍不了病中的母亲,另一方面却是无法正面地与母亲表达情绪。因为任何言语的“反对”都会被母亲解读为谋害。
最终得不到理解的长子,迫切地以“为你好的名义”陷入了极端……于是才有了他从医院出来,与父亲同住的情节。
从他父亲接他出院开始,就可以看到一对不亲近的父子,生疏感缠绕在他们周围。父亲完全不知道如何与儿子相处,除了对病愈儿子的恐惧外,更多的是从未有过与长子亲近的经历让他无措。父亲记忆中唯一一次的亲子活动却是和次子的,还错记成是与长子互动。可见这父亲有多么失格。
可是失格的父亲并不是他的本愿,只不过是阴错阳差地不懂女人心造成的……在父子的一场对质中,父亲坦言:从来都不懂妻子的心,妻子看到他就怨气冲天,于是他以为多赚钱、少在妻子面前出现,妻子就自然会心情好。
母亲呢?在长子的回想中,母亲心情好的时候会告诉她当年未出嫁时的情形,而一谈到嫁给父亲就立刻变脸,扭曲的面容开始狰狞。
在母亲看来,一位富家小姐嫁给一个货运司机已让她从爱情的激情中猛然震醒,偏偏丈夫还一直不怎么回家!于是猜忌愤恨充斥内心,究竟是嫌弃自己,还是另结新欢?自己究竟哪里不好?自己已经抛弃过往富裕的家境跟着你了,难道牺牲不够大吗?
错位是他们的写照,母亲内心对婚前婚后巨大落差的不适应,更多地带来一种后悔,不自觉迁怒于丈夫。而丈夫又怎么可能忍受莫名的责难?于是想着如果不经常出现惹她生气就好了。丈夫的逃避是大多数男人最会选择的方式,可是男人的回避却会被女人解读成不重视她,偏偏女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被忽视,忽视代表不重视,最后女人固执地认为丈夫背叛了她。就这样父亲与母亲在这条路上越来越远,他们以各自的方式来应对由彼此造成的局面。
有错吗?似乎谁也无法被责难,能责怪母亲心理失衡吗?谁能说会比她做得好?父亲的逃避,真的是他不负责任吗?人不过是选择了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去应对,却忘了有时候这些做法并不是解法,只让事态更不能挽回。
正因为父母亲非正常的情态,导致长子备受忽视,父亲以为母亲好好照顾着两个儿子;而母亲从来都带着对丈夫的恨意去看待长子,同时更偏爱小儿子。长子被忽视的内心是多渴望父母看他一眼,于是促成他成年后也依旧放不下母亲,努力照顾母亲。
长子无法放弃母亲,于是在工作上进行违规操作导致巨额亏损而负债,最后留下女友一人面对一群债主。女友经过几年的辛苦工作,终于熬了过来,但内心充满绝望与愤恨。长子的作为深深地伤害了她,扭曲了她理想中的人生轨迹。原本能拥有的辛福家庭消失了,原本能拥有的房子,历经磨难才保在手里不至于失去,可是早已经心疲力竭。
影片中她带着长子去参加教徒聚会,在长子看来是复合约会,在女友看来那是一次帮助。可在我看来,那是最深的报复——她并没有真正宽恕。虽然教义告诉她宽恕,她欺骗自己宽恕,但字里行间都是绝望的控诉。在长子听来,那是场审判的酷刑;当女友祈求上帝宽恕长子、拯救长子时,那是多么讽刺的一幕……
一场循环的因果纠葛,只是因为人心中的无法舍弃与追求。与其说这是原生家庭的祸,不如说是一个人真正完整与否的祸。一个人面对困境的选择,影响她自己也影响他人,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她是否成熟。一个不成熟的人就会造成许多伤害,自觉的不自觉的。而众多原生家庭的问题也在于此。能否察觉这些问题,能否让自身更成熟,让自身更完整?答案并不否定,但如此之人少而又少,甚至可以称之为圣贤了。
一句话来评价《一念无明》就是:谁比谁没有病呢?无人是完整的。
玖阁之中,有九格,一格之中,有一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