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故事 | 千年沧桑 禅风永流传

终南山古观音禅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位于长安区东大街办罗汉洞村,地处长安区境内,终南山下,沣峪和高冠峪之间,风景秀丽。
寺院周围佛教胜迹众多,西有佛教著名的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东有律宗祖庭净业寺和丰德寺。终南山文化历史悠久,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其具有深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底蕴。
唐贞观年间,古观音禅寺始建,籍贯陕西安康的南岳怀让禅师在此行脚参禅,其后世法嗣临济义玄禅师在唐大中年间开创“南岳下之临济宗”,正式创立临济宗,不久传布至终南山丛林,此后相继不绝。
近代释本焕长老继承禅门宗匠虚云长老法脉,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并将这一法脉传至长安区古观音禅寺住持悟宣法师,悟宣法师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传人。
古观音禅寺现有千年银杏树一株,为西安市古树名木、一级保护古树,据载由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植,树下一眼泉龄千余年的观音古泉,树浸泉,泉养树,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具有深厚的地理文化内涵。
古观音禅寺解放前名称为观音堂,占地300亩,山门、大殿、寮房一应俱全,远近香客甚多,尤其是观音泉水名气更大,因其出于千年银杏树下,长年不竭,清澈甘洌,远近前来取水者络绎不绝,被誉为'观音神泉'。
解放后破四旧时期寺中僧人遣散,寺院被迫变更为祥峪中学,文革时期又变为“红岩中学”,除留大殿五间外,其余均被改为教室,直到九十年代初还作为乡级中学在使用。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古观音禅寺迎来了复兴的机遇。1998年夏天,隆兴尼师云游来此,见殿堂破败,胜迹寥落,不顾年迈的身体,四方募化筹集善款,发心恢复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刹。1999年经当地政府批准,古观音禅寺恢复为正式的佛教活动场所。2001年古观音禅寺在原有基址上建成大殿一座,内奉观音、普贤、文殊、地藏等铜像。
2005年隆兴法师突然病逝于北京,后经佛教协会联系,四众弟子礼请终南山库峪摩诃慈恩寺超明老和尚驻锡古观音禅寺。超明老和尚住终南山二十年足不下山,因卓绝的参禅工夫、道德、武功而为四众敬仰,至今仍被誉为终南山住山苦行僧的代表。超明老和尚当时已年届八旬,主要委任其弟子悟宣法师继续恢复寺院。
悟宣法师自2005年接任古观音禅寺住持以来,在寺院的恢复过程中,其终南苦行精神感召无数四众弟子追随,披荆斩棘,几经艰辛,修葺殿堂,新塑佛像,安僧办道,重现昔日胜景。
著名文艺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李星来访古观音禅寺后者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眼前呈现的是正在收尾的放生池和周边的道路、花木种植施工现场,小皮卡车开进拐出,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的夯土栽花。令我意外的是这里不像一个寺庙,而像一方精心设计的园林。
在放生池南端的高地上修筑着一座四根木柱的方亭,中置木椅木櫈,而在方亭的西边却有如传统民居大院一样的青砖围墙,青瓦盖顶的房子,大木门上写着僧堂。沿僧堂南面长长的围墙,面向东开的几间房门上,有名僧寮的,经堂茶舍的。至此,我方明白,我们从停车处南行的园林小径以右,正是寺庙信众僧众休闲活动的场所,而作为禅寺主建筑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却在正对大门的中轴线上。因为禅寺的整个地形是右高而左低,因此从僧寮的位置看,作为主建筑的三大殿,不仅没有了巍峨威严的气势,反倒给人一种“依依墟里烟”的人间气象。
青堂瓦舍式的三大殿,确实不能与灵隐、峨眉等寺庙相比,同一般寺庙比,也显得不够雄伟、恢宏,如果不是垂脊飞檐垂拱的宫殿式屋顶,它们就像一般乡间稍为殷实的民居。但却使重修的古观音禅寺给人一种亲近之感。中殿的三尊观音,在中国民间原本是慈眉善目,救苦救难,化度众生的中年妇人形象,而在这里,在这座不高大、不巍峨、不华贵的建筑中,更显得可亲可近。就连天王殿中的常常让孩童们恐惧的四大金刚,观音殿中的36尊罗汉,给人的感觉却也多了些敬忠职守的忠勇和平易。以至我们不得不认为,在凡人居住的观音堂村,坐南面北,洞开一扇面向善男信女门户的古观音禅寺的设计理念,不只是由东低西高的地形所决定的,而是弘扬着一种富有平民时代精神气质的宗教建筑杰作。”
“从纯粹建筑学的意义来说,观音寺的灵魂和历史,她的全部存在依据传说与唐太宗李世民亲手所植古树有关。一株是居于中轴线顶端的1400多岁的唐王手植银杏。千年风雨,千年沧桑,依然元气淋漓,生命力充沛,枝叶繁茂,在秋日的斜阳下,无数的叶片如金色的钱币,闪闪发光,散发着高贵的生命气息......
古老的银杏树象征着古寺历经千年的沧桑,屹立不倒,大道传承,禅风依旧。

编辑/古观音禅寺网络部

摄影/王建宏、王佳、陆新生、玄让、陈团结、谭宏、胡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