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茂盛 【散文】又见水杉红(一) 2024-04-22 12:05:43 文//任茂盛 (湖北利川)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金色的阳光透过红红的大水杉一片片、一片片洒在我身上,暖洋洋的......”在大水杉的故乡一座叫“狮子包”的山上一所小学的教室里传来一阵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好!小茂同学这篇作文对情景的描述太美了!大家为他鼓掌!”简易讲台上一位年近五旬,头发稀疏的老师打破寂静说了一声!瞬间,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站在大水杉前,已变成老茂的“小茂同学”牵着孙子的手沿着大水杉的观光通道绕行,小孙子兴奋地说道:“爷爷你看,太阳的光就在您身上变化呢!这会儿在您脸上,过一会又在您身上、手上!”“哈哈!你看看你自己,太阳光都照到你的小屁屁上了呢!”老茂拍了拍小孙子的屁屁笑道。“不对不对!您转过身看看也照到你的老屁屁上了呢!”孙子挣脱老茂的手跑到他爸爸身边“哈哈哈!爸爸的大屁屁都照成花的了!”爸爸作势要打,小孙子又跑到奶奶和妈妈身边撒娇道“他们都欺负我呢!”......望着欢快嬉笑的家人们,老茂坐在栏杆上,掏出一支烟点上,望着袅袅升起的青烟绕过大水杉虬龙的枝丫和红红的树叶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县城里来的小茂还是这颗夕阳照耀满是红叶的大水杉下,一群少年躺在大水杉粗壮的树根上,身下铺着厚厚的、红红的水杉树叶,一边歇气一边向后面望去,似乎焦急地等待着什么。一会儿,小茂挑着一担柴禾急匆匆地赶来将柴禾放下,顺势倒在树根上一边擦汗一边连连道谢!一个个头较高的少年皱着眉头道:“你还是太慢了,砍柴慢、捆柴慢、挑柴走路也慢,还边走边看风景,画画。要不是你经常歇气时给我们讲故事,我们真不想带你了!”另一个胖乎乎的少年搽了搽汗水和鼻涕、检查了一下小茂的柴禾道:“我教你捆柴的方法还是没学会,今天路上就垮了两次,这又要垮了”。一边说着一边帮忙捆好!“看见没?就这样捆!在学校你是班长、红小兵排长,我们听你的,放学砍柴还得听我们的呢!”“是是是!”小茂忙不迭地回答,又认真地重复捆了一遍。先前说话的少年说道:“其实也不是怪你!你和我们本来就不一样,你们家是半边户,有外援(半边户:是当时对家里有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国家单位家庭的说法,因为一半在单位有工资补贴家用称为有外援),又才从县城回来,成绩又好,又会讲故事,还是和我们一起吧!”原来,小茂的父亲在县城上班,三年前小茂的母亲到县城学裁缝手艺,小茂跟着到城里“发蒙”读书,母亲学成后回到生产队裁缝社“搞副业”(当时农村的主业是农业生产,从事其他行业如裁缝、木工、铁匠等称为“副业”所得的收入大部分交生产队,转变为工分称为交副业),小茂就转学回来了。那时只是上午9点上学,下午2点放学,放学后吃了饭去砍柴、打猪草就成了学生的“必修课”。因为没有煤,更没有天然气。燃料就是柴禾。每家的孩子打的柴可以供应全家做饭、煮猪食及冬天烤火取暖。养猪没有什么饲料,就是将太小或破损不能保存的洋芋剁吧剁吧,或用不好的包谷用石磨推细,煮熟作为“粘食”混上猪草喂养。于是砍柴、打猪草就成了孩子们的“主业”,加上这个集镇上的生产队没有集体和自留山林,要到其他生产队的山上“偷柴”,孩子们便自发结队去砍柴。还常常与守山人“斗智斗勇”学着抗日电影里的情节打游击、挖坑、做陷阱阻挡守山人的追赶,也有被抓住,缴了刀、缴了柴哭着回家的。苦、累、饿是常态,但快乐是孩子们的天性,砍柴刀磨得铮亮、飞快,还用木块制成刀鞘系在腰间,放在左边当成腰刀,八面威风呢!夏天到水库、小河里“浮澡”、摸鱼、捉螃蟹,冬天在水田里打水仗,滑冰,在山林中打泥巴仗,还分成两队用“纤担”做武器拼刺刀,虽然常有被刺中疼的哇哇叫,但还是“痛并快乐着”。砍柴的队伍一般都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大孩子带队,首先制定“作战方案”,因为没有山林恰好是处处有山林,往往根据上学时“乡下”同学提供的“情报”确定哪边守山人不在,决定往哪里去。大家都互帮互助,非常团结,还学着电影里的情节明确分工,有负责“侦查的获取情报的、有掩护的、有探路的、有挖坑的......”。小茂刚回来,因为在学校深受老师的“器重”又是学生干部,在这支砍柴队伍里,就担负着从乡下同学口中获取“情报的重任”加上歇气时讲故事。也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喜爱。那时的书除了伟人著作、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可读之物。小茂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喜欢读书,又能够在家里、在叔叔舅舅那里、在城里父亲和他的朋友处找到书籍、杂志、报纸、甚至当时的“禁书”如《西游记》、《水浒》等都阅读过,加上在城里读书时看了不少电影,如叙述一位少年与德国鬼子机智周旋的南斯拉夫电影《战斗的早晨》等。每天一段,让同伴们快乐无比。当然也因此被一位政治老师得知差点就开除了“红小兵”,这是后话。当然,砍柴、捆柴、爬树剔树枝这些“基本功”必须学会,特别是学“浮躁”都被淹了好几次,当手脚会弹了,头总是抬不起来,大孩子就说应该每次下水起来后,用自己的裤子擦头。也不知是不是真的,反正后来还是学会了“狗刨”,可自由地在水中“畅游”了!“反正快到家了,小茂你还是将先前没讲完的《库尔班》讲完吧!”个头高的叫张明的“头”说道。小茂在水杉树旁小溪里喝了几口水,讲起了故事......故事讲完,太阳也快落山了。张明叫道:“回家了!”于是大家挑起柴禾,唱着“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绕过大水杉,走过高高的河堤、穿过已焦黄的包谷林、走上铺满碎石的公路,迎着夕阳前行,那长长的影子时而落在路上、时而划过田埂、时而映在包谷干上、时而俏皮地在地上红红的水杉树叶上画出一道道不断变换的影子...... 当时的磨刀溪古镇是大水杉人民公社所在地,它沿磨刀溪由东向西逶迤延伸,街道为青石板铺就,两边是低矮的木屋,南北群山环绕,东面水杉王挺拔矗立,背后的凤凰山上一颗青松傲然迎风,其树冠形状酷似黄山松,后被下乡知青砍掉了分来做燃料了。(呜呼哀哉!)西面大水井旁一颗大杉树亭亭玉立,现已被居民小区的高楼包围。街道的背面是碎石铺就的318国道,两边的行道树是整齐的水杉,居民们纷纷在自家后面的水杉树上绑上一根横梁用来搁置柴禾。两旁整齐的水杉下面整齐放置着柴禾,沿着公路延伸,特别是每到深秋,红红的水杉树叶铺满路边、洒在柴禾堆上,在金色的夕阳下一片红红,蔚为壮观!(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听雨砍柴 入伏后的第一场雨从凌晨一直下到天亮,天亮后稍稍停了个把分钟,接着又铺天盖地而来,而且越下越大,雨点打在屋顶彩钢瓦上啪啪作响,如钢琴弹发出的美妙音乐,非常悦心.小院中间预留出的空地被弟弟种上了豆角.芹菜 ... 张汉东丨又见油菜花儿黄 人说山西好风光,家乡的春日暖洋洋.这不农历的二月过得还没见着底,晋南平原上就已泛出一幅春天的美画卷.遍野的桃花.杏花和梨花虽然还没完全绽放,可一只只花骨朵竞像小孩的拳头一样,已在万千根枝条上紧攥着高高 ... 后营门的小路 这是一条陡峭的.由无数个"之"字形组成的乡间石板小路,家乡的小路--后营门的小路. 它向东通往村寨,向西通往新街.钱家湾.七舍. 从村寨西口出发划着"之"字形一 ... 【西散原创】李敬相作品 | 老屋·土灶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家乡留不住肉身,他 ... 魂牵梦萦是故乡 阳寿懿 余秋雨说,游子在思念故乡的时候"可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的确如此,漂泊异乡数十年,我常常思念故乡老屋附近那条弯弯的小河,老屋旁边那片高高的树林,老屋前面那个 ... 任茂盛 【散文】又见水杉红(二) 美 文 品 读 又见水杉红(二) 文//任茂盛 (湖北利川) 小茂的兄弟们 来到街头,小伙伴们挥手告 ... 散文||又见枫叶红 又见枫叶红 树叶有千万种,我最爱枫叶,我最爱枫叶红. 每年的深秋与初冬,经历无数风霜雨雪的枫叶渐渐由青转黄再变红,红得漫山遍野,红得层林尽染.每当看到这枫叶红,心中就充满着喜悦,燃烧着激情.让我情不自 ... 散文 | 风吹痛了我的眼睛(又见枫红&春之韵) 风吹痛了眼睛 作者:又见枫红 朗诵:春之韵 寂静,寂静,亳无生息令人窒息的寂静.树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的沉重与压抑.隐约有轻微的叹息,从泥土深处抵近灵魂的荒芜,那是秋的惆怅. 一把老旧的锁,锁住的是 ... 西北作家 || 散文:又见杏花红(陕西/周冬莉) 又见杏花红 文/周冬莉(陕西) 三月的风,轻轻地吹皱了太液池的一泓春水,大明宫里繁花似锦,白的是玉玉兰,粉的是海棠,成串地挂在树上的榆叶梅,树上的叶子尚未抽芽 ... 【滋水 · 散文】段利红:又见槐花开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13期︱ 审稿|谭长征 编辑|马晓毅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 ... 散文 ▏又见蒲公英(林发荣) 图片源于网络 又见蒲公英 文/林发荣 在这大洋彼岸,我常常羡慕这里的大片的绿野草地.一眼望去,满目青翠, 微风轻拂,有如湖泊一般荡起层层碧波.草地上没有诸如"小草青青,踏之可惜"的 ... 【颍州文学.散文】葛继红||凤台,那棵千年的银杏 凤台,那棵千年的银杏 文/葛继红 凤台,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小城,古称州来,又称下蔡.千里淮河,自西向东再向北,把凤台宠溺地揽入怀中.岸边,高 ... 又见柿子红||儿时的味道,你还记得吗? " 又是一年柿子红.农家小院的庭前屋后,田间地头,一树一树,红得通透,红得耀眼.仰望满树的柿子,一个个饱满得像是要溢出果肉来,忍不住想咬上一口,感觉它的柔软和香甜. " " ... 【散文】忆江南 ‖ 柳红樱 忆江南 柳红樱 2012年冬天,机缘巧合,可以去南京看看. 匆匆赶到机场,被告知,你所乘坐的航班晚点.这是令人非常烦恼的事情.所幸的是找到了一个临窗位置,南京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翻着临行前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