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散记】荆浩蔡树 韩愈橡木 | 何频

本文照片均由作者提供

立春还未开春,灯节才罢,我们一行人过河而北,走京港澳高速北行,复进山上山,入大山深处,——踏残雪,于太行洪谷山里参拜五代大画家荆浩。荆浩是济源人,旧属河内。而太行山西起济源,蔓延过河内,在新乡、卫辉掉头向北,至林州出南太行入冀。这一段数百里路,巍巍南太行的走向,我习惯说它大致是个芭蕉扇或牛轭形状。

太行分表里,外太行浅丘拱卫属豫,里太行重峦叠嶂峰顶为晋,山峰为界。旧时道路,山之上,北魏南下洛阳,约略沿着现在的二广高速走,——经由太原、长治、晋城、济源而洛阳。反之,则是荆浩从济源翻山越岭而至林州洪谷山之路线。太行复杂,不止里外之分,且有浅山与高山不同。仁者乐山——今人游南太行,在河南地界穿行愚公故里、云台山、万仙山和黄华山、石板岩等系列景区,百转千回,走上趋下,常常头天夜宿“云深不知处”,但翌日天明看山,山上山,直陡陡的还有山峰连环而高于天外。身临其境,又是一重坐井观天境界。那貌似桂林青山之山,一节一节向上,前人曰“栈”。一栈一层,层层植被不同。我们到达荆浩隐居处,面前路绝,抬头望高,头顶上是山西长治下辖的平顺地界。《画史》曰:“荆浩善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与此正合。

蜡梅和迎春在山下开花。人走小道上山,山坡上松柏冬眠呈灰紫黄色,人工栽竹才略显青绿。植被多是枯叶满满、硬似披甲的麻栎类灌木,它们多而稠,麻密不分,很强势地掩住了黄荆、酸枣、老蒿和黄背草等等。情知我要发问,引路的王兴舟兄介绍说这是蔡树,姓蔡的蔡。第一次听说这个树名——蔡树不材,只配灶下烧火做饭,兴舟如是说。而蔡树即橡树。吴状元《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十七,木类有“蔡木”:“蔡木生山西五台山,志书载之。枝叶全类槲栎,疑即橡栗之属。”意犹未尽,吴状元又提及了同类之柞木:“柞新叶生,故叶落。坚忍之木,可为车轴。”夜里回到安阳,我在网上搜检一番,发现环太行山,京津冀晋豫连环,橡栎类里名叫蔡树者很普遍,是口头语。

孤陋寡闻的是我。

而我在吴状元老家大别山区长住过。1990年代后期,鄂豫皖交界之新县、光山、罗山和商城,每年早春组织群众在房前屋后山坡上嫁接板栗,母本就是这种冬叶不凋,春来新叶顶掉老叶之树,有灌木也有小乔木。不过,当地老表只叫它橡子而不叫蔡树,没人知道蔡树。大别山在江淮之间,山家过夏用粉芡打凉粉吃,和《芙蓉镇》里刘晓庆扮演的湘西女子卖米豆腐一样一样的,新县人用橡子面做凉粉,呼橡子豆腐。

我的老家紧靠焦作市区,属外太行。山地灌木以黄荆、酸枣、野皂角为主,不生橡栎之类。但,村头或坟地曾植栎为记,家乡人视为风水树!西村是乡政府所在地,村里有棵栎树很大,我上中学的时候,觉得大栎树下可以坐下学校的全部师生。《焦作植物志》记壳斗科橡栎多种,却无蔡树之称。而橡栎是个大家族,落叶树之外还有常青树种,分布全球。料不到,原本普普通通的橡栎之树,在岭南粤东大海边,缘韩愈而有了故事。

修武县西村的大栎树

韩愈这位唐代的河内乡贤,远没有稍后的荆浩素气,儒林一直有争议的,但在潮州甚受尊崇。韩江,韩木,韩山,人到潮州皆称韩。临江之山风景如画,现在有潮州师范大学毗邻韩文公祠,楼台巍巍,气势不凡。那挂匾曰“百代文宗”的堂前,竖着一通“功不在禹下”的古老刻石,和苏东坡《潮州昌黎伯韩文公庙碑》等,极尽颂扬之词。此地曰“韩木”,就是橡树。祠堂有个单元,独辟“橡园”植栎,系潮州八景之“韩祠橡木”。曾经,5月里看橡树开花情况,可知当年举子运气。韩木为韩文公手植,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而枯干。现在韩愈纪念馆,已经复原了“韩祠橡木”景观——

河南大学潮籍教授饶冠树伉俪闻讯后邮来橡木种子,试种成活,选其茁壮者一株植于祠前,虽成长缓慢但长势良好。该馆因规划于韩祠北面辟建“橡木园”,于2012年赴韩愈故乡河南挑选橡木,精挑细选粗壮者30余株,提前做好移植准备工作。又于2012年晚春,千里迢迢将树运回潮州入园,同年园区建成供游客参观。现“橡木园”建有观景平台,正中立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手书的王大宝《韩木赞》巨幅竹简造型幕墙,橡木则种于后方山坡……整体景致优雅且文韵斐然。(曾楚楠编著《韩愈在潮州》)

橡栎开花,形状花期各有不同。花叶齐发如小叶栎,大别山明前采茶,栎树嫩叶片黄绿油亮,满头花穗纷纷扬扬,与新柳相映成趣,招摇似走街女子娉娉婷婷。板栗则5月里开花,先叶后花,柔荑花一簇一串鹅黄色。曰“迁西板栗”者,冀东遵化县清东陵一带遍地板栗。当地人应时采纷披之条状花穗且拾落花,拧成长长花辫子备夏天点火熏虫,一如它处之艾蒿火绳。《焦作植物志》记麻栎别名为橡树木,既然韩愈老先生是从中原带了树苗去粤东的,那么这种树——麻栎开花与板栗同步,此际叶绿花黄,缤纷满树颇可观。

橡栎可珍,为橡子可食。《庄子》说天地初开,兽多人少,人“昼食橡栗,夜栖树上”。橡子也曾充为军粮。《太平御览》引《云南记》:“广都县山栎木谓之诸葛木也。”诸葛亮曾用橡子以济军粮。明代《救荒本草》,周王的采集范围包括伏牛山和南太行,他列举橡栎类树木三种,分别是第268食叶之青冈树,和289、300食果之橡子树及石冈橡。且曰:“其木大而结橡斗者为橡栎,小而不结橡斗者为青冈。”

橡栎不仅宜于救荒,还因为木质坚硬,橡栎、槲栎、青冈、苦槠、柞木等等,皆为家具和建筑有用良才。秋冬可以观叶——枫叶、黄栌和槲树,乃三大红叶品种。

古河内明星闪耀,连绵有荆浩韩愈李商隐。荆浩祠墓,在济源五龙口镇之谷堆头村。韩愈祠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在孟州西虢镇的韩庄村。虽为豫籍,但韩愈一生与粤有缘,曾三次抵粤。少年韩愈,10岁曾随长兄到过韶州即今日韶关。35岁,因一篇《论天旱人饥状》,被贬官广东阳山为令。52岁触龙鳞惹泼天大祸——因为著名的《谏迎佛骨表》,被贬在潮州为刺史。这一贬,他为政潮州七个月时间,“功不在禹下”,培育滋养了岭南文脉,成为中原文明和儒家文化深入粤东的一个符号。因贬官情结而惺惺相惜,东坡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东坡先生又曰:“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潮州念韩文公有四大作为——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延师兴学。因此,植物搭车,不仅橡栎杂树因韩愈而荣,令人惊掉下巴的是,当地还传说“插薯苗的故事”,说韩愈路遇老妪,手把手教她栽种甘薯。分明明清之际,甘薯、玉米、土豆才至中国。情形相似的还有内蒙古呼和浩特之昭君墓,现在扩大为昭君文化研究院了,其中赫然陈列着玉米穗玉米种子,牧民相信是王昭君老早就将救命玉米带到了塞外大青山下。

诸如此类,硬用农业考古的现代指标来指责之,那就没意思了,令人败兴而索然无味。你看人家杨万里,不仅咏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并且早早前来拜谒韩文公,即兴作《题韩亭韩木二绝》,其一云: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

亭前树子关何事,也得天公赐姓韩。

庚子霜降赏红叶之前,

2020年10月20日于甘草居

【草木散记】是何频在笔会的专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