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学发烧友王善鹏将荀子生卒修正为前333年—前236年引起学术界轩然大波
荀子
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学于齐,约公元前264年,应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义兵于赵孝成王前。后来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兰陵(今山东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
王善鹏(左)与著名编剧、邯郸荀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志轩先生在一起
一、王善鹏将荀子寿命延长了二十二年
荀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荀子的教育思想和法制主张,引起诸多学者的广泛重视,在荀子曾两任兰陵令的鲁南地区,有一大批荀学发烧友,对荀子的思想内涵及价值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仅在兰陵,近几年就曾举办国际性荀子文化学术会议达四次之多,这也是借力弘扬传统文化给荀学带来的一波研学热潮。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枣庄荀学发烧友王善鹏经过多年的研究,将已经被大众权威所公认了的荀子生卒时间前313年—前238年,修正为前333年—前236年,他的这一大胆考证,在烈火烹油般的荀学研究领域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之所以说王善鹏的最新考证,引起广泛争议,是因为,荀子作为一代伟人,他的生卒时间早已被大专家大学者盖棺定论,那就是前313年—前238年,享年七十五岁。王善鹏无视权威大腕的盖棺定论,经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探究,于2017年春发表了《荀子生平新考》的文章,通过列举历史文献资料,硬是将荀子的出生时间向前提了二十年,又将死亡时间向后推了两年,无形之中,将荀子的寿命延长了二十二年,即九十七岁。
王善鹏可谓是荀学领域的草根学者,他土生土长在兰陵,在厚重的兰陵文化熏陶下,渐渐对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致。他阅读了大量的荀学专著,研究了荀子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他认为,荀子站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高度,开创性的提出了“隆礼重法”的思想,阐述了“礼”与“法”是缺一不可的两个环节,这与孔孟道德至上的思想,更具有合理性,也更有可取之处。如果说,孔子、孟子、荀子都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那么,荀子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提出要利用“礼”和“法”的两个手段,双管齐下,从而达到安邦定国的目的,体现了他的治国才能和政治远见。
王善鹏在《荀子生平新考》一文中,引用历史文献资料,借助重大历史事件,不落窠臼,严谨科学地考证出了荀子的真实生卒时间,这为研究荀子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兰陵镇荀子墓
二、荀子的生卒时间修正为前333年—前236年
王善鹏说,弄清荀子的出生,首先领会韩非子的一段话:
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
这句话出自荀子的学生韩非之口,也是迄今为止发现荀子最早的社交活动。也就是说,荀子被世人关注,是参与了燕国的禅让事件。这个时间,应在燕王哙死亡之前。
燕王哙实行禅让,是公元前316年的事情,燕国发生大乱。周赧王元年(前314),齐国乘燕内乱之际攻燕,杀燕王哙,擒子之。凭此史料,王善鹏推断燕王禅让时,荀子应是弱冠之年。
王善鹏说,假设荀子在禅让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二年(公元前315年)来到燕国,假设荀子十八岁参与了反对燕王禅让的活动,由于年龄太小,他的话并未得到燕王的重视。有文字为证。
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
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所谓贤能不待次而举,或许就是说,由于年轻,资历不够,对禅让所引起的政治危机的看法和建议,没有受到燕王的重视和采纳。因此他说,以善治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荀子反对禅让的观点,在其《荀子·正论》中可谓旗帜鲜明: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道德纯备,智惠甚明,南面而听天下,生民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天下无隐士,无遗善,同焉者是也,异者焉非也,夫有恶擅天下矣?
燕子哙禅让发生的第二年(公元前315年),假定荀子十八岁的结论成立的话,那就断定荀子生于公元前333年。
王善鹏把荀子的生年定为公元前333年,是基于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从韩非子那里知道,荀子与燕王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作为荀子的学生,韩非子的话是可信的。他说:“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故身死为僇。”这是不能有任何怀疑的。在荀子离去两千三百年后,寻找他的足迹,唯有其身边亲近者的话最贴近历史的真相。也只有确立了荀子参与了燕王哙的禅让事件,才能确定司马迁“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的正确性,有关年十五游学于齐的说法就不攻自破了。
王善鹏把荀子的卒年定于公元前236年,他说,从《孟轲荀卿列传》中荀子着书数万言的记载来看,春申君死后荀子还活了数年,应不下两年。
王善鹏的观点与著名学者廖名春先生不谋而合。廖名春在《荀子新探》中说:“我们假设荀子在春申君死后又活了两年,即公元前236年才辞世,那么,在这两年里,他既见到了李斯相秦,也在兰陵写下了《成相》等著作。”荀子被废两年后去世的推断,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王善鹏引用《荀子·尧问》加以推断:“孙卿迫于乱世,鳅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王善鹏说,这个境况,应该与“始皇任之,人臣无二,然而荀卿谓之不食,赌其罹不测之祸也。”在时间上是接近的,刘向在《叙录》中也有相近的记载:
如人君能用孙卿,庶几于王,然世终莫能用,而六国之君残灭,秦国大乱,卒以亡。
刘向的这句话,说明荀子卒于六国统一之前。王善鹏说,韩国是公元前230年第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国家,是荀子逝去六年之后发生的事,这与以上的时间节点是吻合的。荀子被废之后,在担忧、恐惧中,度过了两年的时光,从民间流传到文献资料的记载都是一致的。
王善鹏(右)与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颜炳罡先生在一起
荀子思想与教育创新学术研讨会
三、痴心不改专注荀学
王善鹏的这一考证(荀子前333—前236年),得到著名学者、东方荀子研究院院长焦子栋先生的高度关注。焦子栋先生致力于荀子文化研究数十年,他潜心编著的《荀子通译》一书,引起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荀学著作。焦子栋先生在《兰陵寿星的产生与荀子行年的推判》一文中,将王善鹏《荀子生平新考》的观点引入文中,作为一家之言,与胡适、梁启超、梁启雄、罗根泽、王子正、刘志轩、廖名春、周先进、安小兰、梁涛、白溪、林桂榛、佐藤将之等著名学者的论断一起收入文章,显示了对王善鹏荀子生平新考的重视程度。
《荀子生平新考》发表后,《中国荀子网》、《鲁南辞赋网》、《齐鲁文苑》先后刊登,仅《齐鲁文苑》的点击量即达到八万多。
或许是老家兰陵的缘故吧,王善鹏对荀子的研究可谓一丝不苟、执着精进,他创作了《 浅论荀子思想对当代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的启示》、《兰陵人》、《追根溯源话辞赋》,分别对荀子的法治思想、教育思想以及荀子对辞赋创作文体的贡献进行阐述,先后在《荀子思想与教育创新论文集》、《临沂日报》、《运河》、《枣庄日报.市中新报》刊发,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认可赞赏。
王善鹏于十三年前(2005年)发表的《寂寞荀子》一文,亦是以荀子为话题的短篇散文,他通过荀子墓的荒凉,看出了有“最为老师”之称的荀子,其思想及文化成就不受当地人待见的现象,以锋利之笔,将地方文化工作者的短视现象剖析得淋漓尽致。此文一经发表,其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对比的写作手法,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从2005年至今,《寂寞荀子》成为各地中学高考范文进行推广,部分大专院校陆续刊登在校刊校报上,不失为王善鹏先生的成名作。
著名学者、原兰陵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王毓玖先生(左)向王善鹏、中国辞赋家协会副主席韩邦亭(中)介绍荀子在兰陵教书治学的事情
王善鹏简介:王善鹏,山东兰陵人,现居枣庄,1983年初中毕业来枣庄谋生,长期从事企业会计工作。2005年开始业余创作,先后出版散文集《谁的童年不颓废》、《乡关何处》,长篇小说《大河激流》在《红袖添香》和《枣庄日报.市中新报》连载。
微游枣庄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