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青春敲呀敲
1991年3月的这张《摇滚寓言》,10首歌中,杨立德写的歌词就占了8首。“杨立德”这个名字让我印象深刻是源于小虎队的《男孩不哭》专辑,他不仅创作了主打歌《男孩不哭》的歌词,我还惊奇地发现原来专辑中的照片也是他拍摄的。那个年代,对写歌词的创作人已经非常崇拜了,如果还能加上“摄影”的技能,那真的是又加上了三份敬意。《男孩不哭》不是小虎队的大热歌曲,但是它美丽又活泼的歌词却不失寓意,据说这也是杨立德先生本人喜欢的一首作品。
杨立德的歌词擅长以简单口语化的文字,加之隐喻意象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杨立德的父亲是一位书法家,从小他就得到了很好的训练,那就是对文字的敏锐,这也许为他后来的创作也打下了基础。在民歌时代的末期,杨立德加入了音乐的行列,在歌词及摄影方面都引起了很大的改变。我看过一篇很早以前杨立德的访问,关于“镜头下的世界和文字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我很认同他的回答:摄影和写作都是文学的美感延伸……。
所以杨立德的歌词作品中,少有艰深的文艺包袱,却可以轻易地引发大家的共鸣。这首《红红青春敲呀敲》就是我在青春期很爱听的一首,也秉承了“东方快车”一贯励志的风格,只不过当时并不知道杨立德是重要的幕后推手之一。《红红青春敲呀敲》所属的《摇滚寓言》,在台湾百佳专辑的初选名单中,列在了第261位,是我个人觉得“东方快车”在飞碟唱片发行的3张专辑中最佳的一张,逐渐摆脱了前两张浓厚的飞碟唱片包装的偶像气息,10首歌中有6首是他们自己创作的。
前文提到的《摇滚寓言》这本书,作者也是杨立德,虽然书的封面及内页有“东方快车”的几位成员的照片,坦白说,这本书与“东方快车”的关系并不大,更像是《摇滚寓言》这张唱片在文字、内容及情感上的延伸。书+唱片的推出方式,估计是唱片公司的一种策略,但对于我们这些乐迷来说,这是除了歌词以外,认识杨立德的文字的另一种方式。
蔡琴为此书写了一篇序言
上段时间有位朋友正好留言给我,问了关于这本书的一些问题,今天就算一并回答了。如果你手中有这张专辑的话,会在每一首歌的前面看到一段文案,比如这首《用力的拥抱》前,其实你单单看这段文字,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这是在写一个婴儿。
专辑中杨立德的每首歌词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相对应的文章,书中就有一篇《用力的拥抱》,一个很短的故事,看完以后,却让我重新认识并喜欢上了这首歌。杨立德文字就如同他的照片一样,一些细小的动作及表情的描写,让这些文字极具画面感。这篇《用力的拥抱》写了一个心情郁闷,去海上垂钓的男人,与海警冲突以后被带入了看守所。妻子带着周半岁的女儿来看守所看他,那时,警察并没有解开他的桎梏。那几段描写这小婴儿表情及动作的文字,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闷不吭声的婴儿,便像章鱼一般,仿佛恨不得长出吸盘来,将她的父亲包扎起来。谁也不许带走他,用力的拥抱着。
囿于篇幅,就不把另外7首歌词所对应的故事一一介绍了。6年前的某一天,我下了班坐火车匆匆赶往苏州,去看杨立德先生的摄影作品展,再去听他的讲座。那些从青春期的歌词中认识的名字,一个一个都真实地出现在你的面前。听了这么久的歌,那些“谜底”终究还是都要解开的吧。
近期回顾
静听
一起分享聆听的点滴
如转载或他用请事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