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林:刘备与刘表谁才是真英雄
荆州在三国里是个响当当的地方,一个州,在我们的印象里,不管怎么样,大也大不到哪儿去,实际上,三国里的荆州占据的面积为现在的河南一部,湖北湖南全部,还延伸到了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境内。在东汉末年,荆州的州治先在湖南汉寿,刘表任荆州牧期间,把州治迁到了湖北襄阳。当然,三国时期荆州州治的这两个地方到底在哪?历史学家们也有过一些考证,考证的结果也有争议,我以为,这便是历史的魅力。
关于荆州, 《三国演义》有“当阳之战”与“关羽大意失荆州”这两段历史,罗贯中为了“尊刘抑曹”不惜笔墨,毛宗岗父子为“尊刘抑曹”更是浓墨重彩,为此,在当阳之战前,以一系列的故事来铺垫。其中就有“刘表托孤”,要把让荆州给刘备,诸多史学家认为这个事不可信,因为这事历史上唯一的依据是刘备自己说的。均认为,即使刘表真的说了把荆州交给刘备,也只是对刘备的试探。《三国演义》里,刘表病重,紧急召见刘备,然后刘表说,他死后,要刘备接管荆州,刘备不从,躲在室内的蔡夫人听得真切。笔者以为,这个说法根本靠不住,原因有两点,第一,蔡夫人窃听到了,不会把事情闹大,让外界都知道刘备接管荆州是有刘表的遗命,如果蔡夫人真的那样做,按我们湖南说的,那叫“有宝气”。第二,既然临死的刘表已经被蔡氏家族掌控,如果刘备太重要了,刘表的亲儿子刘琦都不能见到父亲,蔡氏更不会让刘表见刘备,如果不重要,蔡氏就不会窃听。显然,这事是《三国演义》虚构的,而且这种虚构还有点自相矛盾。
刘备在荆州的新野驻扎期间,为我们留下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在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里出现了与之齐名的隆中对,说'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我不知道隆中对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又是谁记下来的,因为只有两个人关起门来说的事,怎么会让外人知道呢?隆中对的作者,不是刘备,也不是诸葛亮,却是魏晋时期的陈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是隆中对诸葛亮对刘备说的。什么意思呢?曹操兵强马壮的,身边还有皇帝为他发号施令,不可打,江东三代了,地势险要,老百姓有钱,有才华的人有用武之地,也不能打他的注意,只有荆州是好个地方,有地利,主人不行守不住,这是天送给你刘将军的,将军要不要呢?这段话不管是诸葛亮说的,还是后人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是告诉我们荆州的刘表“不能守”,看三国后面的发展,也确实没守住,为什么“不能守”?刘表真是《三国演义》里所说没有主见、懦弱的人吗?
据史料记载,公元190年(初平元年),荆州刺史王叡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由于当时江南宗贼甚盛,袁术屯于鲁阳,手下拥有所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为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县长,各据民兵而于当地称霸。导致刘表无法直接上任,于是他匿名独身赴荆州,方才得以上任。这就是历史上的刘表“单骑入荆” 。从这点看,起码让我们知道了一个事情,刘表并不是胆小之人,也是想有作为的人。
从刘表的单骑入荆,可以看出这时候的汉朝成了什么样子,一个朝廷派的官员,还不能大战旗鼓的赴任。拿着朝庭的任命书,还要偷偷摸摸的去。为什么呢?怕被人杀了。当时的荆州,不仅外围的军阀实力强大,内部也是争权夺利,“称王称霸”。面对这种情况,刘表去了,还是一个人去的,你说他是懦弱之辈吗?
刘表单骑入荆,也不就是一个人骑着马,跑到汉寿的荆州州治,然后拿出朝廷的任命书,说,我是刘表,朝廷新任命的荆州牧,你们的老大,你们今后就属于我管了。而他是在荆州地界先进入宜城,在宜城与中庐县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等,一起商量怎么办?显然,这是他们首先用书信或安排人带口信的形式约好的。换一种说法,这时候的刘表先是找到这几个人,为什么找这几个人呢?第一他们原来就是熟人,就是所谓的友人,熟人并不抵用,重要的原因是蔡、蒯两家是荆州的豪族,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地头蛇。而蔡瑁、蒯良、蒯越,正是荆州地界蔡家与蒯家这两家豪族的代表人物。
在这两家豪族的支持下,刘表总算上任了。也就是说,刘表在荆州的上任,依靠的是地方豪强势力。依靠这股势力,有一个好处,不会让事情变复杂,如果采用一路打进来的方法,估计那时候的刘表没这个本钱,就是有这个本钱,也会把荆州打得稀烂,正如了地方各路军阀的意。从这点看,刘表也不是《三国演义》里所说的那种没有主见的人。
刘表上任后,从初平原年(190年)到建安六年(201年)十一年间,对内对外有过一系列的战争,也多次抗击过曹操。《三国演义》里几处都说了一个事,江东的孙坚是被刘表所杀,江东孙家也一直把荆州当做了杀父的仇人 ,互不来往。刘表对外打了十年,对内“恩威”并施,到公元201年时,终于在荆州”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荆州境内群寇肃清后,刘表开立学官,博求儒士。有学,有教,带甲兵十余万,刘表也因此成为了一方霸主。
历史上的隆中对,并不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先创,第一个说的是鲁肃与孙权,诸葛亮说刘表的“不能守”是鲁肃与孙权的“隆中对”之后。在《三国演义》里,鲁肃之所以能走上政治的舞台,鲁肃多次感激一个人,周瑜,是周瑜把他引荐给了孙权。《据三国志·鲁肃传》记载:“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周瑜是个很有政治眼光的人,他推荐的人自然有两把刷子。孙权见了鲁肃之后,罢退了宾客,独引鲁肃还,合榻对饮。也就是说,孙权这时候对鲁肃有过一次考核,也就出现了历史上的鲁肃版“隆中对”。鲁肃在这次考核中,也提出了荆州的问题,也认为刘表在荆州将守不住,会起内讧,“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见《鲁肃传》)。那么被刘表治理得如此之好的荆州,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打注意,说他“不能守”呢?
在《三国演义》里,我们都看到一个事,刘表被蔡氏与蔡瑁联手掌控了。蔡氏生了刘琮,他们要来个废长立幼。有史料记载,刘琦与刘琮是一母所生,只是刘琮娶了蔡氏的侄女,故蔡氏家族看重刘琮。而且,刘表在荆州的开拓的过程中,把荆州州治从汉寿搬到了襄阳 ,蔡氏家族是襄阳的,这样就更有利于蔡氏家族,蔡氏家族随之更加强盛。刘表为什么要把州治搬迁,我以为主要有两条,第一更能倚仗蔡、蒯、庞、黄等地方豪强,第二就是北方军阀太强大,军事上更利于统筹安排。
本来这些都不是危险,危险的是什么呢?蔡氏家族与曹操有些老交情,蔡瑁与曹操私下有往来,刘琮娶了蔡瑁的侄女,也算是与蔡家有了荣辱共系的本钱,自然也会听从于他,那么蔡瑁也就能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为荆州的未来埋伏下了危机。这个危机一旦有了,内外原埋伏的危机,也会随之蠢蠢欲动。刘表看出来了吗?千里之外的鲁肃、诸葛亮都看出了,他自然也看出来了,这就是刘表收留刘备的原因。他明白,这些年他与曹操打了很多次,明白曹操是要什么,不会给他这个姓刘的好果子吃。刘备呢?姓刘,挂着皇叔之名,虽然是个卖草鞋的出身,没有那么多复杂背景,心大得很,靠的又是“仁义”这个本钱,还扛起了“誓灭曹贼,匡扶汉室”的大旗,从这几点看,刘备一时半会还不敢灭他的子孙。
刘表出生于公元142年,比刘备大了二十岁,66岁过世,因为年龄的关系,刘表只能把荆州寄托于子孙,如果刘表子孙争气,洞察、摆脱蔡氏等不利于自身发展的地方豪强;或者刘表还活个二十年,估计历史上不会有“三国”,更没刘备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