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悟透这六字真言,人生便能成功

前言:

提起老子,大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印象,大概都是一个仙风道骨对任何事情都不上心的老人。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老子的行为准则备受后人推崇,尤其是在现在的烦躁社会中,像老子那样能过上'无为'的生活,更是成为了一众人人的心之所往。

可老子真的是这样吗?老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老子的'无为'真的是什么都不做吗?

要深刻理解老子的精神世界,那么《道德经》就是一本我们必然要读的书籍。在这本老子留下的著作中寥寥数语,虽然深奥,但其精华可以却可以总结为6个字:无为而无不为。

但若想真正理解这6个字,除了通读《道德经》外,研究老子的个人经历同样至关重要。

老子的降生

老子出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的时期,虽然有周天子在位,但基本上天子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权利,不过只是一些有实力诸侯的工具而已,下面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地盘,不惜开战,弄得百姓民不聊生。

老子就出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小国——宋。

老子的父亲作为司马,再一次与楚国交战时意外身亡,他一死宋国军队也就没有了打仗的信心,老子的母亲为了避免被楚军杀害,带着家人奴仆一路逃跑。原本大家打算逃到安全的宋国国都,但却因为不认识路,逃到了成果境内。

老子的母亲此时已经怀孕7个月1路奔波,再加上失去丈夫的悲伤,一不小心动了胎气,老子也就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虽然是一个早产儿,但老子却从小就有着异于常人的智商,即使当时里崩月坏外加家道中落,老子依然将各类知识学习得十分透彻,甚至于他的老师都坦言,没有什么能够教给他的知识了。最后老师只能来到周朝的国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

老子的仕途与读书

来到国都的老子考入了当时的'大学',太学。在太学中老子继续学习礼乐等知识,三年后就被推荐为'图书馆加档案室'的管理员。这样一来老子每天都有机会接触到各类书籍,也就在'圣人'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顺利。

当了三年'管理员'的老子成功晋升为'馆长',虽然当时的许多贵族因为世袭制的原因已经不再学习,可当时的平民及士大夫阶层还是十分崇拜有才之人,而且贵族毕竟只是少数,天下大部分人都是没有贵族血缘的普通人,老子有如此渊博的学识,自然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学者'。

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或许《道德经》会推迟'出生',亦或是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也未可知。令人没想到的是,不过,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就连周朝的王室也发生了一起叛乱,所有王室的珍贵书籍都被叛乱者带到了楚国,身为官员的老子也被牵连。正好老子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也就顺水推舟辞去了职务。

辞职后的老子在函谷关遇见了尹喜,恰巧平日里尹喜也十分喜爱读书,而且对老子的大名如雷贯耳,当老子一出现在函谷关时就被尹喜发现了。在他毕恭毕敬的行完学生之礼后,越是与老子交谈越是感觉他学识的渊博及境界的高超。

为了能日后更好的学习老子的思想,也为了能让后人可以有机会了解到老子的精神世界,老子留下《道德经》。

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看似是以王室兴衰和百姓疾苦为主线的书,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大到宇宙本源,小到人生哲理,这本书都有涉及,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应该就是'无为'。但这个'无为'并不是我们字面意思理解的什么都不做,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佛系',只有深刻理解了'无为',才能深刻理解《道德经》。

现在许多年轻人打着'无为'的旗号真的什么都不做,表现得自己无欲无求一样,其实这已经严重违背了老子的本意,'无为'的本质应该是顺其自然。每天太阳升起就工作,夜幕来临就休息,这是地球运转的规律,人也应该如此。往更深层次来说,'无为'也代表着一种精神高度,不争名逐利,不损人利己,最重要的是控制自己的欲望。

在世上的人都会有私心,都会有欲望,而圣人的伟大就在于他不用控制自己的欲望,因为他已经没有了欲望,没有了私心,更没有了害人之心。而老子所主张的就是人应该减少自己的欲望。其实老子有这方面的观点也不足为奇,毕竟他所处的时代都是因欲望所致,若是各诸侯国没有权利的欲望,周天子没有享乐的欲望,那百姓又怎么会身处战争流离失所。

毫不客气地说,就连孔子也是有着他的欲望,有着他的私心。当时老子名声远扬,就连孔子都向老子请教问题。与老子的出世不同,孔子一心想着入世,一心想让自己的学识有用武之地,所以才会有老子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思想。面对周王室的衰落,孔子主张'克己复礼'逐渐恢复周天子的权利,达到太平的局面。

可以说孔子是老子的半个学生,但师徒两人这次的交谈却不那么愉快,观点不同的人在一起难免会有分歧。虽然孔子认同老子的道理,但却更坚持自己的见解。于是孔子继续'推销自己',而老子则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和尔虞我诈。

'无为'不是消极,尊重规律

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来解释的话,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规律,早在几千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提出了这个观点,这也是无为内在的含义。从一个人来说,饿了就吃饭,渴了就睡觉,到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该做的事情,不要打破这个规律,以免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

对于治理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百姓若是生活困苦,上位者就应该修身养息,而不是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南征北战,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汉高祖刘邦最开始的治国方针就是如此,不强行征兵,也不向百姓收取苛捐杂税,让刚刚经历过战火的国家得以发展。

总结:

作为俗世中的普通人,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欲望和私心,若是想有更高品质的生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私心,用最单纯的思想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顺其自然过好自己的生活,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们要做的就是摆正好自己的心态,静下心来好好研究《道德经》教给我们的道理。

(0)

相关推荐

  • 识人术: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仁义道德”

    老子<道德经>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又说"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可见,大多数人是虚情假意,表里不如一的,越是缺少什么,越喜欢表现什么. 同理,越是小人,越喜欢满口&q ...

  • 不要悟道,要去学道

    很多人言必谈道,但并不去学道,都是凭相当然.无论是道家还是道教,都是很复杂的学问,不是靠人的小聪明就能悟出来的,也不是凭相当然跟着感觉走就是行道了.道要去学,不要去悟,一般人的悟都是凭相当然胡思乱想, ...

  • 《老子》解读:道家治国谋略的核心理念

    当局势的发展由治至乱,或由乱至治之时,往往是政治谋略家深刻思考治国方略的重要时期,当原有政治秩序遭受到严重冲击时期,或者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将建立之时,往往是政治思想家总结和探索政治管理策略的最佳时期 ...

  • 维护正义,权力碰瓷,掩饰私心,以迎合文化属性,展示高尚的道德

    " 职场智谋 " 潜心研究古人的智慧,总结提炼智谋精髓,古今结合,详细揭秘职场潜规则以及办公室政治 [参考书籍]<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 [事由]徐州治中.东海人王朗和别 ...

  • 有野心的穷人,没钱没人脉时,悟透鬼谷子4字真言,早晚飞黄腾达!

    追求财富.跻身富人阶层是当下很多人最大的梦想,但这并不代表着每个人都能实现这个梦想.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获得让自己足够满意的财富,而是过着平庸甚至贫穷的生活.如果你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不妨反思一下: ...

  • 王阳明:悟透此七字真言,必为人中龙凤

    王阳明:悟透此七字真言,必为人中龙凤

  • 想要真正参悟透《六字诀养生功》的精髓必须天天去“传唱”

    想要真正参悟透《六字诀养生功》的精髓必须天天去“传唱”

  • 六字真言人生哲理

    忠:爱上你,忠于你,不欺骗,不隐瞒,不会爱上任何人,专一而痴情. 智:虽然我不聪明,但我会用我仅有的智慧,为你想着所有面对的困难和挫折.累了就让你休息一会儿,我帮你做可好.生病了我给端水送药,冷了我会 ...

  • 读懂老子《道德经》,从悟透一个“玄”字开始

    古人把<老子>.<庄子>.<周易>称作"三玄",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一种思想主流.那么,什么是玄?玄学又是讲的什么呢? " ...

  • 悟透这16字,书法就登堂入室了!

    高效学书法 1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书法创作,绝对不是临了几个月字帖就可以的,很多人写了很多年,还是不会出帖之法,尤其是写行草书的,一旦脱帖便有无所适从之感.其实创作是有规律.有决窍的,理解了结构运 ...

  • 想让公司离不开你,需悟透1个字!

    大局智慧 大局智慧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老板掌握系统的思维能力,构筑完整的产品系统.组织系统.业务系统,学会如何赚钱.更要学会如何分钱,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把钱收回来:同时协助中小企业老板正确的分权.分名. ...

  • 只有唐僧才能取下五行山的六字真言?错!西游记中一共十人能办到

    很多人说孙悟空怕山,怕被山压.银角大王曾经就移来泰山,压住孙悟空不能动弹,其实这只是孙悟空的心里作用,实际上什么山都压不住孙悟空,当年的五行山也一样.真正压住孙悟空的,是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被唐僧揭开 ...

  • 中考地理六字真言

    地理中考综合题中经济分析类经常答不全.漏关键要素,怎么办? 答题不规范 许多朋友看过之后希望继续提供一些与中考地理综合题中经济类题目有关的,类似这样简单有效的方法.今天熊老师再提供一篇经济类综合题的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