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启示:林肯与南北战争
1828年,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在经过法国创建者们近百年的经营成为美国南部最繁华的水旱码头,密西西比河在这里入海,大河上成批的商船,载着内陆的物产,每日络绎不绝。
这一天,一艘来自印第安纳州的简陋木船缓慢的停靠在码头不起眼的地方,船上装载的是供贩卖的毛皮蛋禽等乡下土产,上岸的水手中有一位小伙子,高高瘦瘦的身材很是醒目。他还不到二十岁年纪,第一次从家乡来到大城市,目之所及无处不新鲜,很快他的目光停留在街边的几张招贴上,上面的字刚好能看懂:“高价收购黑奴”、“悬赏捉拿逃跑奴隶”……继而,奴隶市场的真实情景也随之呈现在他面前:身披枷锁的一个个黑奴被驱赶到展示台上,他(她)们几乎不着丝缕,男人个个肌肉健硕却低眉顺眼,女子则耐着羞赧,众目睽睽下袒露肢体。台下的买主们则品头论足,不拘男女,做人的尊严都被剥夺殆尽。坐在旁边的白人绅士们斯文有礼地与卖主商谈着价格,烟斗摇扇中显得心安理得,面对人类同侪的悲戚没有丝毫同情。
看到台上这些人像牲畜一样被驱赶、被拍卖,又像罪犯一样被关押,小伙子悲愤难平,原本愉快的心情被眼前的一幕破坏。此前他仅从长辈口中听说过他的出生地肯塔基州的奴隶制,但在他生活的印第安纳州,奴隶制已被废除,所以这还是他头一回亲眼目睹奴隶买卖。他不能理解的是,这种有违最起码人道的制度何以竟能堂而皇之地存世,尤其还存在这个宣称“人人生而平等”的国度里。这段记忆留给这位青年是深刻的,以至于在34年之后,决定了他签署宣言时的笃定。他就是日后的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第16位总统,与之前的15位总统相比林肯的家境是最贫寒的。1809年生于肯塔基州一个穷乡僻壤的小镇,五岁时随父母迁到印第安纳州,住在简陋的木屋里。九岁母亲去世,父亲是个穷手艺人,为了生计,林肯自幼劳动便跟随父亲开荒耕种,在野兽出没的森林里伐木砍樵,到了十五岁才学会26个字母,二十岁受雇在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上摇橹撑船。1858年他在提交国会词典编纂者的简历时这样介绍着自己: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肯塔基州哈丁县。受教育不多。职业为律师。曾在黑鹰战争中担任志愿兵连长。在一个很小的邮政局做过邮务员。四次当过伊利诺伊州议员,也当过国会众议员。
林肯之所以以一介布衣的身份最后走入白宫当选总统,靠的是他的品行、才智与勤奋,更确切的说更有赖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在当时奴隶制成为美国最大的政治问题的时候,林肯最大限度兼顾了各方需求,坚拒奴隶制扩张,符合北方工商资本家利益;批评奴隶制有违美国自由精神,又赢得了民众的道义支持;同时承诺不会强制废奴,又安抚了担心分裂与动荡的顾虑者。从小为生存而承受艰难的林肯重来就没有在困难面前屈服过,正直坚强的性格和洞悉人性的敏锐让他实现了许多从政者未曾达到的目标。
就在林肯即将走入白宫入职总统的时刻,1961年2月4日,脱离联邦的六州另立山头,宣布组建“美利坚邦联”。
武装的年代,斗争的年代,为你这可怖的年代,
我不能谱出精致的韵律或写出感伤的爱情诗,
你不是一个面色苍白的诗人,坐在书桌边哼着微弱的低吟,
却是一个挺着腰强壮的男子,身着蓝衣,肩荷着枪在前进着,
……
这是美国著名诗人沃尔特·惠特曼在1861年为这个“忙迫的、毁灭性的、悲愁的、动乱的年代”所写下的诗句。林肯的就职典礼伴着战鼓声和火药味隆隆而至。
1861年3月4日,国防部不得已调遣了骑兵团来守卫国会山和白宫的宾夕法尼亚大道,并在山上设置了大炮镇守,林肯的就职演说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的。
历史上有人说是林肯发动了南北战争,说辞是为了解放黑奴。大家都知道美国是联邦的国家,在美国独立颁布宪法的时候,就认可并赋予了每个州的独立自由的权利,也就是说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决定权和独立权。林肯当时并没有坚决的提出反对南方的奴隶制度,他只是在刚柔并济的兼顾着多数人的利益下取得了道德上的优势,这是他的主要政治途径。特殊的环境成就了明智的人。南北战争发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牵扯的因素也是非常庞杂的,这包括南北方经济模式差异,西面土地所有,政治信仰等等原因。中国古语所说:冰碳不能同器,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下,林肯做到了,但绝不能说他是完美的。
真实的林肯没有后世人们给予脸谱化的称颂,至少在当时林肯还没顾得上考虑黑奴们,更没决定扮演一个解放者——如果形势允许,他也会和诸多前任一样,容忍南方的奴隶王国自行其是。兼顾并不是没有底线,林肯当时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果然,南边并不理会林肯的良苦用心,4月12日,南军终于沉不住气,炮击了联邦政府驻守在南部的要塞萨姆特堡,打响了第一枪,南北战争就此爆发。
美国历史学家艾伦·古尔佐指出,独立战争证明我们能抵御外来侵略,制订宪法证明我们能自己确立规章,南北战争是第三个考验:我们能否防止内部分裂。
第十八任总统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在晚年回忆录中反思中说:“一个国家里自由和奴隶两种制度不可能长期并存,终要一决高下。”
种族平等,这个林肯与格兰特为之奋斗的种族观,今天看来已是不言自明,但在当年,这竟需要用一场同室操戈的血腥战争来加以论证,甚至胜利者也在余劫中以身殉之。
经历了南北战争后的159年,美国人民寻求自由平等的信念没有改变,但是一些上层精英群体的信念已经发生改变,他们对待利益的态度如同百年风化的建筑,经不起利益化的侵蚀。可见,即便是再邪恶的制度与理念,也会有既得利益者拼命维护之,甚至满怀崇高感,而优秀的制度与文化也不可能自动取代落后者——这则历史的启示,不免让人心生沉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