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写诗 -之二 写诗的致命危险
精神生活
从诗的高层次追求来看,写诗几乎和哲学一样,处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是一种极度烧脑的行为。这种精神生活是极其孤独的、深刻的、纯粹的。这是由诗高度追求体验深刻、感情浓缩、气象宏大、韵律完美等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诗对写诗人提出的这些高难度要求,会在潜移默化中极大的改变写诗人的脾性。特别是对一些原本就敏感、脆弱的写诗人,会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甚至导致生活危机。为什么呢?
首先,诗歌追求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感情的高度浓缩,这会成百成千倍的放大一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使得写诗人变得非常敏感。从写诗的角度来讲,这当然是好的。因为它会让你比常人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体验,从而让你能够写出更好的诗。这就像你每天去跑步,你的腿部肌肉就会越来越发达,跑的越来越快一个道理。
情感的放大器
不幸的是,诗歌对情感的放大作用不但会放大生活中的快乐、幸福等正面积极的情绪,同样,也会放大生活中悲伤、不满等负面消极的情绪。正是这种放大作用,会导致写诗人丧失了一个普通人在正常生活应有的钝感。正是钝感,保护了普通人免受生活的伤害。众所周知,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不管你是圣人还是伟人,无人可免。诗歌让一个普通人放弃了钝感,放弃了覆盖在身上的唯一的保护,将一个敏感脆弱的人赤裸裸的放置于他本来就不满意的生活中,这样,写诗人对生活的消极情绪在无意识中就被诗放大了。写诗人虽然和别人处于同样的生活环境中,但是,他受到生活消极因素的伤害比普通人要大得多。显而易见,这种伤害不是写诗人受到的伤害比别人多,而是他失去了钝感的保护,受到伤害后伤势更重。
常言道,苦难出诗人,悲愤出诗人。这说明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写诗人往往处于苦难之中、不满之中。同时,一般来说,这些人也比普通人要更加敏感、脆弱。这样,在诗的强力放大作用下,这些写诗人的负面情绪被进一步放大了,他们对生活的感受更加糟糕,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境地。
有些处于苦难中的写诗人,为了追求体验的深刻、情感的极致,不惜不断揭开自己的伤疤,甚至在自己的身上划下更深的伤口。就像有些喜欢自残的人一样,靠着对自我的伤害来消解对生活的绝望。这样,他们的诗作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伤口流淌出来的血液凝结而成的,而他们却因陷于一时的快感之中而不能自拔。
陷入这种境地的写诗人和吸毒者又有什么区别?当然,唯一的区别是写诗人可能有一些诗作问世。那么我想问,我们忍心看这些由一个年轻人的鲜血写成的诗作吗?这与吃蘸有革命烈士鲜血的馒头来治自己的病有什么区别?
更为可恶的是,还有一些人在旁边为其欢呼、称赞。这和古时候给一个因为被坏人凌辱而自杀的烈女立贞洁牌坊有何区别?相对于他们鲜活的生命,这样的贞节牌坊又有何用?无非是告诉世人这里又有一个被生活强奸致死的人记录下了自己受难的过程而已!
荒谬的世界
这多么像现在正火的《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经典片段里的一句话,“她在等待一个把烟从她嘴中拿走的人, 等来的却是一群为她点烟的男人!” 你想要表达的是高尚的情操、纯洁的灵魂,然而围观者想要看的却是堕落的玫瑰、绽放的烟火。这是多么的荒谬啊!但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另一方面,在长期的思索和孤独的精神生活中,写诗人往往会将自己从生活中抽离出来,甚至从自我中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审视自己和生活。“当你在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 这种抽离将自己和自我、生活对立起来,相互侵蚀,甚至相互蔑视和敌视,从而使得写诗人可能陷入巨大的精神和生活危机,甚至被自我或者生活的深渊所吞没。
其次,诗歌追求的宏大气象、抱负等是很多人的才华、实力等无法支撑的。但是,在这种虚幻的大气象、大抱负的诱惑下,很多写诗人被拔离尘世,悬浮在虚幻之中。这种虚幻使得写诗人一会儿自大无比,一会儿又自卑无比。不管怎样,他们这时失去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法给自己在现实中找到一个正确的定位,从而迷失了自我。
最后,诗歌对于对仗、押韵等表现形式的完美追求,也会使得写诗人不断琢磨,不断完善,从而陷入一种神神叨叨、精神兮兮的境地。这种生存状态会将写诗人和周围的人和事进一步隔离开来,从而使得写诗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精神抽离
总之,写诗人有可能被诗神所诱惑,陷入一种类似于精神吸毒的困境。而这些,都是写诗人可能会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几乎都是精神上的抽离、折磨,写诗人的孤僻和敏感又往往使得其他人很难和其接触,进行有效的开导。从而,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让写诗人远离了自我和生活,对存在的自我和现实的生活充满了敌意与不屑。随着双方对抗的激烈,甚至陷入相互为敌的状态。这样,写诗人就时常想要挑战甚至打败自我和现实的生活,但是,这往往是不可能的。万般无奈之下,敏感而又脆弱的写诗人往往只能选择向自己开枪,证明自己的不屈或者表示投降。
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很多现代诗人的悲剧产生的原因。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我是不建议去写诗的,特别是和生活关系紧张的人。